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盈利首破百億 一批行業新貴脫穎而出

3500余家上市公司中,年淨利突破百億者僅約1%,堪稱金字塔尖。其中,除了金融板塊和“兩桶油”,那些能成功跨越百億業績門檻的實業類公司,不僅會收獲投資者的讚美,更向市場遞出了一張閃亮名片——無需贅言和修飾,其行業地位、競爭能力和經營品質皆一目了然。

在這個年報季,當市場目光重又聚焦業績成色時,一批新的百億業績公司脫穎而出。它們的路徑各不相同:或借行業調整擴大優勢加速成長,或熬過黯淡時刻打開新的局面,或利用資本市場謀求更大太空……相同的一點是,它們都是上市公司高品質發展的新“代言者”。

誰跳過了百億“龍門”

魚躍龍門,成功者屈指可數。截至4月26日,兩市公布年報或快報的上市公司中(剔除金融板塊),首次躋身淨利“百億”公司行列的僅有招商蛇口、萬華化學、廣汽集團、陝西煤業,對應淨利潤分別為122億、111億、108億和104億元。

此外,上港集團2017年盈利首破百億,為115億元,增幅66%,理論上也算“百億新人”。但其中有51.8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扣非後,上港集團的業績水準與往年基本相當。

歷史數據顯示,上了“百億”這個大台階後,不少公司的業績增長勢頭不減。如上汽集團、中國建築、萬科、貴州茅台、格力、美的等響當當的大藍籌。上汽集團2010年淨利潤破百億元,次年破200億,2016年開始突破300億;貴州茅台2012年盈利過百億元,2017年上了200億;美的集團2014年淨利潤跨過百億元後,業績逐年提升,至2017年達173億。這些公司都未掉出過百億隊伍,利潤水準常年位居A股“塔尖”。

另一方面,受行業景氣度、政策環境等因素影響,跨過百億門檻後再“掉隊”的案例也經常有。不過,隨著營運效率的提升,行業地位和話語權的鞏固,上市公司盈利突破百億至少意味著在行業內和A股市場上,它已成為當之無愧的巨頭、領軍者。

地產龍頭“排隊”上榜

在向百億邁進的過程中,有穩扎穩打,一步一個台階的,如房地產業上市公司。以萬科為例:2009年至2011年分別盈利53億、73億、96億元,至2012年達到125.5億元。

招商蛇口亦屬此類,公司2015年至2017年淨利潤分別為48.5億、95.8億和122億元。細看2017年年報,招商蛇口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增幅分別為18.7%、27.5%,利潤增幅明顯高於收入增幅,顯示公司運營效率的提升。實現百億利潤的同時,公司簽約銷售額達1128億元,增長52.5%,邁上了千億台階。且公司扣非後淨利潤近119億元,超過了整體上市時的2017年103億元的盈利預測。

跨過百億門檻的招商蛇口似乎勢頭更猛頭了。今年4月24日,公司一季報顯示,首季盈利57.8億元,同比大增172%。

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加快了龍頭房企躋身“百億俱樂部”的速度。2017年,除招商蛇口領先一步外,綠地控股、華僑城也露出“潛質”,兩公司去年分別實現淨利潤90.4億元、84億元(業績快報),且近3年業績處於持續爬升狀態,“百億”目標在望。

走出“至暗時刻”

並非所有公司都如招商蛇口般一路坦途,廣汽集團的“百億之路”就經歷過 “至暗時刻”,好在柳暗花明,公司去年終於超額完成了目標。2012年,廣汽集團“回A”完成吸並廣汽長豐,成為A+H整體上市的國有控股汽車集團。然而,當年恰逢公司業績低點,傳統車型產品銷量低迷、自主品牌費用吞噬業績、前期擴張投入的新合資公司尚難產生利潤,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廣汽集團一度處境艱難,當年盈利僅11億元,下滑超過70%。但此後,借助兩地上市的平台優勢,以及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合力”,廣汽集團業績走出谷底,2013年盈利便回升至27億元,至2016年已達63億元。

2017年,廣汽集團淨利潤升至108億元,增長71.5%。隨捷報而來的還有一組積極數據:汽車產銷首次突破200萬輛,增速均達21%,高於行業平均增幅約18個百分點,銷量增幅居國內六大汽車集團之首,市場佔有率升至7%。其中,自主品牌銷量增長36%,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從下滑七成探谷底到勁增七成攀新高,廣汽集團的歷程頗為經典。

供求轉變激發業績井噴

市場供求變化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的業績冷暖,萬華化學、陝西煤業盈利創新高也因此登上百億級別。但是,這兩位百億新人並未就此滿足,而是在行業轉暖之際,借資本市場尋找新的動能。

近幾年淨利潤穩定在10億至30億元區間的萬華化學,在2017年一下子交出了盈利111億元的成績單。實現百億利潤之後的萬華化學,被市場寄予更多期待。

“隨著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深入,以及更加嚴格的環保政策的實施,化工和新材料行業面臨更高要求,行業呈現重大變化。大量不具備競爭力的低水準重複建設產能逐步退出,大量中小型高汙染化工企業由於環保不達標,無法維持生產,製造業和居民需求的轉型更新加速,對上遊原材料的需求逐步向高端轉移。以上幾點變化,均給公司業務發展帶來巨大機遇。”萬華化學年報如是說。

2017年,萬華化學營業收入增長76%,達531億,實現淨利潤為111億,增長203%,扣非後亦有107億元。公司整體毛利率達40.06%,上升8.8個百分點。作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供求變化使公司業績暴發,甚至在一份研報中被稱作“A股化工行業除兩桶油外最賺錢公司”。

萬華化學主打產品MDI需求回升,同時,全球多套MDI裝置運行不正常,供應減少。供求兩端都刺激了MDI價格走高,由價格提升轉化為企業的利潤增量。多份研報指出,這種供求態勢或將延續——雖然短期MDI會有部分新增供給,但市場消化能力強,MDI未來應處於緊平衡狀態。

重頭業務幫助萬華化學邁上了百億台階,但萬華化學的目標是成為真正的“萬華化學”而非“萬華聚氨酯”。為應對利潤來源較為單一的風險,公司100萬噸乙烯項目和產業鏈高附加值延伸項目正在推進之中。目前,公司停牌籌劃資產重組,擬收購大股東萬華實業存續分立後的新設公司萬華化工。據披露,萬華化學此次重組以整體上市為目標,公司將成為控股股東化工板塊的唯一上市平台。

“2018年是萬華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期。”萬華化學這麽說。

與化工一樣,煤炭行業在供給側改革下迎來好日子。“2017年,對公司而言是充滿收獲的一年,供給側改革給整個煤炭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轉變。”陝西煤業的公告中有這麽一句話。

陝西煤業2017年實現營收509億元,淨利潤104.5億元,分別上升53.7%、279%,公司采煤業務毛利率56.26%,上升11.9個百分點。2017年,公司煤炭產量1.01億噸,增長9.69%;煤炭銷量1.23億噸,降低0.83%;噸煤售價369.5元/噸,增幅58.46%,噸煤毛利187.79元/噸,保持高位。

陝西煤業的雄心看來不止於煤炭。公司在2018年經營計劃中提到,將依托資本平台,加快戰略布局,包括細化產業規劃,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經濟優勢企業,加快在能源產業鏈的拓展延伸。

不滿足現有業績,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平台價值,上述兩位“百億新人”的想法可圈可點。

(上海證券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