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耳目病

耳目者,清陽之門戶也。陰位於下,左升而化清陽,陽位於上,右降而化濁陰。濁陰降泄,則開竅於下,清陽升露,則開竅於上。莫濁於渣滓,故陰竅於二便而傳糞溺;莫清於神氣,故陽竅於五官而司見聞。清陽上達,則七竅空明,濁陰上逆,則五官晦塞。晦則不睹,塞則不聞,明則善視,空則善聽……。

目病者,清陽之上衰也。金水為陰,陰降則精盈,木火為陽,陽升則神化。精濁故下暗,神清故上光……。一有微陰不降,則雲霧曖空,神氣障蔽,陽陷而光損矣……。清升濁降,全賴於土。水木隨己土左升,則陰化而為清陽;火金隨戊土右降,則陽化而為濁陰。陰暗而陽明,夜晦而晝光,自然之理也……。
眼病疼痛,悉由濁氣逆沖……遏逼清氣,清氣升發,而濁氣遏之,二氣壅迫,兩相擊撞,是以作疼。而濁氣之上逆,全緣辛金之不斂。……金水逆升,濁陰填塞,則甲木不得下行,而衝擊於頭目。頭目之痛者,甲木之邪也。甲木不降,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爍,故白珠紅腫而熱滯也。
手足少陽之脈,同起於目銳眥,而手之三陽,陽之清者,足之三陽,陽之濁者,清則上升,濁則下降。手之三陽,自手走頭,其氣皆升;足之三陽,自頭走足,其氣皆降。手三陽病則下陷,足三陽病則上逆。凡下熱之證,因手少陽三焦之陷;上熱之證,因足少陽膽經之逆。故眼病之熱赤,獨責甲木而不責於三焦也。其疼痛而赤熱者,甲木逆而相火旺;其疼痛而不赤熱者,甲木逆而相火虛也。赤痛之久,濁陰蒙蔽,清陽不能透露,則雲翳生而光華礙。雲翳者,濁氣之所鬱結也。陽氣未陷,續自升發,則翳退而明復,陽氣一陷,翳障堅老,而精明喪矣。其疼痛者,濁氣之衝突。其盲瞽者,清陽陷敗而木火不升也。木火之升,機在己土,金火之降,機在戊土。……脾升胃降,則在中氣。中氣者,脾胃旋轉之樞軸,水火升降之關鍵。偏濕則脾病,偏燥則胃病,偏熱則火病,偏寒則水病。濟其燥濕寒熱之偏,而歸於平,則中氣治矣。

柴胡芍藥丹皮湯:黃芩三錢酒炒柴胡三錢白芍藥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煎半杯熱服。治左目赤痛者。

百合五味湯:百合三錢五味一錢,半夏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芍藥三錢:煎半杯,熱服。治右目赤痛者。

熱甚加石膏、知母。

百合五味薑附湯:百合三錢五味一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附子三錢:煎大半杯溫服。治水土寒濕而上熱赤痛者。或不赤不熱而作疼痛,是無上熱,去百合、芍藥,加桂枝。

茯澤石膏湯: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梔子三錢甘草二錢半夏三錢石膏三錢:煎大半杯,熱服。治濕熱熏蒸,目珠黃赤者。
《辨證錄》人有目痛如刺觸,兩角多眵,羞明畏日,兩胞浮腫,淚濕不已,此肝木風火作祟,而脾胃之氣,不能升騰故耳。……治法自當以祛風滅火為先,然而徒治風火而不用和解之法,則風不易散,而火不易息也。方用息氛湯∶
柴胡二錢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天花粉二錢 白蒺藜三錢蔓荊子一錢 甘菊花三錢 草決明一錢 炒梔子三錢 白茯苓三錢:水煎服。此方瀉肝木之風火,而又善調脾胃之氣,更佐之治目退翳之品,真和解得宜也。癢加 薄荷 荊芥, 眵多密蒙花 半夏 水煎服。
人有目痛既久,終年累歲而紅赤不除,致生 肉扳睛,拳毛倒睫者,乃誤治之故也。方名磨翳丹∶葳蕤(一斤) 甘菊花(一斤) 當歸(一斤) 白芍(一斤) 陳皮(二兩)柴胡(三兩) 同州蒺藜(一斤) 白芥子(四兩) 茯神(半斤) 各為末,蜜為丸。每日早晚白滾水送下各五錢,服一料全愈。迎風流淚,至夜則目暗不明,一見燈光兩目乾澀加熟地 山萸巴戟天麥冬 菖蒲。蓋葳蕤最善止淚,加之當歸、白芍以補肝,熟地以滋腎,益之麥冬以補心,佐之甘菊、菖蒲、柴胡以舒其風火,而引諸經之葯以塞其淚竅,此固其根本而末症自愈也。

桂枝丹皮首烏湯:桂枝三錢丹皮三錢首烏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龍眼十個,煎大半杯,熱服。治昏花不明,而無赤痛者。
《辨證錄》患時眼之後,其目不痛,而色淡紅,然羞明惡日,與目痛時無異,此乃內傷之目,人誤作實火治之,又加不慎色慾,故爾如此。若再作風火治之,必有失明之悲,必須大補肝腎,使水旺以生肝,木旺以祛風,則目得液以相養,而虛火盡散也。方用養目湯∶熟地(一兩) 白芍(五錢) 麥冬(五錢) 當歸(一兩) 葳蕤(五錢)山茱萸(四錢) 北五味(一錢) 甘草(一錢) 甘菊花(二錢) 柴胡(五分)水煎服。二劑而目明,又二劑而羞明之症痊,更四劑而紅色盡除而愈矣。日間痛重者陽火也,乃是實症;夜間痛重者陰火也,乃是虛症。虛症即用此方急治之,隨手建功,何至變生不測哉。
人有陰火上沖,兩目紅腫,淚出而不熱,羞明而不甚,日出而痛輕,日入而痛重。此虛症乃腎中無火,下焦寒甚,乃逼其火而上行,浮遊於目而目痛也。治法不可瀉火,而宜補火,兼宜補水。補水即宜補火則水不寒,補火即宜補水則火不燥。治陰虛火動之症者,無不當兼治,何獨於治目者殊之。方用八味地黃東加減∶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 山藥(五錢) 茯苓 澤瀉 丹皮(各三錢)柴胡(五分) 白芍(五錢) 甘菊花(三錢) 肉桂(一錢) 水煎服。用六味大滋其腎中之水,加肉桂以溫其命門之火,火喜水養,即隨水而同歸於本宮,龍雷安靜,而雲漢之間火光自散,有不返為青天白日之世界乎。況佐之柴、芍、甘菊,風以吹之,通大澤之氣,而雷火更且安然也。此症麥冬北五味 巴戟天 葳蕤益智仁亦可加入。
人有能近視而不能遠視者,是腎火之本微乎。水中補火,不易之道也。方用養火助明湯∶熟地(五錢) 山茱萸(三錢) 葳蕤(五錢) 巴戟天(一兩) 肉桂(一錢)麥冬(三錢) 北五味子(三分) 枸杞(三錢) 水煎服。一月之後,自然漸能遠視矣。仍將前葯修合丸散,日日吞服,一年之後,遠近俱能視也。

桂枝菖蒲湯:柴胡三錢桂枝三錢丹皮三錢生薑三錢甘草二錢菖蒲二錢:半杯,熱服。治瞳子縮小者。

烏梅山萸湯:五味一錢烏梅三錢,山萸三錢,甘草二錢首烏三錢芍藥三錢龍骨二錢牡蠣三錢:煎半杯,溫服。治瞳子散大者。 《辨證錄》斂瞳丹∶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 白芍(一兩) 當歸(五錢) 黃連(三錢)五味子(一錢) 人蔘(三錢) 甘草(一錢) 地骨皮(五錢) 柴胡(五分)柞木枝(三錢) 陳皮(五分) 黃柏(五分) 水煎服。

薑桂參苓首烏湯:人蔘三錢首烏三錢桂枝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乾薑三錢:煎半杯溫服。治目珠塌陷者。

芍藥棗仁柴胡湯:芍藥三錢甘草三錢首烏三錢棗仁三錢,生,研柴胡三錢丹皮三錢:半杯,熱服。

治目珠突出者。

《辨證錄》人有無故忽視物為兩人,以為肝氣之有餘,誰知是腦氣之不足乎。治法必須大補其肝氣,使肝足以應腦,則肝氣足而腦氣亦足也。方用助肝益腦湯∶白芍(二兩) 當歸(一兩) 人蔘(三錢) 鬱李仁(二錢) 柴胡(五分) 天花粉(二錢)細辛(五分) 川芎(三錢) 甘菊花(五錢) 薄荷(八分) 生地(五錢) 天門冬(三錢) 甘草(一錢)白芷(三分) 水煎服。

人有病目之後,眼前常見禽鳥昆蟲之飛走,捉之則無,人以為怪,而不知非怪也,乃肝膽血虛,有痰而閉結之也。夫肝膽屬木,木中無血以潤之,則木氣過燥矣。痰既在外,反壅塞肝膽之竅,而氣不能展矣。見禽鳥昆蟲之飛走者,皆痰之作祟也。治法益肝膽之血,而兼消其外壅之痰。方用四物東加味治之。熟地(三錢) 白芍(五錢) 當歸(一兩) 川芎(二錢) 酸棗仁(五錢) 青葙子(三錢)茯神(三錢) 陳皮(一錢) 甘草(一錢) 半夏(三錢) 白朮(二錢)水煎服。四劑目無所見矣。此方用四物湯以滋肝膽,用茯苓、半夏、白朮以分消其濕痰。加入棗仁、青葙者,以青葙走目中之系,棗仁去心內之迷,心氣清而痰易出,目系明而邪自散也。

人有月經不通,三月忽然眼目紅腫,疼痛如刺,人以為血虛而不能養目也,誰知是血壅而目痛乎。經既不通,則熱無可泄,不下行而轉壅於上,而肝之竅開於目,乃走肝而目痛矣。此等之痛,肝脈必大而有力,或弦而滑,必非細澀微緩無力之狀也。治法不可補血以助熱,宜通經以瀉肝。方用開壅湯∶紅花(三錢) 當歸尾(三錢) 牛膝(二錢) 桃仁(十四個) 柴胡(二錢) 丹皮(三錢)大黃(一錢) 香附(一錢) 鬱金(三錢) 天花粉(二錢) 玄胡索(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經通,再劑而目愈。

耳病
耳病者,濁陰之上填也。故聲入而響達,譬之空谷傳聲,萬壑皆振。以其虛也。聲之入也以其虛,而響之聞也以其靈。聲入於聽宮,而響達於靈府,是以無微而不聞也。濁氣一升,孔竅堵塞,則聲入而不通矣。人之衰者,脾陷胃逆,清氣不升,濁氣不降,虛靈障蔽,重聽不聞。
疼痛:耳病疼痛,悉由濁氣壅塞。若使濁氣升填,結滯壅腫,則生疼痛。久而堅實牢硬,氣阻而為熱,血鬱而化火,肌肉腐潰,則成癰膿。濁氣之上逆,緣於辛金之失斂,甲木之不降。甲木上沖,聽宮脹塞,相火鬱遏,經氣壅迫,是以疼痛而熱腫。凡頭耳之腫痛,皆甲木之邪也。甲木逆升,相火鬱發,則為熱腫。木邪衝突,則為疼痛。木氣堵塞,則為重聽。仲景《傷寒》: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太陽傷寒,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無聞也。以重發汗,虛故如此。耳聾者,手少陽之陽虛,而足少陽之陽敗。耳癰者,手少陽之火陷,而足少陽之火逆也。欲升三焦,必升己土,欲降甲木,必降戊土,中氣不運,不能使濁降而清升也。

柴胡芍藥茯苓湯:芍藥三錢柴胡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甘草二錢桔梗三錢:煎半杯熱服。治耳內熱腫疼痛者。熱甚,加黃芩。膿成,加丹皮、桃仁。
《辨證錄》人有雙耳忽然腫痛,內流清水,久則變為膿血者,身發寒熱,耳內如沸湯之響,或如蟬鳴,此少陽膽氣不舒,而風邪乘之,火不得散,故生此病。方用潤膽湯∶白芍(一兩) 當歸(一兩) 柴胡(一錢) 炒梔子(二錢) 玄參(一兩)天花粉(三錢) 菖蒲(八分) 水煎服。一劑而痛輕,二劑而腫消,三劑而膿血止,四劑而寒熱盡除,十劑而全痊也。歸、芍不特入膽,而且入肝也,膽病肝必病,平肝則膽亦平也。柴胡、梔子亦是舒肝之葯,舒肝正所以舒膽,肝血自旺,而膽汁有不濡潤者乎。邪風邪火,已有不治自散之機,乃加天花粉之逐痰,則風火無黨。用菖蒲通耳中之竅,引玄參以退浮遊之焰,自然風火漸祛,上焦清涼,而耳病隨愈也。
人有耳痛之後,雖愈而耳鳴如故者,人以馬風火猶在耳也,仍用祛風散火之葯,而鳴且更甚,然以手按其耳,則其鳴少息,此乃陽虛而氣閉也。法宜補陽氣為主,而兼理其肝腎之虛,方用發陽通陰湯治之。人蔘(二錢) 茯苓(三錢) 白朮(二錢) 黃 (三錢) 肉桂(五分)熟地(五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三錢) 柴胡(一錢) 甘草(五分)白芥子(二錢) 荊芥(炒黑,一錢) 水煎服,此症可用開閉丹∶黃 (一兩) 當歸(五錢) 肉桂 甘草(各五分) 菖蒲 遠志 柴胡香附(各一錢) 天花粉(二錢) 水煎服。

苓澤芍藥湯:茯苓三錢澤瀉三錢半夏三錢杏仁三錢柴胡三錢芍藥三錢:煎半杯熱服。治耳流黃水者。

參茯五味芍藥湯:茯苓三錢半夏三錢甘草二錢人蔘三錢橘皮三錢五味一錢芍藥三錢:煎半杯,溫服。治耳漸重聽者。

《辨證錄》人有耳中如針之觸而生痛者,並無水生,止有聲沸,皆雲火邪作祟,不知乃腎水之耗也。蓋火邪上沖耳竅之內,如有物塞之狀,故此等之病,必須速治,否則成聾而難治矣。此等之病,老人最多,方用益水準火湯∶熟地(一兩) 生地(一兩) 麥冬(一兩) 玄參(一兩) 菖蒲(一錢)水煎服。四味乃補水之葯,又能於水中瀉火,且不損傷腎氣,則腎火自降。菖蒲引腎氣而上通,火得路而上達,又何有阻抑之虞乎。此症亦可用息沸湯。熟地(二兩) 山茱萸(一兩) 麥冬(五錢) 北五味(十粒) 菖蒲(一錢)遠志(五分) 丹參(三錢)水煎服。

人有雙耳聾閉,雷霆喧呼之聲終不相聞,而耳內不痛。此大病之後,或年老人有之,乃腎火內閉而氣塞也,最難取效。法當內外兼治,內治必須大補心腎,雖耳屬腎,而非心氣之相通,則心腎不交,反致阻塞。故必用補腎之葯,使腎之液滋於心,即宜用補心之劑,使心之氣降於腎,心腎之氣既交,自然上升而通於耳矣。方用啟竅湯∶熟地(二兩) 山茱萸(一兩) 麥冬(一兩) 遠志(三錢) 五味子(二錢)石菖蒲(一錢) 炒棗仁(三錢) 茯神(三錢) 柏子仁(三錢) 水煎服。一連四服,而耳中必然作響,此欲開聾之兆也,再照前方服十劑。而外用∶龍骨(一分) 雄鼠膽汁(一枚) 麝香(一厘) 冰片(三厘) 研絕細末為丸,分作三丸,綿裹塞之,不可取出,一晝夜即通矣,神效之極。

人有平居無事,忽然耳聞風雨之聲,或如鼓角之響,人以為腎火之盛也,誰知是心火之亢極乎。凡人心腎兩交,始能上下清寧,以司視聽。腎不交心,與心不交腎,皆能使聽聞之亂。然而腎欲上交於心,與心欲下交於腎,必彼此能受,始慶相安。倘腎火大旺,則心畏腎炎,而不敢下交;心火過盛,則腎畏心焰,而不敢上交矣。二者均能使兩耳之鳴,但心不交腎耳鳴輕,腎不交心耳鳴重。今如聞風雨鼓角者,鳴之重也。治法欲腎氣復歸於心,必須使心氣仍歸於腎。方用兩歸湯∶麥冬(一兩) 黃連(二錢) 生棗仁(五錢) 熟地(一兩) 丹參(三錢)茯神(三錢) 水煎服。

耳之癢痛,作於交感之後,正顯其腎中水火之虛也。治法必須補腎中之火,而火不可獨補,必須於水中補之。方用加減八味丸湯∶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 丹皮(五錢) 澤瀉(二錢) 茯苓(三錢)山藥(五錢) 麥冬(五錢) 北五味(一錢) 肉桂(二錢) 水煎服。

《李東垣醫學全書》:「益氣聰明湯,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得內障耳鳴,或多年目昏暗,視物不能,此葯能令目廣大,久服無內外障、耳鳴耳聾之患,又令精神過倍,元氣自益,身輕體健,耳目聰明。黃芪、甘草各半兩,人蔘半兩,升麻、葛根各三錢,蔓荊子一錢半,芍藥一錢,黃柏(酒製,銼,炒黃)一錢,上?咀,每服秤三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宰,熱服,臨臥,近五更再煎服之,得睡更妙。如煩悶或有熱,漸加黃柏,春夏加之,盛暑夏月倍之。若此一味多,則不效。如脾胃虛去之,有熱者少用之。如舊有熱,麻木,或熱上壅頭目,三兩服之後,其熱皆除。治老人腰以下沉重疼痛如神。此葯久服,令人上重、乃有精神,兩足輕浮,不知高下。若如此,空心服之,或少加黃柏,輕浮自減。若治倒睫,去黃柏、芍藥及忌煙火酸物。」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