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走遍80余國,讓世界聽見二胡之美

我們一直在走,一直在走,那些傳統古老的事物一點一點地被抖落,而他恰恰是那個彎下身來拾撿的人。

在巴黎埃菲爾鐵塔下,一位一身白衫的中國男人,拉起了一把黑色的二胡,玩耍的法國孩子們圍了過來,好奇地看著這種只有兩根弦的樂器,這和他們見慣的西方樂器完全不一樣。

“你們知道這是什麽樂器麽?”

孩子們瞪著眼睛搖搖頭。

“這個呀,叫二胡,來自中國。那你們看過電影《功夫熊貓3》麽?”

孩子們紛紛點頭。

“那裡面的一段配樂就是這個樂器發出來的哦。”

男人一邊說著一邊輕輕地拉出小馬的鳴叫,一會兒又輕輕挑出一陣清脆的鳥鳴。孩子們的眼神變得光亮,小嘴發出了輕輕的驚歎,哇喔。

這對於廣場上的遊客們來說,只是普通的一幕,而對於這個來自中國的演奏者——果敢,這卻是一輩子要去堅守的事情。

在法國旅居的18年來,他扎根西方主流音樂圈,在80多個國家用2000多場演出,200多首原創作品,70多張唱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傳統音樂之美,也通過跨界創作讓二胡這個古老的樂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在西方媒體上,他被尊稱為“中國的二胡國王”。

二胡,作為中國傳統器樂,早已在一千年前的唐朝奏響,岑參寫: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你可以想象,在沙場,二胡,琵琶和笛子合奏出的弦樂,慰藉了多少即將走向戰場廝殺的將士們。

幾經流轉,我們的主流音樂早已被西方古典樂和流行樂充斥,傳統民樂卻成了被忽視的一部分,被時光蒙上灰塵。

慶幸的是,總有一些人,珍視它的美,懂得它的美,把傳承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自覺扛在自己的肩上。而果敢,便是其中最不遺余力去傳播二胡之美的踐行者。

搖滾流行的年代,人們“遺忘”了二胡

在果敢最初的人生啟蒙階段,二胡就像空氣,充盈在生命裡,這也為後來的人生際遇埋下了伏筆。

出身傳統民樂之家,四歲時,他就跟隨父親果俊明(中國著名二胡演奏家)學習二胡,整日在吱吱呀呀的二胡聲中度過,即使在玩耍,耳目所染,也是父親和學生們在一起討論二胡拉二胡的情景。

到了十四五歲,他就開始和父親同台演出,表現出一種和年紀不相符的成熟台風。接下來的人生像是沒有懸念,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沈陽音樂附中,再考到沈陽音樂學院本科。

對於果敢而言,生命在二胡這條線上找到了一條坦途,如果順順當當走下去,他會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一代傳統的二胡表演藝術家。

但到了改革開放後,中國樂壇正在醞釀一場大變革,中國搖滾樂橫空出世。

沒有人能夠置身時代之外,那時中國民樂正處於谷底期,二十多歲的果敢也一頭扎進了搖滾樂的圈子。考上沈陽音樂學院本科的他轉而學習爵士樂和打擊樂,並在畢業後在樂團擔任打擊樂手。

1997年,果敢和焉嵬、秦四風組建了GYQ JAZZ樂隊,那年冬天,這支東北地區的首支爵士樂隊舉辦了首場音樂會,場面異常火爆

像傳教士那樣去傳播二胡

直到十年後,2001年,已過而立之年的果敢走出國門去學習打擊樂,站在“連空氣都可以嗅到藝術的氣息”的世界藝術之都法國巴黎,再去重新審視自己國家傳統的音樂時,他才終於慢慢發現,中國傳統民樂的魅力。

在留學期間,他為生計奔赴各處進行二胡演奏,起初,異國人對這種只有兩根弦的中國古老樂器投來好奇之心,但當他們真正聆聽時,他們就會進入如癡如醉的狀態。

就像是忽視了許久的寶貝,他終於又重新拾撿起來,並把傳播國樂作為了新的人生坐標,像個傳教士一樣在異國他鄉開始了他的傳統民樂布道之旅。

中國傳統民樂有其魅力,但是要如何將中國的傳統民樂打入外國的主流音樂圈呢?

對於果敢來說,這個世界沒有捷徑,你只能通過一場又一場的演奏讓人們去感受二胡的美,讓他們的耳朵做出判斷。於是在法國的18年來,他出現在大大小小的音樂廳,或是在巴黎的街頭,或者到器樂博物館給巴黎孩子們進行公益演出。

果敢到器樂博物館給巴黎孩子們進行公益演出

除了走遍大街小巷,他從未停止尋求更多的傳播管道,去找樂隊合作演出,和電影配樂師合作給電影配樂,錄製CD,組建新絲綢樂團,拍MV。到如今,他帶著那把二胡走過了80多個國家,演出了3000多場,成為國外媒體筆下的“在全世界宣傳中國二胡最多的藝術家”。

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最好的發聲,當這條路線走得足夠遠,它所匯聚的力量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就像在清朝,外國的傳教士就來到了中國,他們深入到荒涼貧瘠的土地,只為那一點點信仰的榮光,就選擇了日夜奔赴,不問西東,直到在中國最偏僻的小島都佇立起教堂的十字架。

於是,在非洲,在南美洲,在日本,在歐洲各國,在美國紐約殿堂級的卡內基音樂廳,都發出了果敢演奏二胡的聲音,人們驚訝於中國這種古老的樂器能夠發出鳥鳴般的宛轉悠揚,也能展現一種萬馬奔騰的氣勢,人們從果敢手中那一把二胡,領略了中國傳統音樂之美。

為表彰他為中國民樂傳播所做的貢獻,法國還為他頒發“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他成為中國首位獲得這個殊榮民族音樂藝術家,這是對中國傳統民樂最好的讚賞。

法國為果敢頒發“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讓國樂換發新的生命力

在國人的記憶中,人們對二胡的認知還停留在《二泉映月》《聽松》《賽馬》這幾首獨奏經典曲目,二胡更多展現的是一種憂鬱悲淒之美。

但當果敢帶領他的瘋馬樂隊回到國內,出現在央視的綜藝節目上,人們對於二胡有了新的認知。在《出彩中國人》的節目中,果敢的瘋馬樂隊帶來的一曲《瘋馬》張力十足

舞台上,果敢和三位異國傳統民樂家穿著最傳統的服飾帶著最傳統的樂器亮相,在蒙古音樂家的一聲悠長的呼麥後,四種傳統樂器在富於變化的合奏中展現了一幅生動的圖景,讓人恍若夢回千年前的絲綢之路,一群脫韁的野馬在原野上奔騰前行,它們時而閑庭信步,時而仰天長嘶,時而你追我趕,台下聽者沉醉其中,直到最高潮處戛然而止,掌聲久久不絕,評委們起身致敬,集體按下“出彩”的按鈕。這段影片迅速在網上瘋傳。

在這樣的原創作品中,二胡還是那個千年前的二胡,但在節奏編配、表演形式上融合了很多現代的元素,這種新穎的表現形式刷新了大眾對傳統樂器的刻板印象,也讓人們聽到了二胡更多樣的美。

是的,在果敢的作品中,二胡不再止步於過去的二胡,它可以是清風細雨,也可以是萬馬奔騰,它可以獨奏完整曲目,也可以完美融合西洋樂器而不失色,在果敢的樂隊的原創作品中,二胡的通融性、豐富性和音樂之美被酣暢淋漓地展現出來。

這種中西合璧的作品表演風格不是來自偶然,面對傳統國樂,不止步於傳承,更要兼容並蓄,勇於創新,這是果敢對傳統民樂一直踐行的態度。在西方,他和世界各國的音樂家、藝術家、交響樂家去合作,嘗試把傳統民樂融進不同的音樂領域。

於是在遼寧的春晚上,人們聽到了一首更長、更富有韻律變化的《新賽馬》;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的節目中,人們聽到了取詞於古典詩詞的一曲《登鸛雀樓》;在西安的一場中法文化交流音樂會上,人們聽到了二胡和爵士樂完美結合的一曲《自由爵士》。

接受拙見採訪時,果敢表示,“時代總是走在前面,做音樂家也好,藝術家也好,還是要順時代潮流,傳統的老味的東西要傳承好,但同時也需要去重新包裝,用現代的形式去改變,做一些創新。”

對於果敢,傳播傳統音樂之美這條路線遠遠還未結束,他說:“爭取活到100歲,演到100歲。世界很大,還有很多地方從未接觸過中國傳統音樂,我的決心就在於走遍這些地方,用二胡和這種藝術的精髓來感染這個世界,讓全人類都了解中國文化,熱愛中國文化”。

拙見×果敢·專訪精選

拙見採訪果敢

拙見當下有很多年輕樂隊會做一些跨界玩法,您怎麽看?

果敢:現在的年輕人做了很多新的嘗試,我很支持,因為音樂一定要有不同的玩法,音樂家、藝術家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點,只要你不是複製別人,你自己做自己,你就很棒。

但看了很多樂隊後,我覺得可能還有個問題,就是流於表面的形式,一旦閉上眼睛去聽音樂,你就會發現還是有問題的。如果跨界只是在形式上有不同樂器的合奏,那就只是很初級的階段,這種跨界是走不遠的,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音樂,要去原創,去做打動人的作品

拙見您覺得民樂在國內發展得怎麽樣?

果敢:2000年以前的十年,中國民樂是很低迷的,所以那時候我選擇打架子鼓。2000年之後,中國民樂發展得越來越好了,教育上也會比較重視民樂。

拙見當下市場對民樂的訴求高麽?

果敢:比我出國之前稍微強一點,但還是差不多。現在很多民樂演出都是在音樂學院裡,不是在音樂廳。對於音樂學院來說,去看演出相當於考試,是做作業。如果是售票的,民樂走進音樂廳的演出,就還是很少。音樂市場對民樂的需求還是比較少,民樂器還是沒有走入大眾市場。

拙見您覺得國內民樂的傳播現狀如何?

果敢我們的音樂家更應該為大眾去服務,為更多人服務,而不是只是待在學術圈子裡討論。作詞作曲已經有很多人在做,反而在大眾的音樂教育方面,很少人去做普及,特別是我們的年輕人,我們要給他們灌輸什麽呢?音樂還沒有真正走入大眾。

那麽國樂如何走向大眾呢?誰去做呢?我覺得需要很多音樂家,很多音樂部門一起來合作,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拙見您對當下的民樂教育有什麽建議?

果敢:希望學生們學以致用。現在很多學生學完民樂,會去考研,然後去學校裡當老師,這就沒有走進大眾。我們應該多培養一些面向大眾、給大眾傳播音樂的音樂家。

民樂學生畢業之後,怎麽生存呢?現在還是和我那時候一樣,民樂專業畢業,就等於失業,這個處境還是沒有太大改變,所以一個是市場要多給機會,另一個是個人要不斷奮鬥,我還是鼓勵大家多出去闖闖,做個市場的弄潮兒,不要學完了民樂,又去幹別的了,就會很可惜

拙見我們的民樂如何走出國門?

果敢:中國有很多好東西,我們應該如何去傳播呢?我們自己的文化沒有在國外生根發芽,作為藝術家要有使命感,自己要主動去傳播。像我就一直生活在國外,我們樂隊去了80多個國家演出,我們的樂隊很接地氣,很國際化,演出反響都很好,但很多藝術家交流完演出完就回來,或者只是在華人圈子裡演出這樣的交流是不夠深入的。我覺得還是要衝出國門,走向世界,扎根在世界

拙見: 說說您給年輕人的建議。

果敢:我希望年輕的學子多走出去,你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其次要堅持,你可以堅持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或者一種技法。你得有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你要做一些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

本文為|拙見|原創文章

文:夏憶 排版:夏憶

文章觀點獨立,與平台無關

歡迎轉載、分享、支持

如需授權轉載請後台留言申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