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燕生:中國製造業30年是代工貼牌 沒核心技術能理解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

  新浪財經訊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8年夏季高峰會”於8月24日至26日在南昌舉辦,主題為“中國經濟:初心與再出發”,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出席並演講。

  張燕生對佛山的調查研究發現,佛山就是講政府、市場,社會沒有大和小,沒有強和弱,沒有多和少,“我們的研究體會,佛山講政府和市場就是一個鏡子的兩面。”他認為,佛山的草根能夠生存和發展,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的作用、市場的作用、社會的作用,它形成了一個合力,來推動佛山過去的發展。

  下一步,佛山草根應該要發展現代化、高品質、全球化。但是目前草根缺技術、缺人才、缺資金、缺管道、缺品牌、缺先進生產力。這種情況下,張燕生認為應該需要“雙引擎、兩個發動機”。

  一個發動機叫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還有一個發動機叫“雙公”,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張燕生認為雙公比雙創更重要。

  比如企業轉型,張燕生指出,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能夠培養合格的高素質的員工,這這就需要發展多層次的職業教育。國家喊的口號是對標歐洲,學習德國和歐洲,這些國家是如何構建雙元的教育體系?一半的孩子學習知識,一半的孩子學習技能。這種事情光是企業是做不到的,它需要全社會共同來做。

  還有一個是缺技術,比如德國有一個機構,有22個研發工程師,它在7大領域幫助企業,缺關鍵的零組件怎麽辦,缺工藝怎麽辦,因此你可以看到它在共性技術和公共技術的服務,實際上對草根的發展至關重要。

  德國為草根服務的共性技術和公共技術的服務機構有四個。錢是哪兒來的呢?1/3是財政給的,只要能幫企業解決問題,這個錢你就花。1/3是公共經費有償服務。張燕生指出,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營商環境、投資環境、市場環境、創新環境和政策環境,我們需要有一個好的政府,尤其是在轉型時期,它是至關重要的。

  透視全球製造業的新格局,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從製造業的角度來看2017年是全球製造業企穩向好的一年,2016年全球的製造業的增速是2.1%。2017年全球製造業的增速是3.2%。

  第二,2017年全球製造業企穩向好,哪些部分表現更好呢?可以看到發達國家的製造業的增長曲線、斜率要更陡峭。過去十年,發達國家的製造結構調整目前來看,應該講開始見效。

  第三,在製造業當中表現最好的製造業是哪一個部分?高技術製造業的增長率是5.3%,顯著高於中等技術2%和低技術的3%。

  總的來說,從全球製造業的形勢看,高技術製造業的增長態勢是比較好的,因此對中國的製造企業來講,怎麽能夠從全球價值鏈的低端進入到中高端,這個對我們來講是進入到增長的快車道的一個貢獻。

  現在美國挑起了貿易戰,它最擔心的是什麽?最擔心的是中國製造2025。我們希望通過中國製造2025,實現從過去40年我們的製造業有一個主要的部分,我們叫“代工”、“貼牌”,能夠轉向自主,能夠把我們製造業從全球價值鏈的低端能夠進入到中高端。

  過去的40年,我們相當一部分製造業是簡單模仿,能夠走向科技創新。現在讓美國以及很多國家擔心,說中國製造業在2025、2035、2050,如果中國的製造業做強、做優、做大,我們怎麽辦?佛山歐神諾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景德鎮陶瓷大學客座教授鮑傑軍認為,當我們的製造業開始進入到全球價值鏈的高端,我們要能夠形成一個包容發展的心,不是替代傳統製造強國,而是創造。

  張燕生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講,貿易戰一個方面對我們是不利的因素。但另外一個方面,它可能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思考,就是未來的製造業我們應該是什麽樣發展的新路徑。

  在中國製造業轉型更新的過程中,佛山故事的特點是什麽?

  過去東亞模式實際上是有兩組模式,一組模式是日本和韓國的模式,這種模式的知識產權是自己的,品牌是自己的,行銷管道是自己的。還有一種模式是台港澳企業的模式,這種模式主要就是代工、貼牌,嵌入到國際工序分工,是這麽一種模式。

  從中國過去的40年用廣東為例,廣東有兩種生產模式,一種是佛山的模式,發展內生的市場經濟的中小或民營企業的模式,從製造業的最低端一點一點地往上走。還有一種模式就是代工貼牌的模式,傳統的模式是東莞。這兩種模式完全不一樣。東莞的模式是招商引資的模式,招商引資發展的模式就是營造一個好的投資環境,有一個好的服務型政府,有一套好的優惠政策,然後把境外的企業或者是外地的企業引到這個地方來,這是一種模式。往往這種模式大部分都是代工,大部分都是外資,大部分都是低端。

  而佛山的模式,是政府把它的權力從佛山的市下放到佛山的區,從佛山的區下放到佛山的鎮,張燕生評價稱,“把權力一定要下沉到最基層,你才能夠形成民營企業草根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土壤和環境。”

  這兩種模式在過去的40年,它的發展的路徑是什麽呢?

  首先看代工的出口、貼牌的出口,我們叫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的比重。在1993年鄧小平南巡時,加工貿易出口和一般貿易出口的比重超過100%,也就是說半壁江山是代工,是貼牌,是外資為主,是工序分工為主,是低端為主。從1993年以後,這種代工的模式持續增長,一直到2008年,代工才開始下降。

  張燕生有的時候會在心裡問自己,“為什麽改革開放40年,有30年半壁江山是代工?”過去40年為了發展市場經濟,我們用小經濟體的模式代工來發展我們的市場,來發展我們的民營,來發展我們的製造業。從這個角度,當我們說中興通訊沒有關鍵核心技術的時候,代工貼牌怎麽可能有核心技術?企業怎麽可能科技創新呢?

  佛山從2012年以後開始發生實質的變化,也就是這些草根經濟開始要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然後從傳統要轉向現代化,而且從中國開始走向世界。

  怎麽解決佛山的草根問題,張燕生認為,還是需要國家幫助它。像一些重大的科學裝置,一些重大的高技術製造業的項目。佛山人喊的口號是草根轉型。怎麽轉?對標德國。怎麽對標德國?怎麽能夠把德國的工業服務引到佛山來?

  佛山人怎麽做的呢?把長春的一汽大眾引進來,GDP算長春的,稅收算長春的,然後這個企業落到這個地方,給草根一個榜樣,說跨國公司是如何生產、如何研發、如何銷售。我們中國從來都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麽我講佛山很中國,市場能改變佛山的製造業,我相信市場也能改變我們中國。

  張燕生稱,佛山最寶貴的是它的企業家,過去40年,改革開放對中國最重要的是開竅,開了我們14億中國人的竅。“所謂開竅,就是我們離世界不遠,我們離市場不遠,我們離現代化不遠。”

  佛山沒有一流大學,佛山沒有一流的直接融資的金融體系,佛山沒有一流的真正在全球頂尖的領頭的創新型的企業,而且佛山也沒有世界一流的關鍵核心。佛山在過去的十多年、將近二十年,把中科院的各個研究所引到佛山,它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領到佛山,千方百計給佛山成立像台灣的工業研究院,成立關鍵共性技術、公共技術服務的平台。

  “但是太貴了,”張燕生建議,佛山開展跨境創新網絡,“像蜜蜂一樣,全世界誰有人才我跟誰合作,誰有技術我跟誰合作,誰有工藝我跟人合作,誰有管道我跟誰合作。”

  “剛才我說草根轉型比登天都難,但是如果是我們眾人拾柴火焰高,有可能能夠一步一步為草根構建轉型的梯子。”張燕生說。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謝長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