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後疫情時期,幼兒園管理的困境如何解?園長解答

近日,無錫市教育局發布通知稱,全市各級各類學校自2020年3月30日起分批次、錯峰開學。其中,幼兒園於4月13日開學。

隨著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一些地區陸陸續續公布了包括幼兒園在內的複課時間。首批幼兒園開學時間的確定,意味著幼兒園生活將逐漸重回正軌。

疫情給學校教育按下了“暫停鍵”,也給幼兒園園長的管理提出了新考題。後疫情時期,如何審視“停課不停學”教育活動裡需要改進的環節?面對孩子天真的臉龐與稚嫩的心靈,教育者又該傳遞怎樣的理念和能量?

本期“幼兒教育家沙龍”,來自不同區域的園長們基於自身的思考與實踐,以智慧應對後疫情時期的管理難題,為幼教同行提供了這樣一份“答卷”——

後疫情時期,幼兒園管理的困與解

話題主持人:

北京市大興區第七幼兒園園長趙旭瑩

欄目嘉賓:

浙江大學幼兒園實驗園園長何曉勤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白沙乾城幼兒園園長周健

安徽省合肥市安慶路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長李崢

突發疫情挑戰幼兒園危機應對能力

趙旭瑩:

疫情對幼兒園管理提出了挑戰。此次疫情中,您發現了哪些管理層面的問題?如何進行反思或者解決的呢?

周健:

一是危機應對意識未達絕對高度。雖然口頭上談的多,信息平台看的多,然而在思想深處沒有充分的警覺與意識,對危機缺乏深刻的認知和深層次的思考。

二是災難防範體系與制度不健全。幼兒園也許在常規的安全管理版塊有自以為較完善的制度與體系,但這只能應對或防範一般安全事故,重大的災難、危機應對整體性和系統性不夠,操作性與指導性不夠。

三是危機應急物資不全面充分。疫情初期和中期,口罩等防疫物資的奇缺、搶購歷程、禁足時光讓我們心有余悸。然而,這只是本次疫情引發的災難所體現出的部分物資缺乏,對於其他災難呢?當地震、火災、洪災、台風來臨,我們應該怎麽應對?如何指導幼兒園、家庭準備應急物資?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探索與完善。

李崢:

作為園長,在積極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也需要正視疫情的影響,重新審視管理中的不足之處,變“危機”為“轉機”。

一是各類應急預案仍需完善。我園在預案制定中,衛生保健制度較完善,晨午檢、衛生消毒、傳染病管理等機制完善、人員職責明確。然而,部分中層幹部現場處置能力較弱,常常會猝不及防。於是我們制定了兩份預案,一份為現場突發版,一份為日常防控版,並以現場版為主。我們根據經驗及幼兒一日活動流程模擬制定現場突發疑似病例的防控預案,把應急工作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二是個別中層幹部缺乏執行力和擔當意識。在防疫過程中,絕大部分中層幹部都能做到主動擔責,但也有個別中層幹部和教師在執行工作時出現畏難情緒和焦慮心理。所以園長及時召開線上工作例會非常重要,可迅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是工作群管理問題。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我手機裡的工作群多達十幾個,包括市區層面、園所聯盟、名園長工作室等各級各類的任務部署。面對這些門類繁多的文件、通知,一開始大家都進入機械式的無限量“轉發”“接龍”狀態。時間一長,海量信息在園內工作群裡無法消化。冷靜分析後,我決定對信息按照甄選辨別、分類發送的步驟進行傳達,未經園部審核的信息不得私自發送,從而保證線上環境的“淨化”。這一措施落實到各班,使教師工作群、班級群恢復了原有的“純淨”。

趙旭瑩:

幼兒園各項工作一直處於常態管理,疫情打亂了這種日常化,造成中層幹部、教師應對緊急性事件的能力和狀態出現危機。兩位園長分別從危機意識的建立,制度機制的健全,物資的準備,幹部、教師的應急管理,多角度分層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疫情期間的問題分析。作為幼兒園管理者,我們不僅要快速反應、穩住陣腳,還要立即做出判斷,給出工作思路,讓幹部和教師能夠變危機為機遇,建立工作預案和教學方案,科學施教。

牽住不同梯隊教師成長的“牛鼻子”

趙旭瑩:

絕大多數教師都十分配合疫情期間幼兒園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抱怨的聲音。請您分析這種聲音背後的深層原因。遇到類似此次疫情的重大公共事件時,園長如何運用智慧妥善處理?

周健:

總體來講,年輕教師在此次疫情期間是很配合幼兒園各項工作的。到了疫情後一階段,出現了一些抱怨的聲音,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疫情時間長,自我情緒調控不到位。二是工作狀態和方式的改變,教師不太適應。教師平時是用專業知識技能與孩子、家長面對面互動,看到孩子成長能收獲成就感和意義感,現在每天面對的是電腦、表格等,缺乏動力。教研和培訓也採用線上辦公,互動性受到局限。三是對工作發展的不確定性。有些教師因疫情的發生,對工作、工資保障等有擔心,思想也有波動。四是疫情防控工作鋪排和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措施是否科學有效還需推敲。

園長遇到此類重大公共事件,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勇於責任擔當,面對問題尋求解決方法,讓員工有安全感。園長的榜樣作用很重要。二是冷靜沉著面對,確保思維條理清晰,工作部署有序。園長的工作方式起到很好的把控作用。三是信息快速準確,及時進行判斷指揮,不因信息誤差貽誤工作。這也是關鍵的環節。四是尋求專業指導,依據專業要求處置,確保不走彎路。專業的事情專業人員指導才能確保方向正確。

何曉勤:

我園在開展線上工作初期統一了思想,以課程觀來指導計劃,每日線上內容作了細致的規劃和任務分配。兩周後有老師表達不一樣的觀點:幼兒園統一錄的視頻並不受家長孩子的歡迎;跟著課程的計劃行進,內容不一定適宜等。分析原因,我覺得既有老師思想上的顧慮、也有對課程理解的問題。

仔細查看各班的情況,我發現有的老師比較注重群裡家長的反饋,有的班上已經形成特定的交流項目。基於此,在信任中層、放手老師的態度下,我們規律組織年級組長會議,及時做好年級和班級的線上互動計劃,聽取老師們在工作過程中的一些建議。另外,非常重視公眾號宣傳力量,要從中體現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和特色、弘揚教職工和家庭的正氣,展示教師們的教研智慧和線上教育成果。

疫情凸顯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和我們園本課程“可持續發展課程”中的17項發展目標的內容相匹配。這些目標有關於環境教育、食育、人權教育、生命教育等。我們希望和孩子的真實世界相鏈接,幫助孩子獲取為未來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而需要的知識、技能、價值觀以及看問題的視角。我們分組開展了“疫情後的第一個主題活動”的教研,形成了主題的思維導圖,並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豐富和調整,作為新的起點跟家長及時交流溝通。

趙旭瑩:

面對突發狀況,教師的反應取決於園長的引領與全面工作的布控,如果園長的決策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就會造成教師忙亂、不知所措,出現抱怨聲。

對於教師居家辦公環境不適應、心理素養有差異、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現象,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第一,幫助教師建立一日工作作息,讓教師居家辦公有規律。第二,針對不同發展水準的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個性化工作方案設計。如可以引領新教師進行精細化閱讀,結合實際問題進行閱讀分享;引導骨乾教師進行微課製作和展示,並利用公眾號進行教學宣傳。第三,進行線上溝通,了解教師並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

趙旭瑩:

針對中層幹部的責任心和執行力,如何提升相關能力呢?

李崢:

第一,採用民主選拔模式,確保能者上庸者下。可採用“中層幹部推薦制度”,實行民主參與選拔。

第二,建立中層管理培養機制,科學引領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規劃和措施,保證連續性和有效性。建立中層幹部工作手冊,進行年度全園性測評和考核。

第三,建立中層幹部深入一線兼課制度,形成共同體。中層幹部來自一線,並服務於一線,他們不能脫離一線開展工作。幼兒園建立“中層幹部下班兼課制度”,合理安排幹部下班兼課的時間、班級、內容和課時要求,同時促進中層幹部的教學水準和幫帶工作。

周健:

一是實行導師製進行個人規劃引領。老師們對自身的成長規劃一般是心中有數的,大家願意按照計劃自我成長,園所為中層幹部選定導師,導師的引領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是實施選拔任用與考核評聘結合的制度,打破心理安逸區。如果幹部選用沒有競爭機制,就會存在懈怠現象。

三是強化培養培訓與互動交流的機制。作為園長,要加強對園所保教隊伍梯隊建設的深入思考與有效調整。

趙旭瑩:

基於疫情期間的問題,我們需要將中層幹部和教師的培養滲透於日常工作中,建立教師幹部的常態化工作模式,比如中層幹部管理手冊、教師工作指南、特殊事件應急預案等。定期開展應急培訓,應急演練。分層分組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增強幹部教師意識。在日常管理中養成師德品質。促進幹部教師“自我管理”能力的發展。

激發“宅”家期的探索熱情

趙旭瑩:

教師長期居家,自我成長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教職工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有抵觸心理,園長該如何解決?

李崢:

幼兒園完全自上而下的領導是不可行、不長久的;完全自下而上的管理也是不太現實的。一個高品質的幼兒園應以自下而上為主、自上而下為輔。具體的解決方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重管理藝術,營造良好氛圍。園長要以情動人,滿足教師的合理感情需要;以心換心,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加強日常行為的規範,以榜樣激活隊伍內生動力,實現教師“要我乾”向“我要乾”的轉變。

重平台搭建,追求集體成長。比如努力幫助年輕教師分析工作中的長處和短處,積極創造條件提高他們的業務水準。

重激勵管理,實施多元評價。要幫助教師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是為確立自己在社會或幼兒園群體中的形象與價值。管理從嚴,同時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協助教師順利完成工作任務。

周健:

跟老師們“聊一聊”。接納這段時間老師們的情緒和反應,真誠傾聽心聲,了解其困惑和需求,使老師們感到被理解,尋找到情緒情感的溫馨港灣。

和老師們“理一理”。管理層和教職工一起梳理工作中的有效手段和可能存在的問題,對優、劣勢進行探討,達成共識。思維方式、思考方法決定人的成長速度。幫助老師們借助思維工具,理順因零亂產生的混亂認知。

助老師們“研一研”。針對大家所探討的問題,一起尋求解決方法,鼓勵新思想、新策略,讓老師們獲得認同感、存在感、價值感。

與老師們“動一動”。鼓勵老師積極行動,減少因搖擺產生的消極與抵觸情緒,先想辦法安頓好自己(安排好生活起居、學習時間),再做好自我成長的規劃。

鼓勵老師們“寫一寫”。動動筆頭,將自己的感悟、經歷記錄下來,為成長積澱。

何曉勤:

教師長時間呆在家裡,因為環境、內在狀態不一樣了,幼兒園的管理影響力也會不一樣,給每位員工的作用力也會不一樣。園長的管理脈絡要清晰,建設多元化的推進教師培養工程。比如我們開展了組織化的素養型講座、個人風格課題撰寫的指導、大眾化的網上課程推薦,有連貫性的能落地的教研推動,有預判性的課題設立,鼓勵各個層面的教師都有所動。

趙旭瑩:

除了園長們的妙招,我也想補充一些做法。可以開展調查問卷,了解教師的想法;開展教研研究,提煉教師的做法;開展行政研究,支持教師的探索與嘗試,讓教師成為幼兒園發展的主人。

以線上教研或讀書分享討論為例,不僅提升了教師自我成長的積極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還幫助教師融入研究的氛圍。每次參加線上的讀書分享,我都會發現老師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包括對書上觀點的理解、對整體閱讀的思維導圖解析、對實踐活動的指導、對案例的分析把控等。

趙旭瑩:

當前,停課不停學的風潮興盛,許多幼兒園都積極開展探索。當疫情結束後,如何保證這種熱情的持續性和深度?

周健:

及時記錄。記錄好每次活動開展和參與的情況、老師們活動的瞬間。這種活動記載有別於正常開學時期的學習和教研狀態,也一定會有特別的啟發。日後定期回顧分享這段時間的獲得和感悟,注入心理動能。

歸納整理。將線上的學習、培訓、交流內容進行清晰的資源歸納整理,為後續的教研開展提供參考和支撐。

有效結合。在疫情結束後,我們可以將所學到的技巧、知識運用到教研和教學中,既充分發揮實地教研的優勢,又充分運用現代化手段盡可能解放教師。比如在討論今年的主題活動開展時,我們將通過“與大自然共生”“藍天保衛戰”等專題開展一系列活動,帶領教師、家長、幼兒重塑對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的認知,並納入園本課程資源中。

何曉勤:

根據家庭情況以及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們有的放矢,既有幼兒園的大課程觀,又有年級組教研形成的共識,支持幼兒和教師共同成長。

結合疫情時期的特殊需要,教師繼續關注當下家園共育的重點,以兒童發展為立足點,提出了許多便於操作的家庭遊戲指導方案。比如鼓勵孩子們把“眼中的春天”“美味的春天”拍下來、畫出來,和朋友、老師一起分享。小班組投放的活動內容結合“春天裡”的主題,當爸爸媽媽和孩子外出時,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們去“看”花草蝌蚪、“聽”鳥鳴、“聞”花香,喚醒孩子們敏銳的感知力。中班組教師首先對“拜訪春天”進行了主題審議。從主題說明、主題目標、主題內容之間的聯繫剖析,提出在主題中要認清中班兒童的學習方式,從“探究、認知、情感、表現”方面鏈接幼兒的真實需要和發展需要。理清主題網絡圖,以及主題中的家園共育要點。大班組展開了“幼小銜接三部曲”活動,組織家有小學生的班級家長經驗分享,同時鼓勵孩子可在線上與哥哥姐姐交流,還邀請了專家對家長開展父母課堂。

趙旭瑩:

“停課不停學”期間的教師工作方案和幼兒活動方案設計,一方面根據突發的疫情進行自然生命教育,圍繞“自然生活課程理念”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家庭“五育並舉”教育指導和探究式主題課程,這與我們平時的課程內容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結合疫情進行隨機教育和生成教育。如我們發現幼兒在家庭中的體能鍛煉強度不夠,很多孩子體重開始上漲,複學後會有一批“小胖墩”回到幼兒園,所以我們進行了居家營養飲食指導和居家運動指導,避免疫情期間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

在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大的課程觀下,疫情只是我們的生成活動和隨機教育契機,應該圍繞幼兒園長期發展的目標進行規劃。

抓牢後疫情期的家園共育

趙旭瑩:

在疫情時期的家園配合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難和問題?如何借助疫情的教育契機,給予家庭教育引導和支持?

李崢:

疫情的到來讓家園共育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疫情期間也呈現出一些實際的困難,歸納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

疫情中的忙碌型家長——從事醫療、交通、社區等職業的家長處於忙碌狀態,且回家後不宜與孩子接觸,有的父母雙方都在醫院工作的家庭,家園共育很難實現。

嚴控下的暴躁型家長——一些嚴格的父母會時刻關注孩子,對孩子提出很多要求,一旦孩子做的不好或者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在家大聲喊叫、暴跳如雷。

不重視的放任型家長——家園合作意識不強、對孩子教育不夠重視的家庭不配合教師的現象時有發生,孩子在家處於無人管教的狀態,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愛提問的怎麽辦家長——一些缺乏科學育兒經驗的家長一下子要充當家長和教師的雙重身份,也提出了“我該怎麽辦”系列問題。

幼兒園可以引導家長與幼兒認真而深入地談一次“生存、生活、生命”。可以讓家長們通過以下方式:一是客觀分享,具象解釋什麽是生命與死亡;二是借助工具,形象說明生命的可貴,學會感恩;三是關注情緒,坦誠表達對分離的悲傷;四是正向引導,讓幼兒熱愛生命。

周健:

第一,家園互動方式的單一性。只能通過電話語音、微信或QQ視頻信息、線上資源推送這些方式。活動性不強。剛開始還能保持一定狀態,後面的配合有些疲遝,老師們也很辛苦。

第二,部分家長對疫情摸排的配合度欠缺。還有家長的信息技術掌握不熟練,也有些被動。

第三,進行線上保教指導對教師的挑戰大。年長的老師學習現代化的技能相對而言慢一點,會有些壓力。當然,大家願意接受挑戰,畢竟這些技能能為開學提供非常便捷的幫助。

疫情期間,白沙系列園的所有園區在疫情防控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將重點放在防疫知識宣傳、家教理念引領、親子活動資源推送、體能活動推送等方面。第三階段重點放在家庭保教指導。主要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線上互動推送資源,同時進行了多次線上家訪和視頻互動,以“保基本+特色活動”的形式開展指導和支持。當然,以遊戲為主、指導為主為原則,不給家長增加太多負擔。

趙旭瑩:

隨著復工的開啟,一些雙職工家庭也面臨帶娃困境,幼兒園可以提供怎樣的支撐?

李崢:

父母復工後,大多數雙職工家庭選擇讓祖父母在家陪伴幼兒,同時父母絕不可忽視對幼兒的關注。

首先,請祖輩協助進行有規律的一日活動指導,教師提醒家長注重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建議家長在晚飯後召開家庭會議,全體家庭成員一起做回顧與反思:分別給予表揚與鼓勵;有沒有尚未完成的?第二天如何做得更好?整個過程可以讓孩子用繪畫形式記錄,完成統計表。

其次,幼兒園給予網絡資源支持,提醒家長根據孩子的實際需要和興趣自由選擇;不要求家長和孩子任務式地完成;提倡舉一反三,創造性地遊戲;引導家長注重日常生活與活動的指導。

何曉勤:

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全園二胎家庭的佔比是近50%,復工複產後,家長大部分選擇和祖輩共同帶孩子。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及時調整線上教育內容,聯合浙大心理系,做了“疫情下缺位父親回歸家庭參與幼兒教養的實證研究”的課題。疫情期間缺位的父親回歸後,他們參與教養的質和量到底如何,他們參與幼兒教養的程度會對其親子關係、其與母親的婚姻關係帶來怎樣的影響?從而更直接地探究父親對於兒童成長與家庭關係的作用,為更好實現家園合作提出指導建議。

我們的家長職業是老師的居多,但他們也開始忙著線上的教學工作,這個階段我們開展了“發現祖輩的不一般”活動。生活上,祖輩做美食的能力強;才藝上,有祖輩是琴棋書畫行家等。充分發揮祖輩專長,把孩子的作息時間規律、衛生習慣、行為習慣進一步強化落實。比如老師會運用時間表幫助家長或祖輩合理規劃親子時間,鼓勵他們每晚聊一聊幼兒的情況,還會提前發一些關於繪本、兒歌等主題小視頻給父母或祖輩,指導他們與孩子互動。

趙旭瑩:

疫情的發生考驗了幼兒園家園工作的實效性。幼兒在園學習轉移到在家活動,環境和場域的變化,家長在監護人和教師之間的角色轉變,教師在直接施教與指導家長教學角色的轉變,都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因此,我們應該先帶領教師研究:如何指導家長教學?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如何觀察家長及幼兒的情緒變化等。

疫情當前,我們需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突發事件也是教育契機,有幸與三位園長一起進行了關於園長的疫期管理策略、教師的培養、家園共育、幼兒園面對危機長效機制的建立等方面的探討,不僅感受到來自一線園長的智慧,同時也受到了管理方面的啟發。感謝三位園長的分享交流,希望我們碰撞出的火花可以點亮學前教育的天空。

— END —

來源 |本文擬刊於《教育家》雜誌2020年4月刊第3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