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所謂的市場天花板就是用來打破的

導 語

《哪吒》的成功,完全是因為它自身過硬的品質,所有的天時地利,所有的運氣,其實歸根結底都是一種實力的體現。

作者|南如珉

來源|犀牛娛樂

對於《哪吒之魔童降世》(簡稱《哪吒》)來說,它存在的意義,就是要打破偏見!

早知它會是至少20億的體量,但隨著勢態的越發不可控,才發現真相遠遠沒有想象的那麽簡單,終究還是被它驚人的走勢給嚇到了。接下來迎接它的,將是一個又一個高峰,甚至30億體量已經完全打不住。

突破性,助力《哪吒》衝擊35億!

儘管早就知道《哪吒》將是一部大爆款,將是20億起步的作品,但依然還是低估了它在增量市場的表現,在如此高位的單日表現之上,還能有著極其驚人的票房曲線,這是《戰狼2》之後的首例,其工作日的穩定表現,已經遠遠超過了去年同期的神作《我不是藥神》。

貓眼9.7分,歷史第二(院線),淘票票9.6(院線),歷史第一,足以證明了《哪吒》在觀眾層面有著神級般的口碑,單論觀眾口碑層面,歷史中也僅有《摔跤吧!爸爸》、《戰狼2》能夠與其媲美,而這種口碑也完全轉化為一股強勢的能量,直接席卷了市場。

周六2.3億,周日2.87億,逆跌幅度高達25%,逆跌值達到6700萬,這是連《戰狼2》都未曾達到的數據。而工作日接連保持在1.86億的高位輸出,讓它已經早早鎖定了30億+的體量,接下來工作日的表現,將決定最終能否達到40億量級。顯然,不論任何層面,《哪吒》都將被載入史冊。

發酵如此之快,《哪吒》打破了所有的慣例。這次《哪吒》最大的變化在於,三四五線的發酵速度遠超預期,自周一起,三線以下的速度就已經超過了一二線,市場佔比也在逐步提高,這也代表著增量市場在如此快速的接納一部國產動畫,這是非常難得的。

縱觀《哪吒》一路的突破,它的路數其實跟四年前的《大聖歸來》,乃至當今所有爆款的都是一致的,即突破性!畢竟國產動畫無論如何也是贏不了皮克斯、迪士尼的,它們距離《瘋狂動物城》、《尋夢環遊記》存在著檔次上的差距,而且短時間根本無法超越。

但觀眾的用腳投票,絕不是品質上的橫向對比,而是在於突破性,那種遠遠超出預期的驚喜感,才是真正能夠俘獲觀眾的武器。正如《流浪地球》票房遠遠超越神作《星際穿越》,基於觀眾的視角,好萊塢做出《星際穿越》很正常,是預期之內的事,但國內做出《流浪地球》,卻是遠遠超出想象的事。

同樣的道理,這種遠遠突破預期的驚喜感,讓《哪吒》票房超出《瘋狂動物城》兩倍之多。它真正打破了觀眾的印象,而這種現象疊加在“時無英雄”的暑期檔,讓觀眾在暑期上半場無片可看的情況下,實現了一個徹底的發泄,大大加速了《哪吒》的發酵速度。

《哪吒》的成功,完全是因為它自身過硬的品質,所有的天時地利,所有的運氣,其實歸根結底都是一種實力的體現。因為對於電影來說,根本不存在什麽巧合和運氣。考慮到它作為一部動畫,閱聽人寬度不及真人電影,因此這份數據更加來之不易,但正是靠著這種品質和突破性,形成了一種逆天改命。

我命由我不由天,去他的天花板

映前看到很多人持有天花板的觀點:“中國動畫天花板也就10億-15億!”《哪吒》的出現,讓那些蒙在鼓裡的人們再一次看清了,目前的內地市場,完全是天高任鳥飛,壓根就沒有天花板。

對於電影市場來說,有著太多的謬論禍害人,不論是IP價值、票房號召力、粉絲決定票房都是明顯違背電影市場邏輯的。有些人自始至終都被這些謬論所籠罩。市場的真相絕不會有多個論點,絕不會十部爆款催生十個道理,因為它只有一個道理。

而近年來,以上那些歪理邪說已經慢慢被一個個爆款打得體無完膚,市場的真相一再的被暴露出來,而這種行業的透明,讓以往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驟減,因此忽悠難以維系,市場越發理性,越來越多的從業者了解了市場的基本邏輯,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但依然,還是存在著各種謬論和偏見,而最著名、最能傷害行業的,無疑便是臭名昭著的市場天花板論!因為這種完全不懂市場的偏見,導致大量的類型無法進行、大量的好項目無法面世。可怕的是,如今抱有這種偏見的人,依然要佔據絕大多數。

偏見,是人們心中的一座大山,真的正如《哪吒》裡所說的一般,而這種偏見,真的是體現在行業中的方方面面。“國產動畫是拍給小孩看的”,將觀眾心中那座“偏見”大山移開太難了。項目被拒絕,“這種類型天花板太低”類似的理由比比皆是。

而那些真正的超級爆款,哪一個不是在偏見的逆風前行?哪一個不是所謂的天花板太低?

人們很容易將天花板跟票房最高者混淆,它們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目前的大家對市場的認知太少,不清楚市場和觀眾的邏輯,總是將票房最高者視為天花板持有者。懸疑片、驚悚片票房最高者4億,那麽天花板就是4億,諸如此類,這種錯誤的認知是非常可怕的。

《戰狼2》,因為天花板論,上映前普遍認為它上限8-10億,帶著有色眼鏡;《我不是藥神》,天花板論將它死死壓住,“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拍到極致也就5億吧?”這是絕大多數業內的見解。《流浪地球》,“國產科幻片,能行嗎?能有10億票房?”

《我不是藥神》在後期融資時,光筆者就知道有三家公司放棄投資,而《流浪地球》若不是吳京的6000萬進账,顯然是無法完成最後的效果。這些融資難,這些偏見,都是來自對電影市場嚴重的知識匱乏,源自天花板論根深蒂固的毒害。

其實有一個最起碼的邏輯,天花板是行業發展到頂端的產物,行業處於發展中階段,怎麽可能會存在天花板呢?好萊塢確實是存在天花板的,因為它早已經發展成熟,達到了瓶頸狀態,可內地市場市場化不足20年時間,距離那個飽和度還有太遠的距離,站在半山腰,是完全無法理解山頂上的風景的。

拿目前國產電影來說,其實沒有任何一部電影真正觸碰到天花板,哪怕《戰狼2》都沒有,它僅能代表當下,僅能代表它的內容和類型匹配到了50多億。因為行業一直在進步,市場一直在擴張,只要具有突破性的品質和情緒表達,天空才是市場的極限。

哪怕就放眼當下,依然有90%的類型片未曾觸及到天花板。沒人會信現實題材劇情片能賣到30億,沒人信動畫能賣到40億,因為有天花板理論。可是接下來,依然沒人會信懸疑片、體育片、恐怖片、戰爭片會達到30億、40億,甚至50億。這些後知後覺的人,只能等到親眼見證才肯死心。

《哪吒》的出現,是又一次突破大眾認知的事件,它不僅挽救暑期檔於水火,更是將市場的真相再一次戳穿。雖然當下的偏見中,類型的限制、天花板的成見,困擾著大部分項目,但決不能認命,必須得有堅持和判斷,正如《哪吒》一樣,才能把所謂的天花板捅爛。

誰說國產動畫不能賣座?誰規定的國產動畫不能賣座?我的命我自己說了算,這才是電影的本質,短短20年怎麽可能就存在天花板。偏見這座大山被《哪吒》徹底的推翻,真的是比電影本身還精彩的橋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