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沈建光:關注2021中國經濟的六大轉變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沈建光

  展望2021,中國經濟將有哪些不同表現?新的一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2020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十分亮眼。中國GDP首次突破100兆大關,全年經濟增速達到2.3%,是全球範圍內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逆勢向好十分不易;早在二季度筆者就預測中國年度GDP增速可達2-2.5%左右,目前來看總體符合預期。從季度經濟增速來看,中國經濟自二季度走出疫情陰霾,率先實現復工複產之後,季度GDP不斷走高,四季度反彈至6.5%,甚至超過2019年單季的最高值。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動能來看,出口和房地產是支持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步入四季度以來,前期恢復乏力的消費和製造業投資也逐步改善,顯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增強。展望2021,中國經濟將有哪些不同表現?新的一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在筆者看來,與過去一年相比,2021年中國經濟的如下六個方面轉變值得關注。

  第一,經濟增長動能轉變,由“供給端拉動”轉為“供給需求協同”拉動

  2020年為應對新冠疫情衝擊,中國政府及時頒布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為疫後經濟企穩回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但與發達國家直接大幅補貼居民的普遍做法有所不同,疫後中國采取的“六保”政策更加傾向於從企業端發力,如對中小企業減稅降費、提供專項貸款財政貼息、發放定向補助、支持地方政府“兩新一重”和抗疫相關支出等。

  在此背景下,2020年中國經濟供給端復甦領先於需求端,即伴隨著國內復工複產先行,二季度國內生產便已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水準,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3%,超過去年同期0.4個百分點。而需求端特別是居民消費的恢復則相對滯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自8月以來才由負轉正,截至12月社零增速達到4.6%,尚未恢復到疫情之前。

  展望未來,收入回暖帶動消費內生動力增強,為2021年經濟反彈蓄勢。四季度居民收入增速已經反彈至7.1%,接近疫情之前水準。此外,前期多地對特定困難居民定向支持的加大亦有助於緩解疫後收入差距擴大拖累消費的局面。整體來看,預期2021中國經濟疫後復甦或由供給端拉動的結構性復甦向供需聯動的全面回暖方向邁進,考慮到2020年的低基數效應,預期全年GDP增速接近8-9%。

  第二,投資增長動能轉變,由“房地產基建”轉為“房地產製造業”拉動

  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韌性,全年同比增長2.9%,是我國面對疫情衝擊仍然實現正增長的重要原因。其中,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率先反彈,全年累計同比分別達到7%和3.4%,保障國內需求和經濟復甦,相對而言,製造業投資修複滯後,全年增長為-2.2%。然而,從更高頻投資變化來看,四季度以來,製造業投資快速回暖,替代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成為投資端的主要動力。12月製造業投資增速超過10%,好於同預售屋地產、基建分別9.3%、4.2%的增速水準。

  展望2021年,基建投資面臨財政政策回歸常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因素製約,預計難有明顯抬升,對穩增長的支撐邊際作用下降;相比之下,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有望維持強勢、成為帶動總體投資繼續好轉的核心驅動力。

  房地產方面,金融調控強化不改投資韌性。當前房地產金融降杠杆的政策趨勢相對明確,為減少房地產擠佔實體金融資源,2020下半年監管密集調控,“三道紅線”“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等政策密集頒布;但與此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央行表示將加大住房租賃市場發展金融支持,目前正按照“租購並舉”方向,加快研究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政策,近期將公開征求社會意見。上述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將總體保持穩定、投資韌性不改。

  製造業方面,盈利改善、主動補庫存、科技創新共同驅動投資反彈。從供給端看,企業利潤持續高增,融資情況不斷改善;從需求端看,部分行業已經開始主動補庫存,擴大資本開支(更新設備、提高產能)。尤其是隨著經濟不斷修複、出口延續強勢,處於鏈條後方的製造業投資有望保持較快增長。中長期來看,暢通“國內大循環”一大核心就是科技創新,其中突出強調加強對高技術製造業的支持、引導資金流向相關產業將成為政策導向,這也將長期利好製造業投資。

  第三,出口增長動能轉變,由“防疫需求拉動”轉向“海外回暖拉動”轉變

  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重創全球經貿活動,WTO預計全球貿易量下降近10%,但中國出口卻逆勢增長3.6%。2020年中國出口增長強於預期,主要得益於以下四方面因素:一是疫情在全球爆發,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醫療器材需求激增,中國作為上述物品的生產大國,對外出口全年維持高位;二是疫情阻礙正常生活與社交,線上化設備需求量大增,帶動中國電子產品出口的增加;三是海外供需不匹配,一方面是各國應對疫情頒布的各類財政補貼支持了居民消費,一方面疫情導致國內生產能力恢復緩慢,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均出現居民消費高於生產的情況,與此同時,進口也有所加大。四是發達國家大規模的刺激支持房地產市場上行,帶動中國房地產相關的家具出口。

  展望未來,出口增長的動能或將迎來轉變。當前全球進入疫苗接種期,但受製於疫苗生產能力和當前感染人數較高、新冠疫情傳播快、變異強的特點,預期上半年海外經濟體對中國出口的依賴程度仍然較高。伴隨著下半年疫情好轉,海外生產逐漸恢復,防疫物資出口、線上化設備出口的高速增長或許有所下降,全球需求的回暖有望拉動中國出口的因素將逐漸從“份額替代”(即中國替代生產能力下降國家的份額)轉向“總需求復甦”,特別是疫情壓抑的投資需求釋放,將促進中國的資本品和中間品出口。總體來看,我們認為,中國出口仍將保持強勁,但整體增速或呈現前高後低的趨勢。

  第四,宏觀政策由“抗疫非常態”向“疫後常態化”轉變

  2020年中國財政體系發力穩增長非常明顯,財政調升目標赤字率至3.6%以上、發行2兆特別國債、專項債擴容至3.75兆元、大幅增加對地方政府轉移支付。擴張型財政政策在穩增長同時,不可避免地推高了政府債務,加劇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2020年中國實體經濟部門杠杆率大幅抬升,政府部門杠杆的相對抬升速度最快,三季末達到去年末的116.7%。展望2021,預期財政政策將在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尋求平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積極財政政策將“保持適度支出強度”“不急轉彎”,為宏觀政策由“抗疫非常態”向“疫後常態化”轉變提供路徑參考。

  2020年中國貨幣政策同樣積極。為對衝新冠疫情影響,中國央行創新政策工具密集出招,巨量貨幣信貸投放與精準滴灌實體領域相結合,全力穩定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運行。全年累計社融和信貸分別累計新增34.86和19.64兆,貨幣政策始終保持在較高水準的寬鬆態勢,助力中國經濟基本恢復至疫前水準。展望2021,預期貨幣政策也將體現以穩為主,逐步向疫後常態化過渡的特點。例如,近期國常會延長延期還本付息和信用貸款支持兩項工具的期限,便體現了2021年貨幣政策以“穩”為主的總體特徵。

  第五,全球經濟風險逐步由“防衰退”向“防通脹”轉變

  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導致國際貿易和投資急劇萎縮,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遇衝擊,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期,2020年全球GDP收縮4.4%。展望2021,伴隨著各地疫苗接種步入快車道,全球經濟景氣有望恢復。根據綜合各家公共衛生機構和金融機構預測,發達經濟體有望在三季度基本實現群體免疫,領先於人口龐大、衛生條件較為落後、疫苗供給不足的新興市場國家,在此背景下,預期2021年發達經濟體景氣改善總體快於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恢復。

  與此同時,伴隨著經濟的恢復與需求端的回暖,前期貨幣的超發引發對未來一段時間通脹的擔憂。近期原材料價格大漲,鐵礦石價創下近7年新高。基本金屬水泥等價格均走高,貨運價格攀升,也一定程度上說明,2021年需求回暖或將帶動通脹提升。整體來看,2021年上半年通脹風險整體可控,但伴隨著疫苗普及下的經濟修複,以及拜登上台後刺激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預期下半年美國通脹上行快於預期,對於中國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亦值得關注。

  第六,中美關係由川普的“極限施壓”向拜登的“遏製+合作”轉變

  中美關係深刻影響全球和中國經濟外部環境,是決定未來中國經濟走勢的關鍵一環。川普對華貿易政策較為極端,多次采取極限施壓的形式,推動中美經貿談判,對華關稅加征不斷擴大征稅範圍和稅率,但這對美國消費者和企業亦有傷害。拜登不認同川普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預期上任後,不會加碼現有對華關稅,也不會像沿用川普濫用製裁權力的做法,以大規模關稅和製裁為特徵的中美經貿戰或有所緩釋。

  當然,拜登上任後,中美關係也絕無可能回到過去,合作與競爭並行或是常態。例如,在抗疫、氣候、環保、反恐、核武器等國際議題上,拜登會尋求與中國合作,但在價值觀、產業鏈和區域安全等領域,中美兩國也將有更多的交鋒。

  積極之處在於過去幾年,中國承受住了國際環境劇變的“壓力測試”。即使是在中美貿易戰衝突激烈、全球跨境投資低迷的2018和2019年,中國仍然高舉全球化大旗,保持了開放的姿態,實際利用外資分別逆勢增長3%和2.4%,非常難能可貴。2020年新冠疫情下,中國憑借更為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率先實現經濟復甦,並迅速填補全球疫情造成的供需缺口,能為全球商品最後提供國。此外,中歐投資協定和RCEP的簽署,促進了中國與歐盟、日韓的經貿和投資合作,有助於緩釋美國聯合盟友遏製中國。

  政策方面,預期中國仍將堅持“以我為主”,暢通雙循環發展,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以應對。對內強調科技創新地位,擁抱科技趨勢、激活數據要素,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強調科技創新地位,預期2021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進入加速期。對外實行高水準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放鬆跨境資本流動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建設統一大市場,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本文作者介紹:經濟學博士,現任京東數科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