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真相讓人心疼……

播放GIF

媽媽不在,孩子就是乖寶寶;媽媽在,孩子就變成淘氣包。

同一個孩子,如此判若兩人的表現,孩子到底怎麼了?

段時間,張姐很反常,以前最討厭加班的她,現在總是待到很晚才回去。

私下聊天時,她說:「兒子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每次我下班回家,他都樂得不行,一直黏著我。」

聽到這句話,我心裡咯噔一下,完了,這老母親肯定又要開始炫耀親密母子情了。

播放GIF

沒想到,接下來她的話,聽得我眼淚都快出來了:

黏人沒問題,可都五歲了,還總鬧著讓我抱。

有時下班回來太累,奶奶說給他洗澡,結果拖都拖不過去,還拿玩具往奶奶身上扔。

氣得婆婆沖我發火,說都是我慣的,我上班不在家的時候,孩子乖得像個小大人一樣,一點兒也不鬧,還說我不如等孩子睡著了再回來,就沒這麼多事了。

話沒說完,張姐的眼眶都紅了。

「我的孩子,我的家,難道我回去還有錯了?難道以後都不能讓孩子看到媽媽了?」

媽媽不在,孩子就是乖寶寶;媽媽在,孩子就變成淘氣包。

同一個孩子,如此判若兩人的表現,究竟是天性使然?還是教育方式出了Bug?

播放GIF

《美國育兒百科》裡提到:

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家人或保姆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不要急著高興,這只是因為孩子對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身邊一位寶媽朋友說,女兒三四歲的時候,外婆幫忙帶孩子。

她印象特別深的是,有天她快遲到了,孩子還在鬧著不肯穿衣服,說這不好看,那不舒服。好不容易抱到餐桌上,孩子就哼哼唧唧,用哭腔纏著她,非讓她一口一口地喂,怎麼哄都沒有用。

尤其是當孩子進入情感表達的敏感期,他們對父母,特別是對媽媽的態度,更會有非常大的變化。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4到5歲是孩子情感表達的敏感期。

在這段期間,孩子的心理狀態非常「脆弱」,喜歡往父母懷裡鑽,親吻父母,黏著父母……這不僅是在索取愛,其實也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

如果我們不能理解和滿足他們的需求,孩子就會覺得父母離他很遠,不再愛他,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播放GIF

其實,對於表達能力還不夠好的孩子來說,那些不乖的、或者是反常的表現,就是他們在說:「我需要你的關注啊。」

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對他們來說,最愛的人就是父母。如果媽媽不能全心全意地陪伴他,孩子就會「吃醋」,會以為媽媽不愛他了,所以才會選擇用激烈的方式,去引起媽媽的關注。

美國心理健康專家表示,人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時,會表現得更真實。因為知道他們是愛你的,所以有時可能會表現得更糟糕。

大人都是如此,何況孩子。

如果孩子在我們面前表現「不好」,那只需要給他熱情的擁抱。表現出父母的疼愛,接納孩子混亂還有點負面的情緒,那他們也會慢慢敞開心扉,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

播放GIF

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遊戲,去幫助孩子處理自身情緒,建立安全感。

比如說,在床上或墊子上玩摔跤、枕頭大戰。給孩子提供安全的環境,讓他們可以適當地表達一下對父母的憤怒。

在家裡玩追逐遊戲。對於孩子來說,抓住他,讓他再次奔跑,或者假裝抓不到他,這種體力遊戲,其實也是在鍛煉分離。

播放GIF

播放GIF

老話說:「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

孩子並不是脆弱,他們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給任性的孩子多點愛,情緒穩定的能力才能建立起來,千萬不要把小事,變成心事。

就像菲利普·西德尼爵士的那句話:

我的愛佔據了我的心靈,

而我也佔據了他的心靈。

我擁有他,

而他擁有我,

沒有什麼比這更有價值了。

孩子終將會與我們分離,到那時,就算想讓他們黏著,也不再可能了。所以,現在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和關注,以後就會少一些遺憾和無奈。

播放GIF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