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天庭是職場,是誰毀了申公豹的職業生涯

小佛爺說

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自上映以來,口碑和票房都一路飆升。不過人們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哪吒和敖丙這對擁有主角光環的CP上,卻少有人關注性格鮮明的申公豹,他的經歷對人們同樣具有啟發性。

“所有人都對我的出身抱有成見”,這大概才是申公豹心中最大的成見。而被成見禁錮的申公豹,放棄了自我成長,也斷送了他在天庭的職業生涯。

《哪吒》那麽火,我想聊聊申公豹。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申公豹對著敖丙喊,在那一瞬間,這個反面角色竟讓人生出些許同情和憐憫,因為人人都體會過,要搬開那座大山是有多麽艱難。女孩子數理化就是不如男孩子,紋身金鏈子一定是黑社會,運動員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著名的行為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認為,即使經過培訓,試圖戰勝個人偏見的行為也是徒勞的。他認為,人類天生過度自信,所以會倉促得出結論,並做出下意識的判斷。

申公豹所抱怨的成見,也是其中常見的一種——出身歧視。申公豹堅信,他修仙學業上的受挫,天庭職業生涯的艱難皆是因為他的出身不夠優秀。然而,這也是一種最常見的歸因思路,面對失敗,人們最容易接受的就是自己運氣不好,或者沒有被公平對待,比如出身“被成見”了。羅塞塔和密歇根大學的同事莉·托斯特(Leigh Plunkett Tost)在心理學文章《理解社會不平等》中討論了這一現象。總體來說,將不公平描述為某些群體的特權(而非損害其他群體的利益)會讓人們產生防備心理——我擁有的難道不是自己努力才得到的嗎?這樣的認知會讓我們刻意回避問題,而不想修正問題。

這種將成功的原因歸為努力和才華等主觀因素,將失敗的原因歸於運氣等客觀因素的心理被稱為歸因偏差。“所有人都對我的出身抱有成見”這大概也是申公豹心中最大的成見吧。而認定了自己“被成見”的申公豹,放棄了自我成長,他在天庭的職業生涯自然也無以為繼。

我當然不是要替天庭辯護,事實上,對員工抱有成見或偏見是對員工積極性、敬業度最大的損害,也是對員工成長、成功最大的障礙。這種現象職場之中比比皆是,比如:人們普遍認為女性缺乏談判的意願或能力;她們不夠自信;並且欠缺冒險精神。隨著這種觀念的流行,這些缺點便成了女性在職場上低男性一等的原因。

但對男女差異的眾多研究都不支持這些觀點。以談判為例。一次又一次,我們聽說女性不擅長談判。她們“太容易”讓步,“人太好”或“太願意合作”。但研究結果恰恰相反。延斯·馬澤(Jens Mazei)和同事最近分析了超過100項研究,調研兩性參與辯論結果是否不同,發現性別在辯論中的差異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總之,雖然女性成就不如男性的原因一遍遍被重複和提及,但大量證據都與這些流行的迷思相左。

員工在職場中能取得成長和成功的多少,部分取決於他們獲得的機會和待遇。多項研究證明,女性對獲得關鍵信息和支持的人脈網絡參與較少。換句話說,不是女性不自信、缺乏冒險精神,而是組織認為“女性就是那樣”,而沒有給她們相應的資源和機會。那麽我們是否可以認為,但凡女性在職場不夠順利時,就是組織的成見或者偏見造成的呢?當然不能。我們既要打破組織對員工的成見,也要打破我們自己對職場的偏見,才能在職業生涯中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哈佛商學院教授弗蘭西斯卡·吉諾在《再造學習型組織》一文中指出,關注成功、過快行動、融入主流和依靠專家這4種偏見,阻礙了組織和員工的成長和發展。

偏好成功

組織領導者可能會說,從失敗中才能汲取教訓,但他們的行為卻流露出對成功的推崇。關注成功毫不為奇,但他們往往過度關注成功,這給組帶來4大挑戰:1,害怕失敗。失敗會引起一系列痛苦情緒,比如受傷、氣憤、羞辱、甚至抑鬱。於是多數人都避免犯錯,而當我們真的犯了錯,總會試圖掩人耳目;2,思維模式固化。持固化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智力和能力基本是天生的,你要麽有,要麽沒有;3,過於看重過往業績。領導者在做雇用和升職決策時,經常過度重視業績,卻相對看輕他們學習的潛力;4,歸因偏差。人們通常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努力工作、聰穎或技能,卻不承認運氣成分;遭遇失敗後,他們則稱運氣不好。

領導者亦可用四種方法一一擊破:為失敗去汙名化。領導者必須反覆強調失敗是學習的機會,不必為此感到難堪或擔心受到懲罰;支持並教導成長型思維模式;雇用和提拔員工時要考慮到他們的潛能;利用數據驅動法找到成敗原因,避免歸因偏差。

偏好行動

在面對組織中某個問題時,多數管理者會選擇采取行動。你會工作更努力,花費更長時間而且給自己施加更多壓力。有時不采取行動是最佳方案,但你會為了心安而采取行動,即使效果適得其反。這產生的兩個問題是:1,疲憊。疲憊的員工往往由於太勞累而無法學習新知識或應用所學;2,缺少反思。總處在工作狀態讓員工沒有時間反思他們工作的可取和不足之處。

領導者要學會有張有弛,在時間表中添加休息時間,鼓勵員工休息、休假並以身作則;領導者還要鼓勵反思,並為員工規劃出單獨用於思考的時間。“不要為逃避思考而讓自己忙起來。”某位睿智的導師曾這麽說。

偏好主流

我們加入某個組織時,自然而然地會想融入主流。但這一傾向也給學習帶來兩大挑戰:1,相信我們需要遵守規定。我們在年少時就發現,通過遵守社會和組織規範,就能得到切實好處;2,員工不能發揮優勢。如果員工以為組織對某些行為有規定並照章辦事,他們就不太可能做回自己並發揮優勢。領導者應鼓勵人們培養自己的優勢,並讓員工知道公司珍視直言不諱的員工。

偏好專家

自20世紀初開始,科學管理運動思潮帶來一種檢驗組織運營方式的嚴密方法。但該方法在實踐過程中強化了專家能提出最佳改善意見的觀點。如今公司需要改進時,仍詢問顧問、工業工程師以及六西格瑪團隊等專業人士。但對專家的偏好帶來兩大挑戰:1,對專業知識的看法過於狹隘;2,一線員工很少參與解決問題。通過鼓勵員工自己解決影響到他們的問題;傳授員工不同的經驗,以及給員工使用自身經驗的權利,組織能有效地避免對專家的慣性依賴。

在職場之中存在著各種偏見,組織應當擔負起破除偏見的重要責任,一個人很難在充滿偏見的環境中成長、成功。你看天庭因成見而管理不利,龍族對組織已經喪失了最後的信心,一場抗爭之戰即將開幕了。

李源|文

李源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編輯總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