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新年號“令和”背後的中國智慧與理念

中國是最早使用年號的國家,始於漢代,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後,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改朝換代,或國家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廢除年號紀年,而改用民國紀年。其間,袁世凱稱帝時使用過“洪憲”年號,愛新覺羅·溥儀在擔任滿洲國執政和皇帝時使用過“大同”和“康德”年號,但這些年號都不為中國正史認可,而公認的最後一個年號是清末的“宣統”。

日本的年號始於公元645年,第一個年號是“大化”。至今天啟用的“令和”,一共有248個年號。此前的247個年號均出自中國的四書五經等古典文獻。如剛剛廢棄的年號“平成”出自《尚書》中的“地平天成”和《史記·五帝本紀》中的“內平外成”,有“達成和平”之意。“平成”之前的“昭和”出自中國《尚書·堯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也正是在“昭和”年間,發生了讓中國人刻骨銘心的侵華戰爭,“昭和”變成了“昭戰”。

中國的年號一般為兩字,其中蘊含著一代人的美好願景,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也繼承了這一傳統。有人做過統計,在日本所有的248個年號中,被使用過的漢字僅有74個。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永”字,達29次。其次是“元”和“天”字,各27次。“治”字21次,“應”與“和”字20次,“正”“長”“文”字各19次,“安”字17次,這些字蘊含著長久、平安、美好、政通人和等意義。但願,日本今天啟用的“令和”能讓這個鄰邦恪守“和”的發展理念,為世界和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銳解漢字》今天就解解“令和”的“和”字。

梳理“和”字的流變與運用,大致作如下解讀:和,作為連詞,意思是“與”;作為動詞,表示應和或攪和;作為形容詞,表示令人滿意、皆大歡喜的狀態;同時,和也是哲學、社會學、美學的重要概念。

日本新年號“令和”雖然出自日本典籍,但“和”的文化理念也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在中國古代,“和”被列入女八德之中,“孝順和睦慈良貞靜”。在近代,孫中山等人把“和”列入新八德之中,“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作為道德範疇的“和”,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多有表述:

《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

《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漢·荀爽《女誡》:“昏定晨省,夜臥早起,和顏悅色,事如依恃,正身潔行,稱為順婦。”

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厲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

與“和”相關的常見詞語有:和藹、和暢、和好、和緩、和解、和煦、和諧、和樂、和平、和氣、和美、和睦、和暖、和藹可親、和風細雨、和顏悅色、和衷共濟、和為貴,等等。這些都是“和”的境界與狀態,家和萬事興,人和百業旺。願普天之下,一團和氣,願普天之下,人人和諧,願當今世界,和平昌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