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外建基金產品違約或難兌付 揭秘國資背景外建私募

  近日有投資者透露,國資頭銜下的中外建私募(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外建基金公司”)深陷高額兌付危機,其發行的名為“中外建信諾X號流動資金貸款私募基金”的產品全部違約。此外,投資者還質疑,該私募基金運作過程以及向客戶提供的財務數據可能存在造假,甚至還涉嫌大股東出面違規向客戶保底保收益的現象。

  

  產品違約難兌付

  本次涉及違約的私募產品募集期是在2016年到2017年,當時中外建基金公司陸續發行了5期流動性資金貸款私募基金產品,募集金額為一期4100萬元、二期2700萬元、三期2830萬元、四期1340萬元、五期800萬元,募集規模總計達1.177億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產品為固定收益類私募基金,每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為8%。目前,該系列基金5期產品均已到期,卻全部出現違約。其中,信諾一期部分延期,沒有簽署延期合約的客戶已共給付1000多萬元本金,二期已兌付61%的本金和61%與本金相關的利息。

  為什麽會出現逾期還款?《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到,回款難題出現在融資方中國對外建設有限公司北京建設分公司(下稱“中外建北分”)身上。

  中外建北分表示有三個工程項目回款出現問題,其中一個是未回款4100萬元的工程,已進入法院拍賣程式;另外兩個合計6000萬元的項目回款原本可在去年年底收回,但因為環保政策、產業政策的影響,回款延期。

  除基金違約外,不少投資人質疑中外建基金運作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記者梳理公開資訊發現,上述基金管理人與融資方、擔保方均隸屬於中國對外建設總公司(下稱“中外建總公司”),而中外建總公司持有40%的中外建城市開發有限公司(下稱“中外建城開”)股份;中外建城開作為基金擔保人,又100%控股中外建基金公司。

  

  基金管理人、融資方以及擔保人均為同一集團旗下公司,中外建基金公司會否存在私募自融的情況?《國際金融報》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恆豐泰石總經理韓瑋,他分析道,“融資方有可能是使用資金的人,如果融資方指代銷機構,其必須要有公募代銷資格;如果融資方是私募基金被投資企業,管理人有關聯關係披露的義務。”

  財務數據存疑雲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度,中外建北分營業收入分別為1273.94萬元、1859.76萬元、2771.09萬元和706.86萬元,淨利潤分別為-574.77萬元、-480.72萬元、-185.28萬元、-767.52萬元,都處於虧損狀態。

  

  但投資者提供的中外建信諾系列流動資金貸款私募基金盡職調查報告顯示,2013-2015年,中外建北分營業收入分別為30843.06萬、39015.47萬、44861.67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460.65萬、3677.93萬和6309.85萬元。該財務數據摘自中外建北分提供的2013年至2015年經北京鴻天眾道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審計的審計報告。

  顯而易見,私募基金提供給投資者的盡調報告與天眼查公開公布的企業年報資訊大相徑庭,對於該結果,公司相關負責人是否知情?對投資者是否存在欺騙行為?《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了中外建北分方面,一名聲稱是付姓的工作人員在表示自己並不知情,公司負責人均不在場,無法回答記者的相關質疑後立即掛斷了記者的電話。

  國資背景很有限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天眼查的公開資訊中,中外建總公司的法人代表是焦志剛,公司注冊資本3億元,中外建兩大股東分別為貴州智誠企業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和北京澳博特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均為48.28%,二者均為私營企業,注冊資本分別為1億元和5000萬元;而注冊資本70.5億元的央企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持股比例僅為3.43%,國資背景非常有限。

  

  在調查中,記者還發現,除了持股比例僅為3.43%的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其他兩家私營企業與中外建的關係並不簡單。

  

  值得注意的是,中外建總公司的董事長溫思渝卻對貴州智誠企業集團有高達50.56%的控股,而貴州智誠企業集團對中外建總公司又有48.28%的股比,看上去是普通的垂直投資,但實質上關係錯綜複雜。而另一家北京博澳特投資有限公司最大的股東是中外建總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焦志剛。這三家公司的利益關係是否存在不合規的關聯交易,以及其“國資”背景成色幾何都需要投資者擦亮眼睛。

  “換湯不換藥”?

  在中外建私募基金產品出現兌付危機後,經過記者的梳理發現,原來中外建基金公司的法人代表田一中,還曾於2016年2月18日成立了一家運作模式與中外建幾乎一致的私募基金公司—中城院深圳前海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記者調查得知,中城院深圳前海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城院基金公司”),與央企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中城院”)聯手,由中城院出資佔股40%,其餘股份分別由國實(深圳)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和中建多寶娛網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持有,兩者佔股35%和25%。經調查,這兩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均為田一中。

  同樣是田一中為法定代表人的中城院基金公司於2017年10月2日在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備案了一隻私募基金產品——中國城建院通寶1號契約型私募投資基金(下稱“通寶1號”)。據悉,該項目規模8000萬,項目期限24個月,起投100萬,半年付息9.5%。記者了解到該產品在協會的公示資訊中顯示處於正常運作的狀態。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以上私募產品可能存在保底保收益的情況,作為基金管理人不可以保底保收益,如果大股東出面就涉嫌保底保收益,這必定會觸犯私募監管的紅線。

  綜合以上資訊,記者對比了中外建基金公司和中城院基金公司的部分公開資訊,兩家私募是否存在換湯不換藥之嫌,通寶1號會否重走中外建信諾系列基金違約的老路?《國際金融報》記者將會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