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阿百年堂阿膠文化苑——碑刻文化區(二)

地黃膏子

治婦人本臟血氣衰少,睏倦無力,或發煩熱,飲食減少,並宜服之。

熟乾地黃八兩 淨蜜一十八兩

右將熟乾地黃為細末,同蜜熬成膏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溫酒送下,米飲亦得,食前。或作膏子,酒化服,或不飲酒者,白湯化服亦得。

《禦藥院方》

治婦人產後欲令肥白,飲食平調,地黃羊脂煎方。

生地黃汁一鬥 生薑汁五升 羊脂二斤 白蜜五升

右四味,先煎地黃令得五升,次納羊脂,合煎減半,納薑汁複煎令減,合蜜,著銅器中煎如飴。取雞子大一枚,投熱酒中服,日三。

《外臺秘要》

養營惜紅煎 治產後鼻中流血不止。

歸尾三錢 川芎一錢五分 荊芥穗一錢,炒黑 血餘灰五分

煎成,加陳京墨酒磨汁半小杯,童便一小杯,和溫服。

《古方匯精》

祛邪化滯煎 治妊娠痢。

秘元煎

治脾土虛陷,不能統攝榮血,而為漏、為數等證。

遠志八分 山藥炒。二錢 芡實炒 棗仁炒。各二錢 白朮一錢五分 金櫻子去核。二錢 茯苓一錢五分 炙甘草一錢 人參更妙 五味子十四粒

水煎服。如血熱,加苦參;氣虛,加黃耆。或用四君子東加川芎,或用歸脾湯亦可。

《羅氏會約醫鏡》

麞骨膏

治產後虛乏,五勞七作,虛損不足,臟腑冷熱不調。

麞骨一具 遠志 黃耆 芍藥 乾薑 防風 茯苓 厚樸各三兩 當歸 橘皮 甘草 獨活 川芎各二兩 桂心 生薑各四兩

右以水三鬥,煮麞骨取二鬥,去骨,內藥煎取五升,去滓,分五服。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五物煎

治婦人血虛凝滯,蓄積不行。小腹急痛,產難經滯等證。此即四物東加肉桂也。

當歸三五七錢 熟地三四錢 白芍二錢 酒炒 川芎一錢 肉桂一二三錢

如兼胃寒,或嘔惡者,加乾薑;水道不利者,加澤瀉,或茯苓;氣滯者,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烏藥;陰虛疝痛者,加小茴香;血瘀不行,臍下若覆杯,漸成積塊者,加桃仁,或酒炒紅花。

《成方切用》

通瘀煎

治婦人氣滯血積,經脈不利,痛極拒按,及產後瘀血實痛,並男婦血逆血結等證。

歸尾三五錢 山楂 香附 紅花新者,炒黃。二錢 木香七分 烏藥一二錢 青皮 澤瀉一錢五分

四精膏

治婦人身澀不滑。

人乳、象精、白蜜、藕汁各等分,熬膏,加蘇合油調勻,浴後滿身塗之。一月之內,遍體嫩滑香潤。此宮中日用之方也。

《女科切要》

保陰煎

治脈滑多熱,經來先期,及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證。

生地 熟地各二錢 山藥 續斷 黃芩 黃柏各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水煎服。血熱甚者,加黃連;如血滯作痛,加當歸;如氣滯作痛,去熟地,加陳皮、香附之類;如少年血氣盛者,去山藥、熟地。

《羅氏會約醫鏡》

理陰煎

治陽虛血走,脈細數者。

熟地五錢 當歸三錢。醋炒 炮薑五分。鹽水炒 肉桂五分。鹽水炒

水煎,去滓,溫服。

熟地補陰以吸經血之上溢,當歸養血以歸營血之亂行。肉桂鹽水炒以統攝其血,炮薑鹽水炒以止澀其血也。水煎溫服,使血暖陽回,則陽能統血而血不外走,何有衄血之患,天癸無不漸來矣。

《女科指要》

丹參膏

此膏養胎,臨月服之,滑而易產。

丹參半斤 芎 當歸各二兩 蜀椒五合

右四味,以清酒溲濕,停一宿,以煎成豬膏四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絞去滓,每日取棗許,內酒中服之,不可逆服,至臨月乃可服,舊用常驗。一方有熱者,以大麻仁五合代蜀椒。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一醉膏

治女人乳癰初起,神效。

栝蔞一個。去皮,研爛 甘草五錢 沒藥二錢半

右用紅酒三碗,煎至一碗半,分兩次溫服。重者再進一服,以瘥為度。或加當歸、白芷、乳香亦妙。如要宣毒,加皂刺一分。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九寶煎

治產後陽氣虛寒,或陰邪入臟,心腹疼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

當歸 熟地各三錢 芍藥酒炒 茯苓各錢半 炙甘草 乾薑炒黑 肉桂 北細辛各一錢 吳茱萸製。五分

水二盅,煎服。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參朮膏

轉胞,屢驗。

人參二錢半 白朮二錢 黃耆錢半 茯苓一錢 陳皮一錢 桃仁一錢 炙草五分

產後咳嗽,血風感寒熱濕氣,咳嗽痰涎,坐臥不安,四陰煎。

生地三錢 麥冬二錢 白芍二錢 百合二錢 沙參二錢 生甘草一錢 茯苓錢半

水煎服。夜熱盜汗,加地骨皮;痰多,加川貝。

《女科切要》

殿胞煎

治產後兒枕疼痛等證,如神。

當歸五七錢,或一兩 川芎 炙甘草 茯苓一錢 肉桂一二三錢,或五七分

水煎熱服。

《成方切用》

蠟煎散

治虛勞久嗽,痰多氣喘或咯膿血。

杏仁去皮、尖,雙仁者,炒黃,別研 黃明鹿角膠炙,如無以阿膠代 甘草炙 人參 麥門冬去心 乾山藥 貝母去心 白茯苓去皮 百合去苗,各等分

右咀,將杏仁別研,拌勻。每服二錢,水一盞,入黃蠟皂角子大,同煎七分,食後溫服。

《名方類證醫書大全》

人參款花膏

治肺受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咳嗽痰涎,嘔逆噁心,腹脅脹滿,腰背倦痛,或虛勞冷嗽及遠年日近一切嗽病,服諸藥不效者,皆治。

款冬花去梗人參去蘆北五味去梗,炒紫菀洗,去蘆桑白皮各一兩

右為末,煉蜜為丸雞頭大,每服一丸,細嚼薑湯下,臨臥食後服。

《袖珍方》

寧嗽膏

京師傳。治陰虛咳嗽,火動咯血、吐血,大斂肺氣。

天門冬去心。八兩 杏仁泡,去皮。四兩 貝母去心。四兩 百部四兩 百合四兩 款冬花五兩 紫菀三兩 一方,加白朮去蘆,八兩

右俱為粗末,長流水煎三次,取汁三次,入飴糖八兩、蜜十六兩再熬,又入阿膠四兩、白茯苓四兩,水飛曬乾,二味入前汁和勻如糊成膏。每服三五匙。

《醫學匯函》

陰痿遺精,腰腳痠痛,胸間悸動,臍下脫力,呴真元,滋腎液,七珍膏主之。

人參四錢 破故微炒。二錢 枸杞二十錢 雀肉研如泥。十錢 雞子黃塗板面烈日曬乾。十錢 白糖二十錢 蜂蜜一合

右七味,以燒酒二升,文火煮,膠凝為度,每服彈丸大,鹽湯送下。

《嬰兒論》

秘傳膈噎仙方

白硼砂一錢五分 青黛一錢 沉香二錢

共為細末聽用,再用白馬尿一斤如反胃者,用黑驢尿,蘿蔔一斤,取汁,生薑半斤,取汁,共於銅鍋內熬成膏,每服用膏三茶匙,加前末藥七厘,以好白酒調送下。一日服三次,當日可以通關能食,誠神驗仙方也。忌煎炒大葷、滯氣生痰之物,並戒惱怒。

《醫鈔類編》

大營煎

治噎膈便結,陰虛無火者,此血燥也。

當歸二三錢 熟地三錢 枸杞二錢 炙草一錢 杜仲錢半 牛膝酒蒸,錢半 肉桂一二錢 肉蓯蓉三錢。酒洗

水煎服。如氣虛者,加人參。若中氣虛寒嘔惡者,加炒乾薑一錢。如乾燥之甚者,加蜜糖三四錢,生威參七八錢,得大便潤而下之。早服八味,午服六君子湯。

《羅氏會約醫鏡》、

接命膏

治男婦氣血虛弱,痰火上升,及中風不語,左癱右瘓,腰腿疼痛,動履不便,飲食少進,一切虛損。

人乳二盞,香甜日者佳 梨汁一盞

右二味,傾入銀錫鏇中,入湯內頓滾,有黃沫起,開清為度。每五更後一服,大能消痰,補虛生血延壽。

《醫學匯函》

虎骨膏丸 治鶴膝風並癱瘓諸證。

虎骨二斤,銼碎,洗淨,用桑枝狗脊去毛、白菊花去蒂,各十兩,秦艽二兩煎水,煎熬虎骨成膏,收起如蜜樣,和藥為丸,如不足量,加煉蜜 大熟地四兩 當歸三兩 牛膝 山藥 茯苓 杜仲 枸杞 桑寄生 續斷 熟附子七錢 肉桂去皮,不見火。五錢 丹皮 澤瀉各八錢 人參二兩。貧者,以黃耆四兩代之

虎骨膠丸,每早開水下。

《醫學心悟》

病偏正頭風,及暗風濕熱,頭疼腦痛目損,以清空膏子。

川芎五錢 柴胡七錢 黃連炒 防風 羌活各一兩 甘草炙,一兩五錢 黃芩細挺者,三兩,一半酒浸,一半炒

右件依法制度為末,每服二錢,放盞內,入茶末少許,湯調如膏,抺在口內,用白湯送下,用臥時。或咀水煎尤妙。

《杏苑生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