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臍帶如何護理,媽媽一定要知道的幾個知識

每個人都有臍帶, 臍帶是胎兒在母體內由母親供給胎兒營養和胎兒排泄廢物的通道。胎兒出生後,醫務人員會將臍帶結紮,切斷。斷臍後,臍帶殘端會逐漸乾枯變細,慢慢變為黑色。

一般寶寶出生後3-7天臍帶脫落。在斷臍前後,如果消毒處理不嚴,護理不當的話,很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引起寶寶臍部發炎。常見的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其次為溶血性鏈球菌,或混合細菌感染等。

寶寶臍炎的常見癥狀

1.臍帶脫落後傷口不癒合,有滲液或膿性分泌物。

2.臍帶周圍的皮膚紅腫,深及皮下,重則蔓延形成蜂窩織炎或臍帶周圍皮膚膿腫,甚至繼發腹膜炎。

3.寶寶身體發熱,體內血白細胞數增加。

4.當寶寶是慢性臍炎時,就會形成臍部肉芽腫。臍肉芽腫是斷臍後未癒合的傷口受異物的刺激或經常摩擦而形成的息肉樣、櫻紅色小肉芽腫,呈米粒至黃豆大小,有膿血性分泌物,不易痊癒。

寶寶臍部護理知識

1

寶寶臍部日常護理

媽媽要注意保持寶寶臍帶的局部乾燥,並防止尿液汙染。建議使用3%雙氧水沖洗局部2-3次後用碘酊消毒,或用脫碘酒精、龍膽紫每曰塗2-3次。

2

寶寶臍部化膿護理

媽媽應該立即帶寶寶去醫院就診。引起臍炎的細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或大腸桿菌等。對寶寶來說它們都是致命的細菌,必須應用抗生素治療才行,一般新生兒時期使用加氨苄青黴素效果甚佳。此時,僅僅進行局部消毒處理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有可能引發敗血症或者腹膜炎,寶寶將非常危險。

3

寶寶臍肉芽腫護理

當寶寶出現臍肉芽腫時,媽媽應帶寶寶去醫院就診。在肉芽還比較小的時候,醫生會用硝酸銀溶液對臍肉芽進行消毒、處理,然後很快就可以痊癒了。但是臍肉芽長得比較大的話,就需要醫生先將臍肉芽整個切掉,再用線將肉芽根部繫緊。由於血液流通被切斷了,數日後臍肉芽就會自行脫落。最後再使用硝酸銀溶液對臍部進行消毒處理。

知識小貼士:由於肚臍上沒有神經末梢,所以整個脫落的過程中,寶寶都不會感覺到疼。新生兒臍帶的護理應分兩個階段:臍帶未脫落之前,需保持局部清潔乾燥,要經常檢查包紮的紗布外面有無滲血,如果出現滲血,則需要重新結紮止血,若無滲血,只要每天用棉花棒蘸75%的酒精輕拭臍帶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脫落。臍帶脫落之後,臍窩內常常會有少量滲出液,此時可用棉花棒蘸75%的酒精擦拭臍窩,然後蓋上消毒紗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