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肝病毒感染後可以產生保護性抗體,為什麼狂犬病毒不能?

根據我國傳染病分類,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狂犬病同屬乙類傳染病。但是兩種疾病的預後卻是天壤之別。

我國是B肝大國,B肝病毒攜帶者高達一億以上。感染B肝病毒後,如果機體的免疫功能不足,使部分未被殺滅的病毒在未受損傷的肝細胞內反覆複製,導致肝細胞反覆的損害,大約會有10%的感染者,會發展成慢性B肝。慢性B肝如果能處理得當,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長期生活。

如果B肝病毒侵入人體後,機體的免疫力足夠強大,可以產生保護性抗體,而將B肝病毒完全清除。臨床上,確實存在這樣的一些人群,他們雖然沒有接種過B肝疫苗,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感染了B肝病毒,但是因為自身強大的免疫力,把B肝病毒徹底清除後痊癒。他們沒有發展成B肝,卻產生了保護性抗體。而且這種抗體比注射B肝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存在的時間要長很多。

狂犬病則不同,一旦感染狂犬病毒,自身一般不會產生保護性抗體,如果沒有及時進行處理,病毒侵入神經系統後,會大量複製,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病。狂犬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可5日至10年以上,甚至更長,一般為20~90天。而且狂犬病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100%。目前還沒有因狂犬病發病經救治後存活的病例。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

這還要從病毒進入人體後的路徑和反應說起。

B肝病毒(HBV)是一種嗜肝DNA病毒,主要通過血液進行傳播,其侵入人體後,首先會進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然後隨著血液循環進入肝細胞內複製,然後再釋放入血,並在肝細胞表面留下特異性的病毒抗原,使肝細胞表面的抗原性發生改變。所以,B肝病毒在血液中是可以檢測到的。

如果B肝病毒在首次進入血液後,未侵入肝細胞之前,由於機體強大的免疫力可以及時迅速產生抗體,與B肝病毒結合,並將其消滅,B肝就不會發生。

而狂犬病毒為嗜神經性病毒,主要通過被嚙齒類動物咬傷傳播。狂犬病毒進入人體後,並不會進入血液,而是直接侵入傷口周圍的神經細胞中,在其中潛伏、複製。所以在狂犬病的早期,病人會出現咬傷部位的「蟻行感」。因為狂犬病毒不進入血液,不會形成病毒血症,所以沒有給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的機會。只能任由狂犬病毒在神經系統中肆無忌憚地複製、傳播。

狂犬病毒在入侵人體的"司令部"--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前,並不會發病,會產生一些輕微的周圍神經系統病變的癥狀,因為癥狀輕微或不典型,容易被忽視或誤診,等大量的狂犬病毒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後,便會出現恐水、高度興奮、恐懼不安等典型癥狀而發病。咬傷部位的不同,也決定了潛伏期的長短。相對來說,下肢的咬傷,比上肢及頭面部的咬傷潛伏期要長。

侵入方式和傳播路徑的不同,決定了這兩種乙類傳染病的不同預後。人體的免疫系統好比我們自己的「軍隊」,如果我軍連「敵軍」都找不到,這仗還怎麼打?肯定必輸無疑。

最成功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種病毒隔離在身體之外,或在入侵的初期就把它們消滅掉。這要從控制源頭和強化自身防衛做起,隔離病毒和注射疫苗是目前來說最為有效和經濟的治療手段。

毛醫生在線,專業關注大眾健康。如果您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留言討論。了解更多醫學科普文章,請點擊關注,或搜索「毛醫生在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