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恭親王勸停圓明園修復工程 同治帝大怒:皇位讓給你?

1846年,愛新覺羅·奕訢與皇帝寶座擦身而過。

奕訢是道光皇帝第六子,自幼聰明伶俐,頗有才氣。在眾多皇子中,奕訢不管是詩書文學,還是武功騎射,都出類拔萃。所以,在很長的時間裡,道光皇帝一直在立儲的問題上猶豫不決,到底是立皇六子奕訢好呢,還是立皇四子奕詝好呢?

最終,道光皇帝經過反覆權衡,於1846年下定決心,立皇四子奕詝為繼承人,並秘密寫下遺詔。1850年,道光皇帝病重,自知不治,才正式打開密詔,宣布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這就是後來的鹹豐皇帝。同時,封皇六子奕訢為恭親王。

鹹豐皇帝深知恭親王的才乾,加以重用。因此,鹹豐一朝,恭親王位高權重,炙手可熱。按照清朝祖製,王爺不得進乾預政務。可是,恭親王於1853年奉旨在軍機處行走,打破了這一祖製。

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從天津登陸,繼而進攻北京。鹹豐皇帝倉皇逃亡承德避暑山莊。在這危急時分,恭親王奉命留守北京,擔任議和大臣,與英國、法國代表進行談判。

恭親王此前沒有外交談判的經驗,在外交事務上堪稱一竅不通。可他在談判期間的表現可圈可點,盡可能地維護著清廷的利益,讓這個有著200多年歷史的王朝不至於被一棒打死。談判結束後,恭親王又全力處理善後事宜。恭親王精明能乾的言行,獲得了英國、法國代表的好評。

當然,恭親王也在這次外交談判中獲益匪淺。一方面,他將文祥、桂良、寶鋆、勝保等一幫人籠絡到身邊,形成了一個新的政治集團;另一方面,恭親王通過與外國人打交道,開闊了眼界,為以後推動洋務運動打好了基礎。

這次外交談判後,恭親王與文祥、桂良上了《通籌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折》,建議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負責處理各項外交事宜。1860年12月,中國第一個專門的外事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正式成立

1861年7月,鹹豐皇帝病逝。恭親王協助慈禧太后奪得大權有功,被授任命為議政王,在軍機處擔任首席軍機大臣。不僅如此,恭親王還兼任宗人府宗令和總管內務府大臣,控制了皇族事務和宮廷事務大權。此外,恭親王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的職務,主持外交工作。這意味著,清廷的內政外交,都被恭親王一手掌握。

隨著恭親王的權力和聲望臻於頂峰,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感到不安。1865年,慈禧太后以“時有不檢”為由,免去了恭親王包括議政王在內的一切職務,大有一擼到底之勢。在朝廷大臣的求情下,慈禧太后隻免去議政王的職位,讓他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慈禧太后當然不是真的覺得恭親王“時有不檢”。她只是想通過此舉打擊一下恭親王的銳氣,讓他馴服於自己的權利。

就連年輕的同治皇帝,也不時敲打一下恭親王——雖然從輩分上來看,他是自己的叔叔。

我們知道,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曾經火燒圓明園。英法聯軍退兵後,清廷一直考慮重新修建這座皇家園林。同治皇帝親政後,也一直有這個想法。

但是,恭親王反對重新圓明園,他覺得不如將重修圓明園的費用投入到洋務運動,富國強兵,豈不更好?1874年7月,恭親王等10名朝廷重臣當面勸諫同治皇帝不要重修圓明園。同治皇帝大怒,厲聲斥責奕訢:“此位讓爾,何如?”(我這個皇帝位置讓給你,怎麽樣?)

恭親王臉上一陣青一陣白,場面十分尷尬。誰都知道,當年他還真是差點當上了皇帝。

不過,恭親王當了24年親王,在政壇上見慣風雨,早就波瀾不驚了。過了一段日子,等同治皇帝的氣消了,他繼續勸諫,搞得同治皇帝哭笑不得,最後只好放棄了修複圓明園的計劃。

【參考資料:《清史稿》《奕訢年表》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