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紅第一股表現尷尬 業內人士:僅10%-20%的頭部網紅賺錢

4月3日,一群面容精致的網紅,站在納斯達克上市鍾前,中國網紅第一股如涵控股當日在美國上市,開盤12.5美元,市值突破10億美元。

但境外投資者似乎還不懂中國網紅的影響力,如涵控股上市當天大跌37.2%,最新市值7.04億美元,約47.3億元。如果回到A股,市值只能排在2150位左右。別忘了,如涵可是屬於新經濟領域的獨角獸,還有第一網紅張大奕的助力。

分析人士認為,如涵上市後表現慘淡,主要是因為其行銷費用過高,經營模式尚未得到驗證,如何複製下一個張大奕,在未來慘烈的網紅商場博弈中持續突圍,是如涵面臨的一大難題。

發掘網紅張大奕

80後溫州人馮敏身價12億

在杭州江乾區的東方電子科技園,“藏”著中國最大的網紅公司如涵。“這隻獨角獸去年底估值就要十億美金,好是好,就是有點貴。”一位創投人士這樣說。4月3日,這隻杭州產的獨角獸以12.5美元的價格登陸納斯達克,估值為10.34億美元。不過,上市當天大跌37.2%,4月4日上漲9.68%,報8.61美元,4月5日下跌1.16%,報8.51美元,市值約7.04億美元,約47.3億元人民幣。

作為中國網紅經濟第一股,如涵控股一直受資本追捧。相關資料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三年的時間裡,如涵先後從阿里巴巴、聯想等機構,獲得了數億元的融資,估值也一度達到31億元。

按照最新收盤價,如涵控股董事長馮敏持股佔25.7%,身價約12.15億元。網紅張大奕持股佔13.2%,身價約6.24億元。

馮敏是溫州人,1981年出生。2002年,馮敏大學畢業在一家通訊公司當“上班族”,他身上流淌著愛折騰的血液,之後做過創業,後來跟妻子一起創立女裝自有品牌淘寶店“莉貝琳”。

在馮敏打理自己網店的時候,模特張大奕還在為接下來的路發愁。張大奕2014年已經擁有了30萬微博粉絲,但吃青春飯的模特很難長久。2014年張大奕的網店“吾歡喜的衣櫥”一舉成名。自此,如涵控股轉型做起了網紅孵化公司,確定“網紅+孵化器+供應鏈”的經營模式,不斷簽約並孵化新的電商網紅。

看著網紅的穿衣打扮,自己也來一款網紅熱款,這是很多消費者的心態。網紅生產線的利潤能有多高?2017年上半年,如涵控股的毛利達到了51.29%。在服裝行業,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毛利。就拿自產自銷的森馬服飾來說,毛利也只有40%左右。2017年上半年,張大奕和如涵控股共同成立的子公司大奕電商營收達到了1.32億元,實現淨利潤1819萬元。但打造網紅的成本有點超出了想象,網紅的可複製性也沒有那麽樂觀。張大奕依然是吸金王,沒有出現第二個。

根據如涵控股招股書,截至2018年12月31日,如涵控股簽約的KOL(意見領袖)為113個,其中包括了3個頂級KOL、7個腰部KOL,共有1.484億名粉絲(2018年的複購率為38%),通過這些KOL,如涵控股分別在2017財年和2018財年以及2019財年的前三個季度,在各電子商務平台上促成了12億元、20億元和22億元的總體GMV銷售額。

雖然擁有頂級網紅張大奕以及其他新人,如涵控股依然處於虧損狀態。2017財年,其全年虧損4010萬元。2018財年全年虧損9000萬元。2019財年1~9月,其收入為8.56億元,淨虧損5750萬元。以如涵控股的連續虧損的財報,想在A股上市難度極大,所以選擇了納斯達克上市。

網紅第一股,上市遭遇破發

王思聰:行銷費用過高

頭頂網紅第一股的光環,上市卻遭遇破發,如涵控股也引起了王思聰的注意,他在朋友圈評論如涵控股破發原因稱,並不在網紅KOL的變現上,問題是如涵這家公司本身。

王思聰列出了三點原因,一是虧損,2018年毛利3億,但履約費用1億元,行銷費用1.46億元,綜合管理費用1.3億元,加上其他營業收入71萬元,導致總運營虧損7235萬元。特別是近1.5億的行銷費用令人費解。

二是不可複製性,簽了一百多個網紅,但是就一個張大奕。在2017財年和2018財年以及2019財年前三季度分別佔據了收入的50.8%、52.4%和53.5%,這是多麽不健康的比例。

三是如涵的網紅孵化、網紅電商、網紅行銷模式沒有驗證成功,也沒有證明出自己可以培養出新KOL。

如涵在招股書中介紹,公司網紅的行銷費用逐年增加,從2016年Q2的992萬增至2018年Q4的7084萬,增幅614%;人均網紅行銷費用,也從2017年Q1的45萬元/人,增加到2018年Q4的63萬元/人。

在如此高昂行銷成本的基礎上,還有很多流程上的環節,比如網紅的抽成,快遞的成本,退換貨成本、網店運營成本等等。2018財年前三季度,如涵的倉儲物流費用為9951.7萬元,同比增長39.33%。高昂的中間成本、行銷費用和KOL抽成使得如涵盈利變得非常吃力。

事實上,現在的網紅電商越來越難做。“這中間有很多的環節,比如網紅的抽成,快遞的成本,退換貨成本,網店運營成本等等,中間成本高達45%以上,網紅經紀公司拿到的毛利潤能有多少?”有業內人士質疑網紅經濟是吃力不討好的生意。

之前,馮敏在回應股價下跌時表示,老股東沒有任何拋售,這是一些對衝資金的機制,具體下跌原因不清楚。他表示:“我們沒法去控制和影響二級市場,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把業績做好。”

網紅經濟能紅多久

何時盈利是新經濟面臨的難題

在如涵敲響上市鍾聲前3天,王思聰的熊貓直播發布公告,宣布關閉網站。3年前,直播行業如日中天,創投機構紛紛選擇賽道加入競賽。3年過去了,直播行業誕生了虎牙直播和鬥魚直播兩大巨頭,更多的參與者洗牌出局。對於網紅這個新賽道來說,如何將流量變成現金,做到長久盈利也是一大難題。

目前,網紅經濟仍方興未艾。艾瑞數據顯示,2018年,粉絲規模在10萬人以上的網絡紅人數量持續增長,較去年增長51%。其中,粉絲規模超過100萬人的頭部網紅增長達到了23%。

此外,不同的內容領域也衍生出了眾多的平台,諸如抖音、快手以及各類直播平台的快速崛起,瓜分了越來越多的流量,競爭也愈發激烈。平台多也意味著線上維護店鋪運營的成本越來越高。

財經評論員王冠表示,對於如涵來說,破發不是問題,臉書、阿里等明星公司也曾遭遇過破發,但此後股價大漲。如涵真正的問題是持續虧損,看不到強健的盈利能力。

互聯網行業專家包冉表示,網紅帶貨的行銷模式,只是寄生型的電商生態,並不是一個獨立的電商生態。網紅能做的僅是通過內容吸引流量,導向相關的電商店鋪,通過銷售店鋪裡的產品來賺錢。“如涵控股不掙錢,但它的當家花旦張大奕,一定是賺錢的,她把流量導到自己的店鋪裡一手賺流量費,另一手掙的相當於是廣告費。”

包冉表示,網紅經濟最大難點在於批量製造,國際投資者看不懂如涵商業模式,單純的網紅經濟公司沒法成就獨立電商生態。但網紅經濟未來不會消亡,反而會不斷地壯大。因為流量越來越貴,需要有人在中間去做一個篩選閥、集流器,把精準的流量引到消費的場景或者店鋪當中去,這就是網紅經濟存在的基本邏輯。只是網紅代代有,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網紅會落到誰家,這將是所有的網紅公司都面臨的挑戰。

【網紅的出路究竟在哪?】

坐擁1200萬粉絲 95後男孩走上創業路

四川95後男孩敬漢卿,在全網擁有1200多萬名粉絲。在網絡上,他是個“年收入上百萬”的爆火IP。在生活中,他是個靦腆的大男孩。

“我從2014年起,就開始做短視頻製作,當初只是單純愛好。”遂寧男孩敬漢卿專科畢業後,獨自北上成了北漂。每天晚上下班後,他會拿出兩三個小時做短視頻。“我沒有其他的愛好,拍短視頻就是我全部的愛好。

不過,在頭三年裡,做短視頻沒有給敬漢卿帶來一分錢收入

2016年起,短視頻的浪潮逐漸興起。敬漢卿越發確認自己要往職業的短視頻道路走,那年起,他堅持每天更新一條短視頻。

通過2年的積累,敬漢卿從收入幾千元,變成了月收入上萬,同時,也積累了很多短視頻創作經驗。2018年下半年,他召集了身邊六七個朋友,注冊了公司,開啟了他的短視頻創業之旅。從單打獨鬥到團隊作戰,敬漢卿覺得,完成了一次質的轉變。

投靠網紅孵化公司 90後女生瞄準母嬰領域

除了像敬漢卿一樣,選擇自己成立公司外,大多數網紅的出路是另一種方式——投靠專業的MCN公司,俗稱的網紅孵化公司。

成都90後女生李井懷孕5個月時,在某內容平台寫了一篇母嬰類科普文章,被MCN機構看上,之後她便成了一家MCN下的簽約藝人。

“我本來也是學習播音主持專業,從小有個當主持人的夢想。”李井告訴記者,從2018年11月份起,她攜帶著眾多流量,開始在微博上做短視頻內容。

“操作方式很簡單,拍攝的內容由平台規定,我拍了短視頻素材發給平台,由專業人士幫忙剪輯,主要瞄準母嬰類創作內容。”經過專業機構包裝,半年時間,李井的微博粉絲量漲到20萬左右。

談起為什麽做這一行,李井說,主要是看重了“母嬰”這一細分內容創作領域。李井認為,相比直播領域,短視頻的內容創作時間更自由,可以專注一些優質內容,而很多短視頻細分領域都還是一片藍海,比如母嬰內容創作。”

談到短視頻變現,李井說,短視頻博主主要收入集中在廣告和賣貨兩方面,雖然沒有透露具體的數據,但李井說,“並沒有外界說的那麽掙錢”。

業內人士透露

僅10%-20%的頭部網紅在賺錢

根據易觀《2017年短視頻MCN行業發展白皮書》,2017年中國互聯網泛內容MCN機構數量已經達到2300家,預計2018年將達4500家,其中短視頻MCN機構的數量佔比達73%。2018年短視頻MCN機構將達3300家。

作為一家短視頻MCN機構,成都洋蔥集團孵化了包括辦公室小野、代古拉k、七舅腦爺等IP,並且組建了自己的IP矩陣,靠著內部的網紅孵化機制,甚至可在1個月就孵化一款爆火IP。

即便如此,洋蔥聯合創始人聶陽德也透露,在公司內部,網紅的淘汰機制也十分激烈,不是所有的網紅都能賺錢,能賺錢的也就10%-20%的頭部群體而已

作為一個短視頻的愛好者,敬漢卿卻很樂觀,他認為,對於內容創業者來說,依靠的還是不斷創新的內容。面對持續湧入大量內容創業者的短視頻領域,敬漢卿似乎並不感覺到壓力山大。

他認為,短視頻在未來仍有很大的空間去挖掘,隨著互聯網技術、5G普及,表現形式會越來越多樣化,時代會變,思考方式會變,但最終的核心仍舊是做好優質的內容。

大家都愛看

來源:浙江在線綜合錢江晚報、華西都市報

責編:侯瑋

見習編輯:江笛

覺得好看,點亮小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