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乾細胞通過全身效應改善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的最新研究

作者:一五零生命科技

在今年ENDO2019大會討論上,有學者提出了糖尿病新分類法:五大類型

與傳統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分類相比,新的分類對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更加直觀

其實,對於糖尿病的治療,不僅要控制血糖,還要防止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併發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因素,糖尿病併發症一旦發生,危害巨大,並且傳統治療手段預後差,是糖尿病治療的難點。

間充質乾細胞由於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可以旁分泌血管生成因子、各種細胞因子和免疫調節物質,間充質乾細胞能控制血糖,通過全身效應改善微血管併發症。

一、分化胰島素生成細胞,控制血糖

糖尿病導致高血糖的原因主要是外周胰島素抵抗或(及)β細胞缺乏。

研究表明,間充質乾細胞移植後通過趨化因子配體—受體定向遷移到損傷部位,然後間充質乾細胞通過防止胰島細胞損傷,抑製胰島細胞凋亡,促進胰島細胞再生及損傷後的胰島新生血管及外源性胰島再血管化,免疫調節,改善IR(胰島素抵抗指數),分化胰島素生成細胞,從而控制血糖。

二、控制糖尿病足,促進潰瘍創面癒合

使用乾細胞治療糖尿病足的原理是利用人體乾細胞在體內具有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能力,而且能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使缺血部位生成新生血管、形成新的毛細血管網及較豐富的側支循環。將乾細胞其移植到缺血下肢,增加或恢復患肢血液供應,以期達到治療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的目的,並且能有效修復創傷,促進潰瘍等創面的癒合,顯著降低了截肢率。

三、控制糖尿病視網膜病,改善光感受器

糖尿病與多種眼部病變相關,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嚴重的。糖尿病導致視網膜血管閉塞、血流灌注不良以及異常新生血管增生、出血,最終導致視網膜脫落,致盲率較高。

間充質乾細胞能直接趨化至損傷區域,分化為內皮細胞、小神經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參與視網膜修復。Raymond等研究表明,移植臍帶間充質乾細胞至視網膜下間隙能改善視網膜光感受器細胞的變性,促進光感受器細胞功能恢復。

四、控制糖尿病腎病,腎臟組織再建

糖尿病的微血管病變導致了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研究發現靜脈注射間充質乾細胞可遷移歸巢至腎臟病變組織而後分化為各類腎臟組織細胞,腎臟組織再建,恢復原有腎小球結構,並且參與腎臟的免疫調節,減少氧化應激損傷,抑製腎臟前炎症因子的表達水準,從而延緩或逆轉腎臟病變進程。

五、控制糖尿病心臟病,提高心肌收縮力

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狀態導致心肌細胞肥大、凋亡,細胞外基質變性,心肌重構,心肌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導致糖尿病性心臟病。我國學者發現間充質乾細胞可釋放多種旁分泌細胞因子,間充質乾細胞可抑製心肌重構,促進心肌細胞的再生、新生血管的形成,提高心肌的收縮力及活力,從而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發生的預後。

相關臨床試驗發現,發現移植間充質乾細胞兩周後,與糖尿病無治療組相比,間充質乾細胞組的糖尿病心臟收縮分數提高。

六、控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周圍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預計超過50%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此癥狀。它以進行性神經元喪失、神經纖維脫髓鞘為特點,患者會出現疼痛、足部畸形、神經性潰瘍甚至需要截肢。周圍神經病變的發展是由多因素導致的,長期高血糖致炎症介質IL-6、IL-2、TNF-α等升高引發的慢性炎症,同時,血流灌注不足、缺氧、血脂異常等也促進了周圍神經病變的發展。

間充質乾細胞具有抗炎作用,能夠緩解炎症對神經系統的毒害作用;此外,有學者將間充質乾細胞注射到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模型大鼠中,檢測其神經傳導速度獲得提升,提示間充質乾細胞具有營養神經、刺激神經纖維再生作用。

小結:間充質乾細胞在控制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基礎及臨床研究方面取得不少成就:治療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糖尿病腎臟疾病、糖尿病心臟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併發症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間充質乾細胞移植研究,至今未觀察到嚴重的不良反應,絕大多數研究顯示了明確的治療效果,說明此技術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