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個人飲食習慣與結直腸癌的關係有多大?

結直腸癌是人類主要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 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 治癒率未見明顯提高。因此, 有必要對大腸癌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學進行研究。

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有很多,我列最主要的幾種就行了。

?年齡因素

年齡在疾病的發病因素和流行趨勢中佔據重要地位。年齡超過40歲, 大腸癌發病危險性輕微增加, 50歲危險性明顯增加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在結直腸癌中的作用是明確的。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 結直腸癌家族成員發病率明顯高於一般人群, 家族遺傳所導致的結直腸癌癌佔大腸癌發病總人數的15%~20%

?運動

經常進行體力活動是結直腸癌的保護因素。一方面體力活動能使腸道的隨機無推進作用的分節運動減少,而使有效腸蠕動增加, 另一方面體力活動能促進攝護腺素分泌, 攝護腺素刺激腸蠕動, 腸蠕動加強,可縮短腸道糞便通過時間, 減少腸黏膜與糞便中致癌物的接觸。

?下消化道疾病

包括慢性結腸炎、腸息肉等。潰瘍性結腸炎和腸息肉與結腸癌關係密切,病變廣泛、病程在10年以上的潰瘍性結腸炎和有結直腸息肉病史者,發生結直腸癌危險性增加。

?社會心理因素:

在惡性腫瘤的發生中, 社會心理因素作用不可忽視。生活中的負性事件, 如親人去世、家庭不和、工作失意、人際關係緊張等, 易造成精神壓抑。長期精神壓抑、不適應環境、不能自我調節的不良情緒、焦慮和應激反應強等所謂 C型行為模式被認為是癌症的易感行為模式。

但我今天要說的是最重要的因素

?飲食

結直腸癌是人類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 在全球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3位。我國屬於結直腸癌的低發國家, 但近年來,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飲食習慣的變化, 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

多個對結直腸癌患者患病前10年研究表明,結直腸癌患者中:高脂飲食佔64.2%,低纖維素飲食佔56.9%,存在不規律飲食或暴飲暴食習慣佔78.9%。

高脂飲食促癌機制可能為:

(1) 高脂飲食可增加膽汁的分泌, 進入腸道的膽汁被腸道細菌分解成次級膽酸, 對腸內壁隱窩產生非特異的刺激效應,改變結腸粘膜細胞形態及動力學, 促進癌細胞增生;

(2)生成的次級膽酸直接損傷腸黏膜, 刺激上皮細胞的增生,引起DNA損傷和直接干擾DNA代謝;

(3) 可能抑製腸粘膜固有層淋巴細胞增生, 降低免疫機能。

這可能與有膽囊切除手術史使大腸癌的風險提高有關,原因是膽囊切除後,肝臟分泌的膽汁直接進入腸道,而肝臟是每時每刻都產生膽汁,長時間的膽汁刺激腸道增加了患癌的風險。

低纖維素飲食引起大腸癌的可能機制為:

(1) 低膳食纖維使糞便在腸道內轉運時間增加, 延長致癌物與腸粘膜作用時間, 也增加了腸道細菌產生或轉變致癌物質的機會;

(2) 纖維素能影響腸道對致癌源和促瘤因子的吸收和分泌。

月均消耗較多的油炸、煙熏、炙烤、醃曬鹽漬食物也是結腸癌的高危因素。在醃製或熏製過程中, 這些食物中的營養素, 尤其是維生素等抗氧化物質會大量損失。同時, 醃製和臘製食品中含有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在胃或腸道中與二級胺作用, 極易生成亞硝酸胺這種致癌物質, 誘發腫瘤的發生。

此外, 經常食用糖類食物能增加胰島素抵抗的風險, 而有研究證實, 胰島素抵抗引起的高胰島素血症與結直腸癌的發生關係密切。

哪些食物能見賽證的發生呢?

非洲黑人結直腸癌發病率很低,而白人卻很高,研究發現與黑人生活條件差,他們的飲食主要以玉米、蔬菜等富含素食的食物為主有密切關係。

食物中的纖維減少可使大便量減少,腸道蠕動減慢,因此腸道內致癌物質濃度增高,致癌物與腸道壁粘膜作用時間長,就容易發生結直腸。

茶葉是中國的傳統飲品, 近年來關於茶葉對癌症預防作用的研究較多。茶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 具有抗基因突變的作用, 同時其通過抑製腫瘤細胞的黏附和侵襲運動能力來預防腫瘤侵襲, 抗癌作用顯著。

豆製品在乳腺癌、胃癌等疾病中的預防作用已在許多研究中得到證實, 大豆中的許多植物化學成分表現出抗癌性。這些成分包括植物甾醇、植物酸、皂角苷、蛋白酶抑製劑和異黃酮以及各種酚酸, 其中大豆異黃酮的抗癌效果最為顯著,研究表明食用豆製品≥3次/周是結直腸癌的保護因素。

綜上所述要減少獲得結直腸癌的風險就需要,少吃肉類、醃製食品,多運動,治療下消化道疾病,調節心理,多吃蔬菜水果,豆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