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沈建光:從大數據看一線城市都市圈的結構特徵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沈建光/文基於大數據的城市人口遷移分析可以為觀察中國城鎮化路徑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在上篇文章《大數據看中國都市圈人口遷移》中,我們提到,儘管基於京東大數據觀察,當前一線城市已經出現了人口流出的現象,但這並不值得過於擔憂,並非意味著中國城鎮化紅利的消失。相反,在觀察到一線城市人口流出的同時,中國城市都市圈已經悄然形成,特別體現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說明中國城市群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承載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一個新的增長極。

本篇人口遷移報告,我們致力於觀察一線城市都市圈的結構特徵,通過比較發現,雖然京津冀的城市集群效應弱於長三角與珠三角,但北京的人才遷出地並不僅集中在北京周圍,形成城市集群,而是對全國具有異塵餘生效應。除此以外,本文還呈現出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都市圈人口流動的其他結構性特徵,值得討論。

1、一線城市中,北京對全國的異塵餘生能力最強上海、廣州、深圳遷入來源最多的城市是北京。根據京東大數據不難發現,一線城市中,北京吸引遷入人口主要來自一線城市,即上海、廣州、深圳分別位列北京遷入人口的前三位,而結合我們在文章《大數據看中國都市圈人口遷移》報告中提到的,上海、廣州和深圳的人口遷移情況來看,這三大一線城市的遷入人口最多的來源地均為北京,說明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對全國的異塵餘生能力最強。

北京城市集群效應弱於長三角與珠三角。從北京遷出的情況來看,相對於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城市集群效應,北京人才遷出地並不集中在北京周圍,而是異塵餘生全國。體現在,北京的主要遷出城市前十名中,上海、深圳、廣州、成都、武漢、西安、重慶都位列其中,佔據七席,唯有廊坊、天津、保定屬於京津冀城市圈。

北京之所以對其他城市形成明顯的異塵餘生,或與北京重點大學雲集,高端人才(211工程高校)數量和研究生的畢業生數量,均遠超其他三大城市相關。即大量的優秀高學歷畢業生畢業後會在諸多一線城市就業,形成北京對全國人才輸送的獨特現象。當然,由於京東客戶的客單價顯著高於其他網絡電商平台,高端人口流動情況也相應更容易被京東大數據變化捕捉到。

圖表 1 北京遷入人口主要來來自於一線城市,遷出城市異塵餘生全國

資料來源:京東數字科技

2、上海對高學歷和高淨值人群的吸引力較強

基於京東大數據,我們發現,在一線城市的遷入人口中,上海高學歷人口的比例最高,碩士佔比為13%,本科佔比58%,分別高於一線城市中北京、廣州、深圳的水準,說明一線城市中,上海對高學歷人口最具有新引力。與此同時,從購買力維度來看,亦能發現,遷入上海的人群中,高購買力人群與中高購買力人群同樣是一線城市中佔比最高的。

上海對高淨值人群的吸引力在一線城市中較強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可以相互佐證。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一線城市中,上海的消費市場規模最大,2018年上海社會零售總額1.27兆,超過北京和廣州的1.17兆和9.26兆,是深圳市場零售市場規模的2倍有余。同時,從四個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準來看,2018年上海也以6.4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北京、廣州以及深圳的水準。

上海對高淨值和高學歷人員吸引力較強,或與上海國際化程度較高、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產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高端化等因素有關。根據《2017年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報告》,結合國際人才規模、結構、創新、政策、發展和生活六方面的評估,上海在中國大陸區域內排名第一,是對國際人才競爭力最強的區域。

圖表 2 從學歷維度看一線城市人口遷入 圖表 3 從購買力維度看一線城市人口遷入情況

資料來源:京東數字科技

圖表 4 一線城市中上海零售市場規模最大 圖表 5 一線城市中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

資料來源:京東數字科技

3、深圳對人才的吸附能力較強

從遷出人口的學歷維度來看,深圳是一線城市中,本科以上學歷遷出人口最少的城市,體現了較好的人才粘性。我們認為,這或與近年來深圳發展迅速,科技產業對人才吸附力強,且從人才政策、社會保障政策方面對外來人口友好有關。

深圳過去20年裡已逐步成為中國主要的高科技產業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華為、騰訊、中興等IT類標杆企業扎根深圳形成了巨大的人才吸附力。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白皮書(2018)》,目前粵港澳地區35家獨角獸企業(包括超級獨角獸和獨角獸)估值總和為1063億美元。而從區域分布來看,粵港澳地區獨角獸企業中有22家聚焦在深圳,佔粵港澳大灣區獨角獸企業總數量的62.9%,深圳獨角獸企業總估值佔灣區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的83.3%,在高附加值產業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地位。

從深圳遷出城市來看,人口流出最多的區域是東莞,結合流出人口的職業結構來看,IT行業和製造業是相比於一線城市最多的兩個行業。一方面,2018年IT行業人才外流或與同期深圳華為研發等部門從深圳到東莞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一直以來,東莞借助毗鄰港澳和僑鄉的優勢,大力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建立了龐大的製造業集群,而近年來東莞又大量承接了深圳外溢的製造業。

圖表 6 從學歷維度看一線城市人口遷出情況

資料來源:京東數字科技

圖表 7 從職業維度看一線城市人口遷出 圖表 8 東莞製造業佔比高於深圳

資料來源:京東數字科技

4、廣州、深圳資源優勢互補,人才差異化發展

根據京東大數據分析,在26-35和36-35這兩個年齡段,即勞動人口中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勞動技能的“中堅力量”,我們發現深圳遷入人口中,來自廣州的“中堅力量”人口最少。而且,在學歷方面,高學歷(碩士以上)人口來自廣州的也最少,說明廣州、深圳之間人才粘性較高的特點。

雖然廣州和深訓同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樞紐城市,但從人口聯繫強度來看,廣州、深圳人口強度最高,就業吸附力較強,吸引的“中堅力量”更多的是來自其他城市的勞動力,而非兩個城市之間的互動。即廣州的“中堅力量”勞動力淨輸入主要來自佛山,而深圳主要來自惠州和東莞。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或與兩個城市的功能定位有所差異,優勢互補相關。

在深圳,IT、金融、科技企業不勝枚舉,且具備很強的薪酬競爭力。深圳雖然是創業者與冒險家的樂園,但高房價使得一般收入群體難以承受,而廣州的房價在一線城市中最低,外來人口進入的門檻較低,對大型製造企業來說,生產和生存的成本比較低,這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進入。

圖表9從年齡維度看一線城市遷入深圳的情況 圖表10從學歷維度看一線城市遷入深圳的情況

資料來源:京東數字科技

綜上,基於大數據對一線城市都市圈的結構性特徵進行分析有不少有意思的發現。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僅發現北京對於全國異塵餘生能力最強的事實,也發現,上海對高學歷和高淨值人群的吸引力相對較強,深圳對人才的吸附能力較強,而廣州、深圳資源優勢互補,人才發展差異化明顯等結構性特徵。基於京東大數據進行人口遷移與城鎮化研究系列報告是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大數據創新研究中心持續跟蹤的課題,後續會推出系列報告,內容涵蓋基於二、三線城市和全國都市圈的觀察以及中國都市圈發展的推動因素研究等,敬請關注。

(作者系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封寧、張明明對本文亦有貢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