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7%的人常提筆忘字,如何化解“漢字書寫危機”?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方方正正的漢字,就像一根縫合人心的看不見的魔線,使中華得以成為中華”,紀錄片《漢字五千年》總編導劉軍衛感歎道。

兒時常誦讀的詩句“杏花春雨江南”,這六個方塊字,一讀起來就好像飄來淡淡杏花香,在淅淅瀝瀝的雨中,這花香似乎也更乾淨了些,水墨般的江南詩情也不由得湧上心頭,一切花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漢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在漢字的世界裡,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這也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秘密。

畢加索曾說“假如生活在中國,我將會是一個書法家而不是油畫家”。漢字也是世界上唯一能被稱之為藝術的文字,不求表現,去盡鋒芒,爐火純青,淡定從容,是漢字書法美學的最高境界。漢字形體結構的均勻、對稱、平衡、向背、俯仰、穩定等特點,以及用筆的疾澀、輕重、方圓、藏露等,使得書寫者的用意與筆法能夠和諧地表達出來,而成為一種藝術,一種人與漢字的藝術。

在專門研究書法史的中央美院劉濤教授看來,這種方方正正的寫法,正是中國古人所追求的客觀美——穩重、端莊、平衡對稱,有一種周正之美。雖然後來有了“龍飛鳳舞”的草書,但每個朝代的正體字,仍然沿襲著工整的書寫模樣。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都寫得規規矩矩,在當時寫字是件極其莊重嚴肅的事。

從甲骨文開始,漢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漢字一字一方格的特點已經完全成形了。此後,春秋戰國時從篆書到隸書,漢字完成了一次飛躍,表現在字形上,就是從以前的圓潤瘦長,變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塊字,最後成為了我們每個人兒時的書寫記憶。

最早的漢字書寫學習,通常是寫自己的名字。很慎重地,拿著筆,在紙上,一筆一畫,端端正正地寫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寫自己一生的命運,凝神屏息,不敢有一點大意。稍有不慎一筆寫壞了,歪了、抖了,就要苦惱不已,然後繼續一筆一劃地重新來寫,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童年的書寫,也是最早對“規矩”的學習,“規”是曲線,“矩”是直線;“規”是圓,“矩”是方。大概只有漢字的書寫學習裡,包含了一生做人處事漫長的“規矩”的學習。學習直線的耿直,也學習曲線的婉轉;學習“方”的端正,也學習“圓”的包容,這也是一生中都要琢磨的。而從初的記憶是漢字,是古人對於世事百態的感悟,在漢字的一筆一畫地自然生長了,長在中國人的心裡。

東亞文化的核心價值,其實一直在漢字的書寫中。而寫字,不止是一種修行。作家蔣勳說,“每一次磨墨,都像是找回靜定的呼吸的開始。磨掉急躁,磨掉心虛的慌張,磨掉雜念,知道“磨”才是心境上的踏實。我用毛筆濡墨時,那死去的動物毫毛仿佛一一復活了過來”。

漢字書寫,不僅在指腕之間,甚至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更是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只可惜這種古老的藝術逐漸被人漠視了。

如今大部分人,可能都忘了兒童時書寫名字的慎重端正,一絲不苟,龍飛鳳舞的,一點也沒有寫出漢字該有神韻,甚至常寫錯別字,電腦手機普及後提筆忘字更成了常態。一項針對書寫的調查結果顯示:37%的人經常提筆忘字,甚至很多不難的字都忘了怎麽寫;22%的人要寫字時首先想依靠的是電腦,而不是筆;16%的人覺得除了名字寫得還行,其他字基本沒法看;13%的人去外面聽課或者開會,最怕的就是記筆記。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書法的生命力在於書寫,漢字的魅力通過書寫才能展示出來,技法之外,每個字都是有氣運、有情感、有意境,只有一筆一筆寫好,像最初寫自己的名字一樣慎重端正,心底自然感知到漢字的歷史文化,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