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胡演奏家陳軍:二胡之美,不止於《二泉映月》

陳軍的女兒陳依妙參加綜藝時是這樣自我介紹的:

我來自二胡世家。

我的爺爺,拿著二胡上過戰場,琴聲中有烽火硝煙、戰馬奔騰。

我的爸爸,用一把二胡詮釋了一個大千世界。

到了我,我希望用喜歡的元素和二胡結合在一起,讓所有人見識到民族音樂的魅力。

陳軍二胡演奏下的大千世界,最初是通過電台、電視帶給人們的。今天,在互聯網的世界,人們從移動端就能接收這個世界。開通抖音帳號,通過15秒的影片向粉絲展示二胡的魅力,給女兒的每一條推送點讚……抖音讓陳軍了解了女兒這一代年輕人的興趣愛好,而陳軍也為抖音注入國樂的基因。

“每一個平台都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就看你怎麽挖掘,挖掘得好,就能讓你了解和學習很多東西。”

“科技發展的速度已經超乎想象,現在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5年、10年後看來可能不再稀奇甚至迅速消失。但是,文化藝術卻不會輕易貶值,隨著時間的流逝,文化藝術會越來越增值。作為藝術的承載者,每一代人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將這份財富傳承下去。”

師從父親,苦的極限就是快樂

陳軍生於1968年。從四歲開始,陳軍就在父親陳耀星的指導下學習二胡,父親秉持著快樂教育的理念,總是說他拉得很好,不過要再注意一下某個段落。

陳軍曾說,父親教琴不太注重技術的練習,會告訴陳軍舞台上要達到何種效果,然後就留給他豐富的創造空間。陳軍小時候不看譜拉琴,父親拉一句,他學一句,拉上兩遍,陳軍就把樂譜、弓指法全記住了,音樂記憶力驚人。

“二胡不像鋼琴,琵琶有那個音高,需要不斷地用聽覺來進行大腦的協調和調整,永遠在調整,不可以懈怠,就像走鋼絲一樣,懈怠一定會掉下去。這種不斷的調整更是一種折磨,過程裡還會有一個又一個的挫折擺在你的面前。當你通過努力克服掉這些挫折的時候,就會收獲極大的快樂和滿足。”

童年的陳軍,每天練琴就要10個小時。

在陳軍看來,當一個人抱怨自己練琴枯燥的時候,他離成為一個音樂家、藝術家還有很遠的差距。吃苦受罪,掙扎探索,石子迸濺,泥湯荊棘,這就是達到演奏家的必經之路。對陳軍來說,受過的苦,也是人生珍貴的經歷。已經痛苦到極致的那些苦,現在看來已經是一種甘醇。

“也許有的人會娓娓道來當年學習的時候吃了多少苦,我覺得真正的演奏家都不會說這話。”

血脈相承,女兒比我更愛二胡

很多藝術大家,在有了孩子之後都不願意讓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吃一樣的苦頭。

女兒妙妙是陳氏二胡的第三代傳人,雖然是新潮00後,對於二胡,女兒比陳軍似乎還要享受其中。

和陳軍小時候一樣,女兒現在也是每天練琴練很久,所以每當錄節目時常常連續十幾個小時下來,所有人包括孩子媽媽都覺得太辛苦了,女兒卻開心地說:“一點也不覺得苦,反而很快樂,錄節目的時候還能認識很多人,和大家交流心得。”

“這應該是只有付出了辛苦的人才能感受到的特殊維度的快樂。”

是否擔心女兒會覺得二胡很落伍,不新潮?

完全不會。

學有所獲,如果學習某種事物能給你的生活帶來無盡的色彩,那麽你的選擇就是正確的。在成長的路上,很多人都有很多種選擇,妙妙學二胡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她從二胡的演奏和表演中獲得了掌聲、自信和幸福。對她來說,只要拿起二胡,這個世界就會很美好。

在陳軍看來,現在很多孩子家長說要鼓勵孩子,要給他很多表揚和獎勵。可是很多人做的太“過”了,當所有的獎勵表揚激勵圍繞著這個孩子的成長的時候,現實生活的一切就像一根根毒刺,他一碰就會刺得痛,會發現社會不是想象的那樣。

學樂器的本身不光是增加藝術修養,更是挫折性鍛煉的最有效的一個方法。二胡就是女兒成長過程中快樂的一個載體。當她們這代人長大以後,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能通過自身的努力、自身的完美去賦予某種內含。

“實際上你離那一站還有距離,痛苦的種子,還沒有結出絢麗的花朵。他還是和蓖麻子一樣的,帶有毒性和苦澀,但當它開出花了以後,你才知道所有的一切原來是為了那一站。”

只有平等地溝通,才能自信地交流

陳軍出訪過美國、日本、俄羅斯、德國、法國、匈牙利、波蘭、新加坡和香港等十多個國家及地區,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林肯藝術中心、雪梨歌劇院、阿根廷歌劇院、英國阿爾伯特音樂廳,克裡姆林宮大劇院等世界著名藝術殿堂以及各國政要的文化盛宴中演奏二胡。

借琴傳情、以聲傳韻,他希望以二胡琴作紐帶,讓更多外國友人了解和喜愛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2014年,陳軍作為中國文化界的代表,受杜拜酋長國邀請出席杜拜賽馬節,以一曲氣勢蓬勃的《新賽馬》二胡演奏震撼全場。杜拜酋長穆罕默德都對這把小小的樂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陳軍送給酋長一把由自己創立的品牌“弦可道”出品的二胡,並向酋長介紹了中國有“以琴會友”的傳統。著名名音樂劇大師、《貓》及《歌劇魅影》的創作者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對陳軍的演奏感歎,這是他第一次聽到二胡的聲音,完全沒有想到這種聲音能有這麽好的表現力,並希望與這位中國藝術家合作。

對於藝術家、演奏家、胡琴上的帕格尼尼這樣的身份和光環,陳軍更願意認為自己是一個傳承者,是改革開放初期成長起來的傳統民樂創新者與開拓者。

陳軍嘗試各種各樣的形態,交響樂、搖滾樂、流行音樂、電子音樂等,讓國樂和各種可能性相結合,目的就是要賦予中國傳統民樂新鮮感和活躍感。

“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拚盡全力傳承老祖宗的文化。”

陳軍曾在北京音樂廳的音樂會上,以二胡為主奏,鋼琴、揚琴、貝斯、吉他等樂器伴奏,組成了一個“中西合璧”的樂隊,共同演奏家喻戶曉的《二泉映月》,在音樂界引起了轟動。

2000年,陳軍跨界主演了音樂電影《劉天華》,完美再現一代大師的音樂人生。電影獲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影片,陳軍獲得第十一屆上海影評人獎最佳男主角。

2008年,陳軍成為第一位在國家大劇院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的民族器樂演奏家,而這場音樂會的主題卻很特別,用傳統樂器來表現當今時代的一個非常現實的主題,定位為“綠色環保”。

傳播,給藝術加分

對於陳家三代人來說,琴,已經是他們身體的重要一部分了,而演奏的音樂也早已扎根在他們的心中,產生不可思議的共鳴。

三人同台演奏《戰馬奔騰》;爺孫倆在參加央視在加拿大的節目,演奏《我的祖國》;陳軍跟女兒在兜率天宮·穹頂大講堂演奏悠揚之音……

同台演出、日常合奏的影片,陳軍和女兒都會發在抖音上。

乘物以遊心,弦語道太極——這是陳軍的抖音帳號@太極琴俠 上的描述。太極琴俠也是陳軍的一個系列作品。二胡的兩根弦,就像是道文化的陰和陽。陳軍希望,自己能夠演繹天地和諧大美,並推動東方和諧智慧價值精神在全球的推廣與傳播。

在陳軍看來,抖音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和能量,有瞬間的爆發力。他笑說“如何用抖音傳承‘新’的民樂、‘新’的傳統文化,大概是我現在新的責任了。”陳軍希望抖音能夠利用更多的推廣手段,鼓勵年輕藝術家參與互動,真正找到自我,這樣他們才會努力地去營造自身在抖音的形象,才會有更多的人關注民樂,在傳承中行動。

以前,民樂的舞台是劇院,是電視;現在,民樂的舞台還有抖音。不止是民樂,所有傳統文化都應該得到推廣和傳承。像陳軍一樣的傳統文化“傳承者”,不是流量明星,他們身兼重任,讓互聯網上的傳統文化既有時尚性,又有可看性,既有傳統性,又有傳播性。

女兒雖然年齡尚小,但陳軍覺得她在未來的能量會更大。如果說我們這一代人在做的是點燃人們心中那團火焰,那麽妙妙她們在做的就是釋放這團心火,讓傳統文化這股特殊的力量在全世界綻放。

“父親、我和女兒之間,不存在超越,我們是要幾代人,一起去做好一件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