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十月後!不能做的兩件事

播放GIF

金秋十月,日暖夜涼。大家知道嗎,從這以後,兩件事不做,比吃什麼、練什麼都保健!它們是:不露腿、不進食(晚 7 點後)。

中醫認為,重陽節氣後,氣候逐漸轉涼,陽氣由升浮逐漸趨於沉降,生理功能趨於平靜,陽氣逐漸衰退,是易發病的時令。此季節身體感到不適的人明顯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此應注意重陽節養生,防病延年。

播放GIF

地球圍繞太陽轉的軌道的位置,是萬年不變的天道,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是按照客觀規律去運行,人必須順應自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重視節氣、按照節氣去保養養生的原因。

2018年秋季,養生關鍵就是兩個不:

寒露到,不露腿三保暖,順天意

七點後,不進食,喝足水,防腦梗

【暖頸】

? 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部位,會導致咳嗽、感冒、嗓子發炎。

? 戴條圍巾可有效保暖頸部。宜經常模仿「烏龜伸脖」的動作,前後伸縮脖子,再左右轉動。

【暖腰】

? 老年人陽氣漸衰,腰肌勞損等癥狀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門時不妨穿個馬甲

? 另外,廣播體操裡的腹背運動和蹲起運動都能很好地溫暖腰背,時常用搓熱的雙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溫熱作用。

【暖腳】

? 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襪子、棉拖鞋,還可以利用看電視的時間,站立踮起腳尖再放下,重複做至額頭微微冒汗。做完運動再用熱水泡腳,可舒筋活血溫暖全身。

? 雖然,在進食方面不需額外進補,不過應多吃一些偏溫的食物,以預防和治療涼燥犯肺。向大家推薦的好食材是鯽魚、黑木耳及百合。

7點後,不進食

喝足水,防腦梗

其實,一年分四季,一天也是一年的濃縮,也有四季,也有小節令,只是知道的人不多:晚上 19 點是一日小節令中的寒露,這個點之後,大家要做到三個字:不進食。

七點後,不進食,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寒露養生重在收,對應到一天之中的寒露小時令就是吃飯。

研究人員追蹤調查了 721 名平均年齡 53 歲的高血壓患者,發現晚上 7 點後進食、或就寢前兩小時內的進食者,夜間血壓不降、一直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是不進食者的 2.8 倍。

所以,深秋時節,切記晚上7點之後不要再進食了,另外,高血壓患者本來就是心臟病高危人群,夜間血壓再不降的話,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會高得多。

秋季要「巧」鍛煉

寒露過後,已經能夠感受到「寒」的感覺了。對於老年人,平時晨練就要多穿一些衣服,注意保暖。此外,鍛煉也要適度,避免劇烈運動,盡量不要出汗,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針對年輕人,寒露過後,愛美的姑娘也要收起自己的涼鞋,更要穿上襪子。小夥子也可以收起自己的短袖短褲,換上秋裝。在健身房裡也不能僅僅穿很單薄的運動服了。同時要避免劇烈運動,這樣可能會因為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

情緒「莫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好像一到秋季,想到的心情就和「悲」聯繫在一起。也許是「寒露」過後,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鬱心情。此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所以,乘著氣象涼爽之際,豐富一下自己的生活,選個氣候宜人時候,出去秋遊一番。大可以不傷春悲秋,而是抱著欣賞豐收果實的心態,看待周圍的事物。秋季外出注意防寒保暖,「寒露」之後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帶上一件厚外套,也能夠享受秋日登山的樂趣。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