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商隱真敢寫,人人避之不及的皇室醜聞,被他用一首詩道出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對於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以白居易為首的大多數唐代詩人都是極力歌頌和美化的。但是,明眼人對於這段歷史,對於唐玄宗的穢行,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基於很多原因,要把蓋子揭開,他們或許不敢,或許不願。直到大約一百年之後,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在一首詩中毫不留情地進行了揭露。

驪山有感

唐 李商隱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這首詩大意是:驪山溫泉如同香湯,暖霧靄靄泛出芳香。九條龍嘴中吐出泉水,呵護著泉中的玉蓮房。每天清晨在長生殿,明皇與貴妃成對成雙。皇親國戚都乘金輿去,不願去長生殿的只有壽王。

李商隱的一生相當坎坷,雖然滿懷抱負理想,卻身不由己地陷入朋黨傾軋的漩渦。在詠史詩中,他對晚唐政治的敗壞,君主的荒淫,宦官的專橫,表示不滿。經常借唐代早期史事,特別是利用唐玄宗的失敗,對當代皇帝進行諷喻,這是《驪山有感》創作的緣由。

唐玄宗初期,可謂勵精圖治,任用姚崇、宋璟為宰相,啟用了大批賢臣,崇尚節儉,整頓吏治,發展經濟,開創了開元盛世的鼎盛局面。

但是,他在做了三十年太平皇帝後,進取心漸退,開始貪圖安逸享樂。后宮佳麗三千人,還不知足,竟然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兒媳——壽王妃楊玉環。他自己也知道這是有違人倫大道的事情,為了掩人耳目,他移花接木,讓楊玉環出家當了道士,住在太真宮。先讓楊玉環做了六年的情婦。六年之後,玄宗先為壽王娶了左衛中郎將韋昭訓的女兒,然後在鳳凰園冊封楊玉環為貴妃,從此“三千寵愛在一身”,名正言順過起了夫妻生活。

李商隱的這首詩,揭露的就是這樁醜聞。詩作淺顯易懂,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驪山溫泉中香氣氤氳,裝飾豪華,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其中流連忘返。皇親國戚和滿朝文武都亦步亦趨跟隨李隆基的金龍輦,其中卻不見壽王李瑁的身影。通過隱晦地表達壽王李瑁的不滿怨恨,來揭露唐玄宗的醜態。高明的是,全詩對玄宗強佔兒媳的穢行不著一字,而其荒淫已揭露無遺。

詩的首句寫景,描繪驪山溫泉的優美環境。次句表面上寫溫泉之景,實寓隱比在內。龍,在義山詩中本來就是男性的代稱。九龍吐溫泉水,由“玉蓮房”承接,這一意象隱指明皇、貴妃在溫泉池的相會。作者用“呵護”把龍擬人化,極妙。明皇寵幸玉環,用“呵護”十分形象。三四句一轉,寫壽王內心的怨恨,他不去長生殿,不願看到父皇與昔日的“壽王妃”親昵。詩人抓住這一細節,以之入詩,極有魅力。詩人對壽王是寄予同情的,這是李商隱正義感的品格顯示。詩人對明皇、貴妃之戀從無好感,作者所有涉及明皇貴妃的詩都是明證。

但是,這首詩流傳後世後,卻受到文學評論家的一致差評,宋代學者范晞文認為,此詩“彰君之惡,發乎情止乎禮義之意安在?”感到此詩過於唐突直接,不合“溫柔蘊藉”之禮義,清代學者紀曉嵐認為此詩:“既少含蓄,亦乖風雅,如此詩不作何妨,所宜懸之戒律者此也”,覺得這首詩太過於直白惡俗,應該把它當成失敗的反面教材。

其實,歸根究底,是忠君思想在作怪。這首詩的批判性太強,揭露君王的醜聞過於直接。而作為生活在封建時代的評論家,自然要站在統治者的角度,維護統治者的尊嚴。而這一點,也正是李商隱大膽所在。在忠君思想根深蒂固、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敢於揭露帝王醜聞的詩人,鳳毛麟角。所以說,不得不說,李商隱是真敢寫。你認為呢?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