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端午舊事:探尋記憶裡的香包艾草沐蘭湯

現代的人們往往有一種“複古”的情節,總是覺得小時候的傳統節日更有意思。回想兒時,每到端午佳節,男女老少都要帶上各式各樣的香包,有些大人感覺太幼稚,就隨手掛在小孩子的身上。自己小時候的一件樂事就是在端午收集各種花花綠綠的香包。

艾葉飄香,彩繩鈴鐺,人們的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尤其是到了吃粽子的時候,全家人圍在一起,腰間或胸前佩戴著精美的香包,手捧奶奶親手做的粽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和家人一起享受節日的快樂。或許這是科技所不能帶來的,因為如今的我們,可能更多地關注朋友圈裡別人的生活。

說起香包,在甘肅慶陽地區或許可以找到一些曾經的記憶。這座以香包聞名的西北小城至今還保留許多傳統的香包製作方法。它有很多的名字,比如荷包、香囊、容臭等等,而在慶陽人的方言中,更多的把香包叫做“搐搐”,或者“耍活兒”。當地的香包的確很精美,有的用五彩絲線纏繞而成,有的用各式碎布拚湊而成,上面還會縫製各種動物、植物圖案作為紋飾,形狀各異、大小不等。裡面的香料更是非常講究,採用白芷、甘松、山奈、排草、川芎、等中草藥製成,戴在胸前既香氣撲鼻,又能阻止蚊蟲叮咬,去除毒害。

香包的製作和佩戴,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這就不得不提到與端午有著緊密聯繫的楚國大夫屈原了。在其著名的《離騷》中“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這裡面的江離(蘺)、辟芷、秋蘭均為香草,由此這句詩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把江離、辟芷、秋蘭這些香草縫製在一起,就可以佩戴了。

到了唐代,當時的人非常喜歡佩戴香包,香囊一度成為貴族身份的象徵。陝西歷史博物館保存著一件非常有名的藏品: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外壁用銀製成,雕刻及其精美,整體呈圓球形,通體鏤空,裡面的兩個半球以子母扣相套合,一半用來儲存香料,一半放置炭火進行烘烤,使其散發濃鬱的香味,既可以顯示高貴的身份,又能隨身攜帶,起到消災辟邪的功用。

當然如此精美的藝術品普通人肯定佩戴不起,一般的官員和長安城普通老百姓就佩戴著用布帛製作的荷包,裝以香料,這一習慣還隨著來唐的日本遣唐使流傳到日本,並且流傳至今,在日本正倉院的出土文物中,還有當時從中國帶回到日本的香料。

到了明清的時候,香包的使用就非常普遍了,甚至還成為愛情的信物,這在《紅樓夢》一類的明清小說中有著非常多的體現。

作為愛情信物的荷包,多由女方送給男生(畢竟沒有幾個會做荷包的男性)。在對於清代世俗生活的非常寫實的小說《紅樓夢》裡,林黛玉就向賈寶玉贈送過荷包。在第十八回“林黛玉誤剪香囊袋,賈元春歸省慶元宵”中,在大觀園建成慶祝之時,賈寶玉終於找到機會在眾人面前一展才華,題詩做句讚歎大觀園巧奪天工的精妙構造,引得賈政非常高興,並且對其讚賞有加。這使得經常使得父親不滿的寶玉及其高興,當眾小廝前來祝賀時,寶玉將自己身上的財物裝飾都解下分給了眾人。敏感的黛玉看到寶玉真的把所有外在物品全送人了,自然也包括她贈給寶玉的荷包,因此黯然神傷,生氣流淚,並且賭氣說道:“你明兒再想我的東西,可不能夠了!”這時寶玉解開自己的衣服,原來他將黛玉贈予他的荷包戴在衣服裡面,在一番勸說安慰之下,林黛玉才和好如初。這個小故事一方面體現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敏感心思,另一方面也可見男女之間贈送荷包的重要象徵意義。

香包不僅可以作為愛情信物,也可以作為普通的禮品贈送給友人,甚至皇帝把香包作為賜品賞給大臣。根據清人《嘯亭續錄》當中的記載,在乾嘉時期,每年年終之時,皇帝身邊的禦前大臣都會被賜予一個“歲歲平安”的荷包,由於宮廷的引導,這種習俗在民間成為了風尚。官場上,上對下的賞賜,下對上的進貢都少不了荷包的身影,要是能得到皇帝單獨賞賜的荷包,更是對其這一年功績的肯定和至高無上的榮耀。

佩戴香包不僅具有裝飾的功用,還有祈福求平安的吉祥寓意。古代的佛教徒甚至會向佛塔敬獻香包,在慶陽華池縣雙塔寺考古發掘當中,出土“千歲香包”,香包上的刺繡圖案是變形的梅花、荷花及纏枝花,按照佛教的教義,寓意著佛教中的西方極樂淨土。這是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相結合的典型范例。

我們將視野再轉移到端午節本身,祈福也罷、愛情信物也罷,香包這些功用都是在悠久的歷史中延伸出來的。就香包在端午節的作用而言,它其實是一種衛生保健的作用,農歷五月五又被稱作“毒日”,氣象轉盛,蚊蟲滋生,香包中的中草藥就是為此而保護人體健康而設計的。尤其是小孩子,免疫力水準較低,容易受到蚊蟲的侵擾,大人就把香包縫製成各色動物的樣式,這樣既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也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能夠一直佩戴在身上。雖然是非常小的一個細節,也是我們古民先祖智慧的體現。

除了香包之外,之前過端午的時候,門前懸掛艾草,有的地方使用菖蒲,用來驅毒辟邪,保一家之平安。同時在端午正日煮蘭湯沐浴,以祛病禳災,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洗浴之風,是一種非常良好的衛生習慣,後來在燒水之時加入香蘭,既是一種陶冶情操的享受,又能起到保健防疫的作用。

戴香包,懸菖蒲,插艾草,沐蘭湯這些古代端午的習慣,在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之下,人們其實更多的是心嚮往之而力不足。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之下,現如今的人們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準備這樣一個節日。能夠隨便買上幾個粽子,與家人一起吃一頓飯就已經是很“完美”的一個節日了。所以,現在經常回憶小時的節日,與其說是想念當時的氛圍,那種單純的樂趣,更多的是對當下生活狀態的反思,想讓時間慢一點罷了。

撰稿/素白【讀史品生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