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不能把蝙蝠全部消滅?蝙蝠很重要

蝙蝠是極為有益的動物,為全世界的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經濟提供寶貴的服務。然而,它們也是最容易被誤解的動物之一。除了在中國蝙蝠一直被認為象徵吉祥和幸福,世界很多地區的傳統中它被認為是邪惡和恐懼的。

最近充斥著關於蝙蝠的諸多負面報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了解下蝙蝠。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的通稱,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存大約1390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各種生態系統都有它的存在。

生態意義

蝙蝠物種中許多以昆蟲為食,其中包括一些危害極大的農業害蟲。其他則以果實、花朵、花蜜等為食,間接為植物進行授粉,以確保植物正常生長供應人類和各種動物。

當我們想到花朵授粉時,通常會想到蜜蜂和鳥類等。大多數人不知道蝙蝠在授粉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蝙蝠是熱帶氣候中非常重要的傳粉者,大多數訪花蝙蝠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有些地區的植物更依賴蝙蝠的授粉,沒有蝙蝠的授粉,當地的生態系統可能會逐漸崩潰,因為植物無法正常生長為動物提供食物和庇護。

蝙蝠雖沒有鳥類細長的喙和蜂類細長的口器,但它有很長的舌頭。蝙蝠傾向於授粉那些大而豔麗,白色或淺色的花,在夜間開放且有強烈的氣味。這與蜂類截然相反。

在植物傳粉中可以說鳥和蜂類是上早班的,蝙蝠是上夜班的。我們都知道勤勞的小蜜蜂所做的事,但晚上蝙蝠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每年有67科和約528種熱帶植物通過蝙蝠授粉,而其中300多種是水果植物。

榴蓮強烈的氣味,被譽為“世界上最臭的水果”,但它是東南亞重要經濟作物。2019年11月21日的最新研究證實三種蝙蝠為榴蓮花朵授粉,大長舌果蝠Eonycteris spelaea、中央狐蝠Pteropus alecto和西裡伯斯利齒狐蝠Acerodon celebensis。

研究者表示:“蝙蝠有助於維持森林生態平衡,並能為人們提供美味的榴蓮果實。更希望蘇拉威西島的居民認識到蝙蝠的重要性,避免獵食和破壞它們的棲息地。”

印度尼西亞和帕勞地區的燃脂湯,以果蝠為食材

罕見的鏟齒蝠Ptalalina genovensium僅分布於秘魯,是秘魯幾種柱狀仙人掌的唯一蝙蝠傳粉者。

東非大草原的猴麵包樹對於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被稱為“非洲生命樹”。它幾乎完全依賴蝙蝠授粉。沒有蝙蝠,生命之樹可能會滅絕,威脅到地球上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

許多蝙蝠本質上是遷徙動物,它們與候鳥具有相同之處,可以飛行數千公里。蝙蝠食用植物果實同時也將種子擴散至各地,這保證了區域物種的多樣性。

它傳播的種子比鳥類要多得多,許多蝙蝠傳播的是先鋒植物種子,是最早在惡劣環境中生長的種子。隨著這些植物的生長,其他對環境要求較高的植物才能生長。龍舌蘭酒是非常受歡迎的酒類,它來自龍舌蘭植物,蝙蝠負責了大多數種子的傳播。無花果、腰果等也仰仗蝙蝠傳播種子。

人類對蝙蝠的誤解

1

蝙蝠是吸血鬼?

1390種蝙蝠中只有3種食血,其中只有一個針對哺乳動物。所有食血蝙蝠都限於拉丁美洲,其他地方沒有的。為什麽不叫它吸血蝙蝠?因為它們不吸血,而是像小貓一樣舔食血液。它唾液中含有的抗凝劑阻止血液凝結,使其能順利地吃個飽。而這種東西現已被開發成藥物,用於預防中風。

我愛吃素

2

傳播狂犬病

蝙蝠可能攜帶狂犬病毒,但攜帶比例並不高。如果不驚擾蝙蝠,你被它咬的幾率並不高,傳染狂犬病的幾率就更低了。

3

蝙蝠是會飛的老鼠

人家是翼手目,不是齧齒目。這是一個長期的認知錯誤,因為在許多語言中“蝙蝠”一詞和“老鼠”相似,例如在德語中蝙蝠“ Fledermaus”意為“顫動、飄飛”和“老鼠”。蝙蝠與老鼠沒有密切關係,實際上在哺乳動物的分子系統樹上,人類和齧齒目動物之間的關係比蝙蝠更緊密!

4

蝙蝠醜陋還擁有夜視眼

算了吧,蝙蝠不僅很酷,也能與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可愛。它僅使用回聲定位,就可以感知除顏色以外的所有東西,並可以識別與人類頭髮一樣細小的障礙物。但有些蝙蝠確實可不使用回聲定位,僅靠視力,有的連回聲定位都沒有。極個別狐蝠科的可以使用回聲定位,但一般發出的頻率也不高。蝙蝠也有晝行者,薩摩亞狐蝠Pteropus samoensis幾乎只在白天覓食。

我醜嗎

5

它們數量太多了

從整個生物量來講,蝙蝠跟其他動物相比數量並不算多。從種類來講其實很多是非常瀕危的,在野外很難見到。很少有真正的成大群出現的蝙蝠,有些甚至是獨居的。所以他的群體數量並不大。

最小的蝙蝠豬鼻蝠(亦稱凹臉蝠),是最小的哺乳動物之一

沒錯蝙蝠壽命可長達40年,分布很廣,但也極易滅絕。而隨著人類干擾,殺蟲劑和農藥的使用,蝙蝠數量一直在下降。很多時候它也是其他動物的食物。蝙蝠是地球上繁殖最慢的哺乳動物之一。大多數蝙蝠都是獨生子女,偶爾有些雙胞胎,比如灰蓬毛蝠Lasiurus cinereus。

蝙蝠與人類疾病的關係

現在新出現的人類傳染病中有75%起源於動物,其中包括蝙蝠。隨著人口迅速擴張,原本在自然區域物種開始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與人類接觸不斷增加。研究表明,超過60%的新出現的傳染病是人畜共患病。蝙蝠也是潛在來源,它能傳播的病毒包括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等。

蝙蝠像大多數野生動物一樣,也在避免與人類接觸。只要放任其身,它不僅無害且非常有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是各自安好互不打擾,應避免夜間開窗,及時清理蝙蝠糞便和殘留物,減少與蝙蝠的接觸,更不能食用蝙蝠。

蝙蝠是世界上最迷人,最不可理解的生物之一,即使我們知道蝙蝠在生物鏈中扮演的角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事實是我們對它仍知之甚少,因為它大多只在夜間活動。

已經2020年了,不能再用幾十年前除四害的思維方式來決定一個物種的命運,捕殺蝙蝠更有可能增加疾病傳播風險。我們要做的是創造一個蝙蝠與人類共存的世界。

致謝:

承蒙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張勁碩老師指正,作者在此由衷感謝!

作者:亞子

編輯整理:劉新華

審核校正:張勁碩 岩蜥 劉新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荒野拾遺路(ID:XJ-plant),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