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犀角」、「虎骨」的替代使用

最近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犀角、虎骨,兩者今後亦不作為藥物使用。近年全世界都在保護珍稀動物,犀角、虎骨實際上脫銷已久。

筆者一向認為,中藥品種繁多,有許多是功效相同或近似者,可互相代用而不影響療效。

然必須按照中醫辨證論治的立法、處方、用藥原則,又須熟悉被代用之葯所具有的各種效能,及其在方中所起的作用,才能運用自如,不能像某些方書所說的「如無犀角,代以升麻」那麼籠統。

下面略陳管見。

犀角的代用

古今方書,治熱病用犀角者甚多,也由於珍貴難得,幾百年前已開始找尋代用品了。

過去常用兕角代之。兕是犀之別種,功效相近。此物多由外國經廣州進口,故清代醫案稱為「廣角」,粵人稱「柱角」。現此物亦已脫銷,不可恃。

近年有用大量水牛角代犀角者,然在復方中,療效尚難評價。如清瘟敗毒飲,方中已有石膏、芩、連、元、地、丹、梔等葯,雖不用水牛角也能治好大熱症。

水牛角單用能否代替犀角,還須積累大量臨床資料,才能肯定。

犀角,性味鹹寒,入心肝胃三經,主要效能是清熱、解毒、涼血、蘇神。據此,拙意是:

一、治療心胃兩經氣營燔熱,如《聖惠方》中幾首犀角散,可用黃連、生地兩葯代之。

因兩葯皆入心胃兩經,既清氣分熾熱,又能內徹營陰也。

如方中已有黃連、生地,可加大其量,再用梔子、竹茹一兩味已足。

二、邪入血分,發斑發疹或吐血衄血,急須清熱解毒,涼血活血者,如《千金》犀角地黃湯,可根據臨床證候孰為主次,分別用藥代之。

消斑透疹可用紫草、金銀花、絲瓜絡等涼血透絡之品;

治療各種熱性出血,筆者常用犀角地黃湯復入《金匱》瀉心湯及大量茅根(鮮者可用至500克),雖無犀角而療效不遜。

三、犀角是血肉有情之品,藉其通靈之性,入心包絡以解熱蘇神,此則非上述藥物可代,如安宮牛黃丸,葉氏神犀丹,吳氏清宮、清營諸方等,筆者每用羚羊角合玳瑁代之。

羚羊角主要作用雖是涼肝熄風,然亦有清心熱、鎮心神作用;玳瑁鹹寒入心肝兩經,古人多用治中風失語,神昏瞀亂諸症,故至寶丹用之。

李時珍說:「玳瑁解毒清熱之功,同於犀角」,與羚羊角合用,相得益彰。

玳瑁產於南海,羚羊主產於我國西北,目前葯源尚足也。

虎骨的代用

虎骨的應用不及犀角廣泛,且水煎不易出味,古方多入丸散或酒醴中。

虎骨,性味辛甘大溫,主要作用是追風與健骨。

用於追風之常用方有二:

一是《聖濟總錄》之大活絡丹,方中藥味多至50種,屬於動物類的追風葯已有烏梢蛇、白花蛇、全蠍等,虎骨並非主葯,將方中之動物葯稍加大其量已足,不必另代(方中亦有犀角,不用亦無關緊要);

二是《聖惠方》中之史國公藥酒,亦治中風後半身不遂,手足拘攣,麻痹不仁等證,拙意用白花蛇及全蠍兩者代替虎骨,追風之力可能更佳。

虎骨作強筋健骨之用,以治痿症之常用方亦有二:

一是《局方》虎骨四斤丸,一是丹溪虎潛丸,前者偏於助陽,後者偏於補陰。

筆者曾用山羊脛骨及其髓代替虎骨,療效甚佳。

《綱目》羊脛骨治筋骨攣痛無力,而其髓則有填陰補髓之功,正合於虎潛丸中用豬脊髓之義。

至於後世有用虎骨入湯劑治肢體痿弱者,可用鹿筋代之溫煦之性既同,而補虛之功則更勝一籌也。

註:本文選摘自《中醫臨床家何炎燊》,馬鳳彬整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