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為發燒狂

2018年9月19日晚上,一個朋友的女兒突然聯繫我,她的孩子發高燒了。

發熱是小孩常見的癥狀,但對於孩子的父母來講,孩子發熱都是一件非常著急和焦慮的事情。發燒太恐怖了,千萬別把我的寶貝燒傻了。

西醫治療孩子發熱大多都是這些方法,消炎、退熱等。有些家長認為抗生素有副作用,認為中成藥安全,但其實未必。據說大部分的中成藥是西醫開出來了,反正我是很少使用中成藥(共性而非個性)。開診所這麼多年,我很少發現有適合使用雙黃連、抗病毒口服液等葯的病人,反而是麻黃、桂枝等熱藥用得很多。雙黃連是清熱解毒藥,這是要辨證使用的,不能僅僅看說明書使用。

這種舌苔肯定是有積滯的,一般小孩胃口差了,舌苔厚了,大便不通暢了,如果再受點涼,很容易出現發熱。

從舌苔來看,稍微好一點,大便始乾後粘、臭,都說明積滯還是沒有清理完,所以孩子老喊肚子不舒服。孩子精神尚可,說明正氣未傷,還是可以繼續清理積滯。家長應時刻牢記: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治病如打仗,用藥如用兵。正勝則邪退,邪去則正安,扶正祛邪而不傷正

目前醫院的中醫普遍西化是不爭的事實,說是中西醫結合,實際還是西醫為主,家長有時候也是很無奈。

小兒推拿建奇功。對於小兒來說,喂葯相對困難,外治法是首選的,外治法之中,又以推拿為優先。

吃一塹長一智,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相對而言,小兒的病比較單純,還是比較好治的。就小兒常見病,大多都是跟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有關。按中醫的理論,最終還是歸於脾胃的。因此餵養得當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如何都是不能傷害脾胃這個後天之本,治療也是離不開調理脾胃的。

對於發熱,小兒常見的原因受寒積滯。受寒就散寒,積滯則消積,沒有什麼複雜的。受寒初期,風寒之邪居於表,汗而發之即可。只是發汗要微微發汗,不可如水流漓,以防止傷正氣。對於積滯,關住嘴最關鍵,現在的小孩餓死的沒有聽說,撐壞的卻比比皆是。

對於小兒的發熱,中醫有很多辦法,很多都是簡便易行,但不是簡單的處理癥狀,為了退熱而退熱,而是為了扶正祛邪

下面簡單介紹幾種。

1、發汗法:可以內服薑湯、麻黃湯、小柴胡湯等,也可以用蘇葉水泡腳,總之為了微微發汗。

2、刺血法:如果伴有咽喉腫痛,可以配合大椎、少商、商陽、四縫等穴位刺血。

3、推拿法:推脊、清天河水、退六腑等。

4、刮痧法:以督脈、膀胱經、曲池、委中等經絡穴位為主。

以上名詞如有不清楚,可以顧問百度。因疾病的複雜性,以上方法也需要專業人士辨證後指導使用,切不可盲目使用。

願天下無疾,也祝願天下兒童健康成長!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