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暑了怎麼辦?教你有效的急救方法!

播放GIF

圖片來源:攝圖網

夏天到了,溫度升高,如果你感覺到食欲不振、頭痛、頭昏、多汗、疲乏、虛弱,噁心及嘔吐,心悸、臉色乾紅或蒼白,體溫正常或升高.........

這代表你要開始注意你體內的暑氣了。

暑氣是什麼

凡夏至之後,立秋之前,致病具有炎熱,升散特性的外邪,稱為暑邪。

暑為夏氣主氣,暑氣致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暑氣天候炎熱,水分容易蒸發;暑天雨量較多,空氣潮濕。故暑邪致病具有炎熱,升散,兼濕的特性。暑病只有外感,沒有內生。

暑氣的致病特點

【暑性炎熱】

暑為夏月炎暑,盛夏之火氣,具有酷熱之性,火熱屬陽,故暑屬陽邪。暑邪傷人多表現出一系列陽熱癥狀,如高熱、心煩、面赤、煩躁、脈象洪大等。

【暑性升散】

升散,即上升發散之意。升,指暑邪易於上犯頭目,內擾心神,因為暑邪易人心經;散,指暑邪為害,易於傷津耗氣。暑為陽邪,陽性升發,故暑邪侵犯人體,可致腠理開泄而大汗出。汗多傷津,汙液虧損,則可出現口渴喜飲,唇乾舌燥,尿赤短少等。在大量汗出同時,往往氣隨津泄,而導致氣虛,故傷於暑者,常可見到氣短乏力,甚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之中暑。中暑兼見四肢厥逆,稱為暑厥。暑熱引動肝風而兼見四肢抽搐,頸項強直,甚則角弓反張,稱為暑風(暑癇)。暑熱之邪,不僅耗氣傷津,還可擾動心神,而引起心煩悶亂而不寧。

【暑多挾濕】

暑季不僅氣候炎熱,且常多雨而潮濕,熱蒸濕動,濕熱瀰漫太空,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暑令濕勝必多兼感。其臨床特徵,除發熱、煩渴等暑熱癥狀外,常兼見四肢睏倦、胸悶嘔惡、大便溏泄不爽等濕阻癥狀。雖為暑濕並存,但仍以暑熱為主,濕濁居次,非暑中必定有濕。暑為夏季主氣,暑邪為患,有陰暑、陽暑之分。

暑邪病症分類

中醫認為,傷暑有陰、陽之分,「動而得之者為陽暑」,「靜而得之者為陰暑」。

◆ 陽暑

「動而得之者為陽暑」,我們平時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陽暑。患者多在烈日下勞作,或長途行走,或因在高溫、通風不良、濕度較高的環境下長時間勞作所引發。這種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但由於近代人們生活、生產和保健條件的改善,人們也重視預防,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病例並不多。

◆「陰暑」

是過於避熱貪涼引起,即所謂「靜而得之者為陰暑」。由於氣象炎熱,人們毛孔開張,腠理疏鬆,人們睡眠、午休和納涼之時,若過於避熱趨涼,如夜間露宿室外,或坐臥於陰寒潮濕之地,或在樹陰下、水亭中、陽台上乘涼時間過長,或運動勞作後立即用冷水澆頭沖身,或立即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飲料,或睡眠時被電扇強風對吹,均可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而引發「陰暑」,出現身熱頭痛、無汗惡寒、關節酸痛、腹痛腹瀉等症。

正如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嶽指出:「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陰暑。」特別是老人、兒童、孕產婦、體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誘發此症,尤應加強防護,不可過於避熱貪涼,避免寒濕侵襲而引發「陰暑」。

如果出現中暑怎麼辦?重症中暑

停止活動並在涼爽、通風的環境中休息。脫去多餘的或者緊身的衣服。如果患者有反應並且沒有噁心嘔吐,給患者喝水或者運動飲料。也可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讓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用濕的涼毛巾放置於患者的頭部和軀乾部以降溫,或將冰袋置於患者的腋下、頸側和腹股溝處。如果患者情況沒有改善,尋求醫學救助。

輕症中暑

以下操作請務必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

艾灸

圖片來源:紅杏林學院

不同的人,中暑時會有不同的癥狀表現,艾灸的穴位也有所不同,例如:出現嘔吐,可以艾灸中脘穴。胸悶、心悸、心慌,可以艾灸關元穴。我們在進行艾灸操作時,需要根據實際癥狀來進行取穴配穴,進行整體調理。平時我們可以艾灸神闕、關元、中脘,增強體質,避免中暑的發生。

刮痧

圖片來源:攝圖網

取穴:背部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區域,肩甲,肘窩等處。

操作:用牛角刮痧板或者光滑平整能的湯匙、碗碟等物,蘸上清水或者麻油沿上述區域輕刮,直至出現紫紅色痧點為止。

日常防護措施

1、出門做好防曬措施,切勿長時間在太陽底下暴曬

2、穿著寬鬆衣物

3、夏季炎熱,適當使用冷氣機

4、多吃降暑食物:西瓜、李子、香瓜、苦瓜、黃瓜、綠豆、海帶等

尋名師 學技術

調體質 治未病

找我們準沒錯!

官方熱線:4008013828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