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邦以和親換和平,換成項羽得天下,根本不必為此操心

所謂和親,說穿了就是漢朝把漂亮的女人和大量的財富無償的送給匈奴。以此避免匈奴的侵略,求得和平。這種事,項羽絕對沒有任何可能性去做。

項羽是要搞分封製。我們知道:長平之戰後,僅實力大大削弱的一個趙國,就能打得匈奴滿地找牙。而秦朝統一以後,大將軍蒙恬率30大軍北擊匈奴,很快穩定了北方。可見,對付匈奴入侵,是完全有能力擊敗他的。下面我為您詳細分析。

一、和親是一種屈辱的和平,是漢匈之間的不平等條約。

漢朝單方面把美女和大量的財富無償送給匈奴,而匈奴隻來不往。漢朝通過這種方式,暫時達到了避免匈奴侵略的目的。

站在漢朝的角度,國家剛建立不久,給點好處這個惡鄰居,避免了大額的軍費支出和人員傷亡。和發動戰爭比起來,畢竟損失還要小一點。

站在匈奴的角度,本來需要發動戰爭去搶劫才能得到的財富和女人,現在漢朝主動送上了門。雖然可能比搶劫得到的要稍微少一點,但畢竟不需要自己費什麽力氣。而且隔三差五的敲敲竹杠,也是一筆相對穩定的收入。

所以,和親看上去似乎對漢匈雙方都有利。

但是,面對匈奴這個貪得無厭的惡鄰居,和親政策並不是最佳選擇,因為他沒有滿足的時候,隔三差五的還會來打打秋風,一直沒有消停,否則到了武帝朝也不會發生漢匈戰爭了。因此,只有把他打怕了,打服了,甚至消滅他,才是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項羽作為西楚霸王,不會和匈奴發生正面衝突。

假設項羽得了天下以後,他將會和周朝一樣,把天下分封為若乾個諸侯國。到那時,抗擊匈奴的主要任務,就落實到與匈奴交界的諸侯國身上。

而項羽,就會舒舒服服地當他的天下之主、西楚霸王,絕不會為此而操心,更不可能去和親。

而諸侯國,由於只是一個地方政權,既沒有與匈奴和親的資格和權力,也不可能像中央政府那樣,有那麽大的財力,可以任由匈奴敲竹杠。

匈奴這個惡鄰居,由於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完全是靠天吃飯,一旦沒飯吃,必然深入到中原腹地進行打劫。

諸侯國面對匈奴的入侵,除了打之外,並沒有其他辦法。

三、匈奴對諸侯國,並無軍事上的優勢。

戰國時期與匈奴接壤的諸侯國有秦國、燕國、趙國,這三國為了防禦匈奴,都各自修建了長城。

匈奴時不時到這三國搶掠,三國與匈奴作戰,各有勝負。

我們來看看長平之戰後的趙國,是怎麽打匈奴的?

李牧當時是趙國北部邊境的守將,他對手下的將士非常優厚,並且下令說:“匈奴如入侵,迅速退入營壘固守,有主動進攻者斬首。”

這樣過了好幾年,雖然始終消極防守,但也沒有多大損失,匈奴認為李牧膽小,趙王聽信讒言,也認為李牧膽小怯戰。把他召回。

此後,匈奴每次來侵犯,守將就出兵交戰,每次都失利,損失慘重。由於戰爭的破壞,邊境上也無法耕田、放牧。

趙王只好又請李牧出馬。李牧稱病不出。趙王派人再三催促他。

李牧說:“大王一定要用我,我還是需要像以前那樣,才敢奉命出征。”趙王答應了。

李牧到了邊境,還像以前一樣固守不出。匈奴認為李牧很膽小,但由於李牧防守嚴密,匈奴又一無所獲,邊境的官兵們平時受了優厚待遇,都有打仗立功的心願,憋著一口氣,紛紛要求出戰。

李牧這才開始了秘密戰爭動員。他準備了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勇士五萬,還有善於射箭計程車卒十萬,又讓人把大批牲畜趕到滿山遍野去放牧。

如果遇到匈奴小股入侵,李牧就假裝失敗,故意把人馬和牲口丟棄給匈奴。

單於聽到這個情況,以為趙國好欺負,就率領大兵入侵。李牧早已埋伏好大軍,從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斬殺十多萬人馬。

之後李牧又滅襜襤,擊東胡,收林胡,匈奴單於在十多年的時間裡,都不敢侵略趙國邊境。

四、劉邦征匈奴雖戰敗,並非實力不如。

匈奴作為遊牧民族,生活來源主要是畜牧、漁獵,這就造成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很大。他們日子一不好過,就會深入到中原腹地搶掠。他們采取遊擊戰的方式,選擇中原軍隊薄弱地區,搶一把就走。他們幾乎從來不與中原軍隊的主力硬扛。

因此,匈奴入侵是為了劫財,不以佔有土地為目的。漢匈雙方的戰爭並非為了爭奪領土 ,而是為了財富。

對於匈奴這種流動性的作戰,非常難以防範,維持邊境戰爭的代價是巨大的。

漢朝初期,經過連年戰爭,全國人口只有二千多萬。高祖劉邦為解決邊患,征伐匈奴,但遭遇了白登之圍,雖然戰敗,其實只是因為戰略不當,加上粗心大意,有一點輕敵,導致了失敗,並非真打起來,漢軍的戰鬥力就不如匈奴。

由於國家剛建立,各種內耗以及劉邦本人的年齡問題,所以在對待匈奴的問題上,一直尋求妥協。文帝、景帝兩朝,國家需要休養生息,和平發展,增強國力,所以在對待匈奴問題上也是忍氣吞聲,一直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家整體國力上升了,而匈奴又步步緊逼,才不得不開始與匈奴作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