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耳聾耳鳴: 成為自己生活中的健康小助手

21世紀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生活水準的提高,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每天早出晚歸,經常性熬夜,飲食不規律,營養不均衡,長期勞累等因素使得身體出現了亞健康。耳聾耳鳴本來是屬於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機能的減退出現的疾病,慢慢的像年輕人伸出了雙手。

李先生,今年25歲,雙耳高頻神經性耳聾,右耳耳鳴聲音小,左耳耳鳴聲音大,患病一年,現在聽力下降。訴說是長期帶耳機聽歌誘發,做過全面的檢查,顯示正常。

為什麼檢查不出來又存在耳聾耳鳴呢?

非器質性病變也是可以導致耳聾耳鳴的。中醫認為耳聾耳鳴多為氣滯血淤,耳部經絡被淤血所阻塞,清陽之氣不能上達於耳竅,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減退的一種疾病。凡耳內鳴響。或如聞蟬聲,或如潮聲,其聲或細或暴,靜時尤甚,妨礙聽覺者,稱為「耳鳴」;凡聽覺不同程度的減退,甚至聽覺喪失,影響日常生活,稱為「耳聾」。


中醫講「久鳴必聾,久聾必呆」。李先生就是如此。

耳聾耳鳴經絡淤堵為主要因素,怎麼自我判斷是不是有淤堵的情況呢?首先要了解經絡淤堵的前期表現疼與痛。

中醫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經絡不通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疼痛,比如有時候我們會有莫名的疼痛,那說明的是此處經絡不通。

疼字是「疒」下面一個「冬」字泛指由寒邪侵襲經絡所致的不適,一般是剛發病的時候,經絡受到外邪干擾,身體自動發出「疼」的信號,以便募集更多的氣血救援。

但是「不通暢」、「堵塞」的局面還沒形成,所以,「疼」通常是一閃而過的,呈現點狀或散點狀,如果沒有堵塞,疼過以後也可能無跡可尋。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要加強防護,就可以自愈或者不再複發。

痛字是「疒」下面一個甬字。古代甬是「隧道」、「走廊」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人體內部通道—經絡的疾病。實際上,痛就是經絡集結了很多氣血,瘀滯不通而發出的信號。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痛感一般是按壓、觸摸才會感到,疼是可以反覆發作的,面積比疼要大一些。

人體上,穴位是「點」,經是「線」是,絡則是「面」。

總的來說,「疼」是經絡不通的初發期,位置在「經」,「痛」則是經絡不通的進一步加重,擴散到「絡」。

所以要注重身體的反應,每一個反應都是身體所表達給你的一個信號,讓你關注健康。自己要成為生活中的健康小助手。

生活中的應避免的可導致耳聾耳鳴的一些細節:

?最好不要使用棉花棒清潔耳朵內部,可能損傷鼓膜

?如果在嘈雜環境中工作,需做好防護,戴耳塞或耳罩

?某些音樂會、吹頭髮、割草坪、運動和狩獵等也可能遇到巨大噪音,需佩戴耳塞或耳罩,不要使用紙巾或棉花

?用耳機聽音樂時,將音量調整到合適水準,如果其他人可以聽到你耳機中的音樂或者你無法聽到周圍的噪音,說明耳機音量太高了

?避免或適度飲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飲品

?不吸煙,避免二手煙:煙草中的尼古丁可能會導致耳部血流減少,導致耳鳴

?保持健康的體重:體重過高會引起高血壓,血壓升高者對噪音和耳鳴更加敏感

?充分休息,規律鍛煉,均衡膳食,減少鹽攝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