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管清友:新基建驅動下實現中國經濟“換道超車”的投資機會

  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管清友

  在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下,基礎設施的升維迫在眉睫。新基建作為結構調整、擴大內需、科技創新和產業鏈提升的重要驅動力,正在積極地推進。中國發展新格局,為新基建帶來了何種機會?新基建如何支撐中國未來十年的發展?密集落地的政策到底有何深意?

  日前,在由牛津中國論壇和倫敦政經中國論壇聯合主辦的會議上,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發表了主題演講,探討了在當前格局下,中國新基建的發展和如何尋找最具代表性的China Built。

  以下為會議內容整理(部分):

  核心觀點

  新基建是新一代中國版信息高速公路重要的發動機,我們現在面臨著從高鐵到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升維,過去每一輪的升維帶來的變化非常大,對各位的職業發展、求職、創業和投資,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而現在我們要順勢而為。

  新基建站上風口,乘數效應可期。從主觀的政策支持力度上看,重心偏向穩增長,為近幾年來最強,地產接近飽和,製造業處於順周期,基建成為主力,尤其是新基建;從客觀的資金支持力度上看,財政發力積極,為近幾年最寬鬆,比如提高赤字率、發行特別抗疫國債、擴容專項債等。預計2020-2025年新基建能帶動11兆投資,平均增速10%,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二級市場的邏輯是先看行業、再看公司,行業景氣度向上、具備核心競爭力、長期業績確定性高的公司會被給予更高的估值,所處的賽道不一樣,估值的溢價空間也不一樣;綜合巨頭和垂直新銳,本身就處於科技賽道上,資本市場已經給了充分的估值,特別是新基建領域。從資本市場角度看,需要關注老牌的優質公司,這些公司的價值需要重估。

  國內外形勢快速變化,雙循環必要且可行

  新基建不失為一個大的行業賽道,提了一個關鍵詞,就是“China Made”到“China Built”的轉變,我們現在要尋找最具代表性的新基建公司,背景就是著力構建“雙循環”格局。

  我給大家簡單理理,“雙循環”這個事最早是5月14日提出,說的比較詳細是5月23日,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有什麽背景呢?

  過去四十年,基本的發展格局是“大開大合,大進大出國際大循環”,由中國宏觀經濟協會的秘書長王建提出。現在為什麽會提“雙循環”?肯定是和“大循環”所處的國內外環境不一樣了,國內面臨轉型升級,國際上的門越開越小,有主動選擇的原因,也有被動選擇的原因,從可行性上來講,中國這樣的體量啟動“雙循環”有很大的潛力。

  第一,人均GDP剛突破1萬美元,消費升級(帶來更多成長空間);第二,6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第三,至少還有2億人尚未實現真正的城鎮化;第四,近6億下沉市場的消費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新基建是新一代中國版信息高速公路重要的發動機

  (新基建)之所以重要,核心原因是我們面臨一次基礎設施的升維,什麽意思?

  過去40年裡,大家經歷了從鄉間公路到高速公路,到高鐵的升維,我們現在面臨著從高鐵到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升維,每一輪(基礎設施)的升維都帶來非常大改變,對各位的職業發展、求職、創業和投資,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這是所謂的行業賽道,可以說是一個大勢,我們要順勢而為。

  1993年,美國發布《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工程計劃》,2013年信息服務業創造的價值,已遠超汽車工業百年發展所創造的價值,令美國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20%~40%,並且推動了信息製造業、信息服務業的發展,長期提供了大量高收入就業機會,讓IBM、HP、Intel、微軟、思科等老牌ICT企業煥發了新生機,增強了美國半導體材料、芯片、計算機系統、通訊設備等IT基礎架構的全面領先能力,並催生了雅虎、谷歌、亞馬遜、eBay等明星企業。

  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G20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18年)》數據顯示,美國數字經濟總量蟬聯首位,數字經濟規模高達11.5兆美元,佔GDP比重為56.1%;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位居第二位,達4.02兆美元,佔GDP比重為29.6%。

  對比美國90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和我們現在的數字化基建或者“新基建”的建設,我們發現基本一致,也就是美國開展數字信息高速(建設)的30年後,我們開始了新基建。

  中國經濟實現“彎道超車”,新基建是重要驅動力

  新基建的要義在於國際競爭,我們需要在未來十年裡跟所有的國際同行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不斷解決技術上的“卡脖子”問題,還要爭取做到“換道超車”。

  大家常聽到的是“彎道超車”,我個人不太建議用,彎道經常會翻車,大部分人沒有電影裡的漂移技術,但人家開跑車,我們可以開直升飛機,這叫“換道超車”。新基建就是“換道超車”非常重要的形式。

  新基建站上風口,乘數效應可期。從政策的態度來說,總體是比較友好的。從主觀的政策支持力度上看,重心偏向穩增長,為近幾年來最強,地產接近飽和,製造業處於順周期,基建成為主力,尤其是新基建。從客觀的資金支持力度上看,財政發力積極,是近幾年最寬鬆的,比如提高赤字率到3.6%以上,發行特別抗疫國債1兆,專項債擴容至3.75兆,還有政策性金融工具值得期待。

  預計2020-2025年新基建能帶動11兆投資,平均增速10%,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招商證券數據)

  這次和2009年4兆有所不同,4兆政策是政府主導,親自下場,短期內確實能拉動經濟,但後遺症很大,債務風險、金融風險等,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們與一次系統性金融風險擦肩而過。

  新基建可關注三大主線,老牌公司價值需重估

  根據國家發改委定義的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容:第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包括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第二是融合基礎設施,屬於基礎設施的深度應用,包括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和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第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且具有公益屬性。

  我們給大家梳理了大概500家(新基建)公司,供大家參考,涉及7大領域,對於各位來講,確實是一個大的行業賽道,特別是有投資、創業、求職與此相關的,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企業層面我們根據規模和技術密度、所處的行業賽道等分成了三類,提了十個公司,以這十家公司為代表。

  第一類是實力雄厚的綜合巨頭(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第二類是賽道升維的老牌強者(聯想、京東方、紫光股份),第三類是快速搶跑的垂直新銳(寧德時代科大訊飛匯川技術四維圖新)。【文末附詳細500家新基建公司圖示】

  二級市場的邏輯都是一樣的,先看行業、再看公司。行業景氣度向上、具備核心競爭力、長期業績確定性高的公司會被給予更高的估值,所處的賽道不一樣,估值的溢價空間也不一樣;對於綜合巨頭和垂直新銳,本身就處於科技賽道上,資本市場已經給了充分的估值,特別是新基建領域。

  從資本市場角度看,我們需要關注老牌的公司,這些公司的價值需要重估。華為也不上市,像綜合巨頭和垂直新銳都在資本市場,老牌公司很重要,有的可能原來是組裝電腦的(公司),現在是新基建公司,或者原本是中低端製造業,現在開始變成數字經濟公司了,所以估值邏輯和投資邏輯都有變化。

  我希望大家關注這三類公司,並且在未來“雙循環”格局之下,能夠和這三類公司共同成長,如果能夠進入到這個賽道,或者在這個賽道上參與國際競爭,我覺得也是人生一大幸事,祝福大家,也祝大家好運。

  (本文作者介紹: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