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何恭親王反對重修圓明園 醇親王卻支持修建頤和園

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時,劫掠並燒毀了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滿目瘡痍的圓明園遺址,成了清朝皇族心頭永久的傷疤。

時過境遷,清朝一直就有重修圓明園的想法。

1864年,當曾國藩率領湘軍攻克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後,內務府為了討好兩宮太后和同治皇帝,提出了重修圓明園的動議。慈禧太后動了心。因為圓明園對慈禧太后來說,意味著一段美好的回憶。當年,她就是在圓明園“天地一家春”裡,受到鹹豐皇帝的寵幸。

同治皇帝親政後,也有重修圓明園的想法。在他看來,重修圓明園後,慈禧太后將搬到圓明園去居住,能夠減少對政事的乾預,自己才算真正地親政。

可是,恭親王奕訢堅決反對重修圓明園。在他看來,重修圓明園需要花費大量的經費。真有這筆經費的話,不如投入到洋務運動,用以富國強兵。只要國家富裕了,軍隊強大了,何愁沒有重修圓明園的機會?

1874年7月,恭親王率領等10名朝廷重臣,當面勸諫同治皇帝不要重修圓明園。同治皇帝哪裡見過這麽大的場面,不禁惱羞成怒,厲聲斥責恭親王:“此位讓爾,何如?”

同治皇帝這番話有些言重了,遭到了慈禧太后的斥責。當然,恭親王也並不放在心上。過一段時間,他再次勸諫同治皇帝,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勢頭。同治皇帝拗不過他,只好放棄了重修圓明園的念頭。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1886年。當時,光緒皇帝已經年滿17歲,到了完成大婚、進行親政典禮的年齡。為了讓慈禧太后頤養天年,朝廷啟動了頤和園的營建工程。頤和園原來叫做清漪園,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損毀。改名為“頤和園”,也有“頤養太和”的意思。

與1874年恭親王率領王公大臣抵製圓明園重修工程不同,這次,朝廷內外的反對聲音已經降到最低的程度,而阿諛逢迎的人卻大為上升。這意味著,慈禧太后的權力已經遠超以前。誰也不敢輕易與她作對。

恭親王哪裡去了呢?這時候,恭親王已經被罷免了所有職務,賦閑在家。頂替恭親王掌握大權的是醇親王奕譞。醇親王是光緒皇帝的生父,處事謹小慎微,對上唯唯諾諾,毫無恭親王那種殺伐決斷的辦事風格。他根本就不敢反對營建頤和園,為了討好慈禧太后,他還積極支持,不遺余力地撥款,保障頤和園營建工程的經費需求。

然而,由於財政吃緊,頤和園營建工程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怎麽辦呢?醇親王只好找到直隸總督李鴻章想辦法。李鴻章從海軍衙門裡挪用寶貴的北洋水師經費,填補到頤和園營建工程裡,從1888年到1894年,7年時間共挪用了310萬兩銀子。

不僅如此,李鴻章還動員各地督撫籌措款項,支持頤和園營建工程。各地督撫積極響應,爭先恐後籌款,總數達到260萬兩銀子。

湖廣總督張之洞最初不願籌款。李鴻章寫信告訴他:“此為功力,豈可測量?”張之洞明白這句話的意味,立即踴躍籌款100萬兩銀子。

1889年,頤和園營建工程初步完工後,慈禧太后搬出了紫禁城,來到頤和園居住。不過,慈禧太后仍然要求光緒皇帝每日到頤和園向她請安,匯報朝廷裡發生的大事,征求她的意見後才能施行,“稟白而後行”。

1898年,光緒皇帝發起“戊戌變法”。慈禧太后憂心忡忡。當她察覺“戊戌變法”即將危及到自己的地位時,果斷從頤和園回到紫禁城,重新掌握了大權。

【參考資料:《清史稿》《頤和園》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