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蜂蜜為何易摻假又難以檢測?

2015年7月1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針對依據食品安全標準無法直接判斷假蜂蜜等問題,在官網上發布了《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187號建議的答覆》。答覆稱,蜂產品生產經營中的造假售假問題一直是監管的重點和難點,今後將加大對蜂蜜生產、經營、抽檢監督力度及對造假行為的打擊力度。


1.檢測方法與造假手段的鬥爭

網上有不少「專家」出謀劃策,教人通過看、聞、嘗等方法鑒別蜂蜜真假。實際上,僅憑感官基本無法分辨蜂蜜的真假。若普通消費者輕易便區分出真假蜂蜜,只能說明造假者的水準不夠高。

為何蜂蜜容易被造假呢?主要還是因為,不同品種的蜂蜜,它的成分變化很大。以糖類為例,不同蜂蜜中果糖的含量可以在30-45%之間,葡萄糖的含量通常在20%-42%之間,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通常在0.76-1.86之間。由於這種成分含量的變化,給鑒別和監測蜂蜜是否摻假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許多人不能理解:現在科學這麼發達,為什麼就找不到可靠的方法來檢測造假蜂蜜? 其實,檢測並不是萬能的。「檢測造假蜂蜜」,實際上是判定它是假蜂蜜還是真正的蜂蜜。但我們的食品「檢測」必須是針對一種確定的物質。按照目前的分析技術,只要能夠列舉出來的成分,基本上就可以「檢測」出來。但是,能夠「檢測」一個指標,跟用它來進行「判定」真假,完全是兩回事。

比如說,蜂蜜造假最常用的方法是採用蔗糖、高果糖漿等,這都屬於「碳4植物」。而蜜蜂採集的花粉來自於 「碳3植物」。這兩種植物產生的糖中C13同位素的比例不一樣。理論上可用碳四植物糖的同位素檢測方法確定蜂蜜的「真假」。但麻煩在於,不同的蜂蜜,差異實在太大,C13同位素偏移的範圍也很大,很難準確判斷真假。

而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了碳四檢測方法,商家也會採用不添加碳四糖方法——添加碳三糖。常見的大米就是碳三植物,如果在蜂蜜中摻入大米,碳四檢測就無能為力。不過,使用的大米糖漿目前可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的檢測下檢測出來。此外,甜菜也是碳三植物,如果用一種叫做「β-呋喃果糖苷酶」的酶把它水解轉化成葡萄糖和果糖,碳四檢測和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都無法檢出。不過,蜂蜜中不含有這種酶,因此只要再建立一套檢測這種酶的方法,就可以把這種摻假方式也檢測出來。

除了這幾種檢測方法,也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光譜法、顯微鏡法等。不過,就像食品檢測中的任何方法一樣,每一種方法都只能檢測某些特定的目標,這就使得蜂蜜造假的檢測頗為困難。

有的消費者可能會說:既然不同的指標有不同的方法,那麼把每種方法、每個指標都檢測一遍不就可以了嗎?這種做法看似可行,但你真的考慮過成本?要知道,每增加一項檢測,成本也會相應的增加;這些檢測方法都需要專門的設備、專業的分析人員。作為監管部門,除了考慮「能做」,還需要考慮「可操作性」。而且,對於增加的操作成本,誰來承擔呢?你願意掏錢嗎?

2.不值得崇拜的蜂蜜

蜂蜜向來受人追捧,很多人都認為蜂蜜有益健康,身邊還有朋友特意跑到國外買正宗蜂蜜帶給家人。不過,即使是真的蜂蜜,也不值得受到盲目崇拜。

生活中有各種流言稱蜂蜜具有各種各樣的「保健」作用,甚至「醫療」效果,原因是蜂蜜中含有促進健康的「神奇成分」。科學家也對蜂蜜的成分進行了檢測,但結果卻很令人失望。實際上,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蜂蜜是蜜蜂從植物的花中採得的花蜜,它的要成分是糖,佔到蜂蜜的80%以上,再除去百分之十幾的水,其他成分不到1%,而這百分之一通常有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量實在是乏善可陳。所以,在從營養成分組成的角度來說,蜂蜜是一種熱量高、營養高度單一的食品。

那麼,吃蜂蜜究竟對人體到底是否有好處呢?科學家也做了不少研究。但是,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對人體有用。在很多研究裡,蜂蜜的作用跟安慰劑差不多;也有一些研究,似乎顯示了「可能有用」,但是證據也不充分。總的來說,蜂蜜的那些「保健功能」都是鏡花水月,而且,多吃蜂蜜還要面臨糖攝入過多的風險。

還有很多人認為真正的蜂蜜是純天然的天然產品。不過,即使蜂蜜是純粹的「天然產品」,也並不意味著「絕對安全」。絕大多數的花是無毒的,但是有少數種類產生的蜂蜜就含有有毒成分。如果正好碰上一小批蜂蜜大量採集了這些植物的花粉,而蜂蜜未經處理,那麼就可能有一定危險性。比如,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通告有消費者在國外購買了杜鵑花蜂蜜中毒,原因是杜鵑花蜂蜜中天然的梫木毒素。前幾年我國福建有19位村民食用野生蜂蜜引起中毒,導致3人死亡,原因就是誤食了雷公藤蜂蜜。雷公藤的花粉含有不同的生物鹼,而且毒性都頗大。

3.打擊蜂蜜造假還得轉變思路

監管部門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加大打擊造假力度,確實能保護消費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和消費者都應該轉變思路。

政府應該加強過程監管,安全的食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靠監管出來的,更不是檢測出來的。一味的以檢測來打擊造假蜂蜜,不僅增加人力物力,收益還很小。政府部門在開發新的檢測方法的同時,也應該建立以過程監管為主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從農田到餐桌,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監管和約束,保障食品安全。

而消費者也應進行反思,不應該盲目追捧蜂蜜。消費者的盲目崇拜使得蜂蜜價格虛高,而蜂蜜造假成本卻非常低,再加上造假不易鑒別,假蜂蜜便有了巨大的利潤空間,於是就有越來越多的商家願意冒著風險去造假。因此,要想杜絕蜂蜜造假,消費者也應該理性消費,改變對蜂蜜的盲目崇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