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終於抓到熱搜背後的妖精

娛樂圈什麽最神秘?

明星?

錯,明星經紀人

有跟明星好上的,也有跟明星老婆好上的,有幫明星上位的,也有把明星坑慘的……

最近一檔綜藝,要曝光這段讓人遐想連篇的神秘關係。

一播即火。

火的不只是節目本身,更是它擴散出的八卦和話題。

Sir覺得今天必須聊聊。

它說出了Sir心中對娛樂圈、對明星的部分看法。

而它沒聊到的,Sir認為有必要補充。

《我和我的經紀人》

節目目前播出兩期,隨之而來的討論很多。

話題從現代明星藝人的困境到楊天真私生活起底……

熱鬧。

當然,其中部分熱度,肯定包括製作方的助推。

但Sir不可否認——

節目的出現,已經是一種成功。

它完成了對國產綜藝某種空白的定向爆破,只是爆破的威力,有待觀察。

而Sir今天的討論,將聚焦在被提起最多的四個方面:

節目、經紀人、明星、職場。

第二集播出後,豆瓣分數停留在7.3

但Sir認為,單論節目質量,有點虛高了。

這是一檔什麽節目?

“中國首檔聚焦經紀公司的職場真人秀”

這是百度百科上的官方定位。

節目播出後,許多人說它抄襲韓國另一檔綜藝《全知乾預視角》。

同樣是觀察藝人與經紀人的生活,但韓國版更多的是日常。

可以說,韓國版純粹抓住了這段神秘關係的關鍵詞——

獵奇。

明星與經紀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明星在人後的狀態到底跟平時有多少出入?

同樣,獵奇也是《我和我的經紀人》的切入點。

但並非純粹投射在日常生活。

節目讓人津津樂道的,都是哪些片段?

是經紀公司開會討論朱亞文的“油膩人設”;

是喬欣和經紀人面臨合約到期商量去留時的糾結;

是白宇和經紀人共渡難關的感動。

看出來了嗎?

主角不是明星,是工作。

留意節目定位裡的關鍵詞:“經紀公司”和“職場”。

以此,能看出這檔節目的野心——

它嗅到了網絡時代人們對娛樂圈背後日益膨脹的窺視欲,但並不滿足於投喂這種窺視欲。

節目歸根結底要強調的,是經紀人這份職業。

野心很大,膽子很大。

但效果呢?

Sir用四個字總結:一盤散沙。

節目的開頭就是明顯的證據。

節目從“中國第一經紀人”楊天真的訪問開始。

問的問題,全都直面這位王牌經紀人多年的爭議:八百行銷號、買熱搜、上熱搜被罵……

這一問,卻並沒有給出回答。

把觀眾的好奇撩得不要不要。

接著,大型哭訴現場。

楊天真公司壹心娛樂的年會,比Sir見過的所有年會都煽情。

流程如下——

員工上台哭,老闆台下哭;

員工哭完,老闆上台哭。

最後台上台下,一起哭。

這個開頭說明了什麽?

一方面,節目希望強化經紀人在大眾心目中的職業性;

一方面,又無法捨棄對這份神秘職業加上更神秘的渲染。

這就是Sir為什麽說,就節目本身而言,《經紀人》算不上優秀。

它的著重點更多更雜,也更不明確。

而它的涵蓋範圍,只有一家公司和幾個經紀人,內容還不少水分。

對經紀人這一職業,節目的展現是片面的。

它在戴著鐐銬跳舞。

楊天真在節目一開始,是這樣說的:

當別人對你有誤解的時候

你永遠保持沉默

別人也不會了解,真正的你是誰

但節目真的有告訴我們,“你”是誰嗎?

不。

它隻告訴我們,她希望你看到的那個“你”,是誰。

什麽是經紀人?

這個答案,在大眾眼裡和行業心裡,有著巨大差距。

粉絲眼中的經紀人是怎樣的?

港片有句台詞,如此形容香港的金牌股票經紀人:

他們要哪隻股票升,就算世界末日,那隻股票都會升。

《竊聽風雲2》

雖然誇張,但某程度上就是我們認知中的經紀人——

幕後運籌帷幄,甚至垂簾聽政,牢牢控制著手下的明星。

偶像闖禍了,罵經紀人;

明星受委屈了,罵經紀人;

演員接爛片了,罵經紀人……

節目組也就此問過楊天真:

很多人覺得客戶的形象是被你操控的

而明星眼中的經紀人呢?

《馬男波傑克》有一句台詞這樣形容:

毀掉別人,是我花錢請你來做的事

兩者都很極端,但也都有各自道理。

關於經紀人的定位,節目有一個細節Sir印象最深刻。

楊天真召集公司各部門的高管,與朱亞文聊2019的目標。

席間商務總監說出了自己工作的難點——

因朱亞文的人設散亂,於是在拉品牌和代言的時候,無法找到突出的特點吸引客戶。

這時,楊天真總結了一個問題拋向朱亞文:

“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麽?”

在公司所有對朱亞文的設計都失敗後,她希望聽聽藝人內心的聲音。

可這一問,朱亞文立馬翻臉——

五年,(你)今天才問我這個問題

而這五年,朱亞文身上發生了什麽變化?

老規矩,Sir用作品說話。

2014年,壹心娛樂經紀公司成立,也簽下了朱亞文。

來壹心前,朱亞文的戲路是正劇小生。

不論是口碑,還是實力,都能站得住腳——

《我們的法蘭西歲月》(9.1),《正陽門下》(8.2),《我的娜塔莎》(8.3)……

但也有缺點,缺乏商業價值。

為了從生硬形象轉運站型,擴大朱亞文的國民性。

公司開始為他貼標簽。

2015年,朱亞文就與“行走的荷爾蒙”綁定。

直到2019年,人設還是“荷爾蒙”,活活炒了4年。

但這卻讓朱亞文的演員道路變了味道。

從高質量的正劇,到清一色愛情片。

從《紅高粱》裡的硬漢余佔鼇,變成了《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裡的趙小亮。

從鐵漢柔情,成了油膩大叔。

人設,是失敗的。

但這一系列舉措,還是有成效的。

起碼,朱亞文的人氣高了,觀眾開始認識他了。

甚至,憑借《聲臨其境》中的那一聲“寶貝兒”,小爆了。

所以,經紀公司的努力,絕非徒勞。

經紀人,本質上就是中間人。

他的兩邊,有太多東西需要衡量——

一邊是演員的意願,一邊是演員的商業價值;

一邊是粉絲量,一邊是路人口碑;

一邊是自己的傭金,一邊是客戶的利益。

……

經紀人的工作,就是在搖擺的天平兩端,計算出一個“黃金平衡點”。

所以你看,楊天真說的話,永遠是“雙線敘事”。

講“流量明星”。

先從明星角度

“我覺得每一個明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跟生命。”

接著,是市場角度

“他們被下的定義和被戴的帽子,那都是基於別人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需求。”

這種職業習慣,正是經紀人存在的意義。

他們有義務把一個問題的每個截面攤開,權衡利弊,最後再讓明星做決定。

所以,演員與經紀人的關係,絕不會是單方面的壓榨或控制。

而是共生,是唇亡齒寒。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在明星本人身上。

準確說,是我們該如何看待明星。

《經紀人》的出現,讓我們更真切地認識到——

沒有任何一個明星是完全獨立的個體。

明星,是一群人的生意。

就拿個性最強勢的張雨綺舉例。

因為此前她的一系列私生活風波,工作受到了不少影響。

商務總監在會上直接說——

全面停止拓展客戶,之前定的客戶都在勉強挽留。

在Sir看,張雨綺的私生活風波已經是小事。

無論是家暴前夫,還是重新複合,她在事件中都沒有做超出道德底線的事情。

但事實就是如此殘酷。

一點小小的風險,客戶轉頭就去找別家藝人了。

最終,瀟灑如張雨綺,妥協了。

表面,她說為孩子。

事實上,孩子的壓力從哪來?

輿論、收入、客戶、作品,統統都是她擔心的來源。

為什麽Sir一再重申,看一個明星最應該看什麽?

——作品,作品,作品。

因為只有在作品裡的表現,對待作品的態度,是一個明星完全的主動選擇。

所以作品,不會騙人。

最後,Sir想聊聊節目裡的職場。

出乎意料的是,豆瓣頁面上對這檔節目的話題討論,最熱烈不是明星不是八卦。

而是一個關於職場的問題:

“壓力這麽大,為什麽還不辭職?”

節目的確展現了許多讓人崩潰的瞬間。

比如白宇的經紀人,一期節目,N次崩潰。

白宇這一年的爆炸式成長,讓她不堪重負。

再比如,朱亞文的經紀人,因為藝人的瓶頸,讓她數次哽咽。

回到開頭,這個女孩在公司年會上發言,第一句話就是——

我為什麽沒有辭職

對啊,這麽慘,這麽累。

為什麽不辭職?

觀眾有這樣的疑惑,不奇怪。

因為節目在描述這份職業的時候,隻展現了,工作壓榨了他們多少。

而沒有展現,他們為工作付出了多少。

好萊塢最頂尖的經紀公司CAA,關於培養新的職業經紀人,有著這樣一個傳統。

首先,面試,通過率只有10%

所有通過面試的準經紀人,通通派去一個部門——

郵件收發室。

只有一項工作,收發、整理所有公司郵件、信件。

這項與經紀人毫無關係的工作,他們要持續1-3年不等。

之後,被看上的新人就可以晉升真正的職業經紀人。

有多少人被看上呢?

整個郵件收發室,只有3%的人最終能成為一名經紀人。

雖然,中國的經紀人體系可能還沒有如此殘酷。

但可以想象,每一個經紀人,都經過嚴格的篩選,付出了不為人知的努力。

這份工作,得來並不輕鬆。

這讓Sir想起《無間道》裡梁朝偉的一句話,或者能解答許多職場新人內心的疑惑。

在天台上,梁朝偉和上級黃秋生抱怨:

明明說好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

快十年了大哥!

這樣的抱怨,我們面對不講理的老闆,突如其來的工作變數時,不陌生。

但下一句,才是重點:

你想我怎樣?!

難道我做夢的時候都說,“放下槍,我是警察!這樣?”

為什麽我們不辭職?

不就是因為,那個危險、虛幻,但又不捨得放棄的夢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的,騰訊視頻就有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