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翰森製藥掛牌首日市值破1100億港元 不差錢上市為哪般?

“不差錢”翰森製藥上市順手拿下醫藥港股市值第一,仍面臨資本市場多方面考驗。

作者:松雒

編輯:遠風

審校:一條輝

━━━━━

“藥神”翰森製藥(03692.HK)6月14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股價高開高走,盤中一度漲超49%,當天報收19.50港元/股,漲幅高達36.75%,市值1113億港元,超越藥明康德成為港股最大的藥企。此次翰森製藥以14.26港元/股的上限定價,發售5.51億新股,募集資金高達78.61億港元。

翰森製藥經營實體為江蘇豪森,江蘇豪森在醫藥行業內可謂是大名鼎鼎,其生產的格列衛,就是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神藥格列寧的仿製藥。

江蘇豪森的實控人是傳奇人物、知名醫藥女企業家鍾慧娟,另一重身份則是內地最大市值藥企恆瑞醫藥(600276.SH)老闆娘,她的丈夫正是恆瑞醫藥實控人孫飄揚。孫飄揚、鍾慧娟夫婦一直是富豪榜的常客,2018年胡潤百富榜中,以825億元的身價排在第20位。

業績亮眼,但創新藥佔比較低

據GPLP犀牛財經了解,翰森製藥專注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抗腫瘤、抗感染、糖尿病、消化道和心血管疾病六大領域。翰森製藥在中國精神疾病藥物的市場佔有率為9.2%,連續5年排名第一;在國內抗腫瘤市場排名第五;在抗糖尿病藥物市場排名第六;在國內多重耐藥革蘭氏陽性細菌抗生素市場中排名第三,市場佔有率為14.1%。據統計,2018年這六個領域的銷售額佔比超過中國醫藥市場的銷售總額的六成,增速明顯快於整個行業5年8.1%的平均增長速度。

從利潤方面來看,2016-2018年公司實現淨利潤分別為14.76億元、15.96億元和19.03億元,2017年和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8.13%及19.28%。當然,翰森製藥的毛利和毛利率更為可觀。2016-2018年實現毛利分別為50.36億元、57.30億元和71.19億元;毛利率分別為92.7%、92.6%和92.2%。

從收入來看,2016-2018年翰森製藥分別實現營收為54.33億元、61.86億元和77.22億元,2017年和2018年同比增速分別為13.85%及24.84%。治療精神疾病和抗腫瘤的藥物貢獻的收入佔了公司總收入的大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該公司主要的十三種產品產生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83.4%、85.7%、89.5%。

從銷售額來看,腫瘤藥和中樞神經藥物在2018年實現收入為19.41億元和35.18億元,合計佔當期總收入的70.7%。具體藥品上,歐蘭寧、普來樂和澤菲是公司收入的前三大主力產品,佔據2018年銷售額的56.4%,其中歐蘭寧單個藥品佔據了23.1%。

據財報,翰森製藥的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雙重增長。但是GPLP犀牛財經也發現,該公司的產品結構上,創新藥佔比不高。已上市8款核心產品和5款潛力產品,只有1款1.1類創新藥,有11款首仿藥。公司新產品布局中,預計在2019-2020年推出30款在研藥物,其中潛力藥物15款。而這15款藥品中,只有4款1.1類創新藥,還有8款潛在首仿藥。

誠然,目前我國醫藥行業絕大部分都是生產製造仿製藥,這是一個行業現象。但是,原研產品在相關治療領域需要沉澱和強行銷配置,使其面對首仿藥有天然的優勢。因此,相比較而言,首仿藥最得天獨厚的便是價格優勢。但目前在我國的消費環境,仿製藥獨有的價格優勢中也體現的不明顯。

儘管,公司布局了一批創新藥,但隨著國家藥品“集中採購”政策陸續展開,公司目前的優勢產品可能會面臨降價風險,而未來新藥能否快速填補現有藥品降價損失的收入還是未知數。

行銷支出為研發支出的近3.6倍

翰森製藥在行銷方面的投入超過公司營收的四成,而在研發上面的投入,僅為公司當期營收的一成左右。

據GPLP犀牛財經了解,2016-2018年公司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23.78億元、27.04億元和32.09億元,銷售費率分別為43.8%、43.7%和41.6%;研發支出分別為4.03億元、5.76億元和8.81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收比分別為7.4%、9.3%和11.4%。2018年的銷售投入為研發投入的3.6倍,該公司逐年增加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但較行銷方面的支出相比未免顯得太過“小氣”。

當然,企業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通過行銷方式提升產品的市場份額,這自然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在醫藥行業創新是永恆的核心競爭力。翰森製藥重行銷輕研發不只是獨家缺陷,也是我國藥企的通病。但是醫藥行業和其他行業不太一樣,它本身是關乎到民生的行業,藥品的閱聽人群體大部分為處在相對較弱地位的病人,這就需要藥企在資本逐利中多些人文關懷。

“不差錢”上市為哪般?

GPLP犀牛財經注意到,翰森製藥似乎並不差錢,不知此次巨額募資動機為何。

2016年-2018年翰森製藥分別實現營收為54.33億元、61.86億元和77.22億元;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分別為12.47億元、14.02億元、20.72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2.09億元、2.66億元、9.65億元。

此外,翰森製藥並不存在大量負債,也無任何借款,也不存在負債及擔保。

翰森製藥進行的融資也是屈指可數的。2016年2月高瓴向翰森製藥投資了14.12億港元,當時公司估值470億元人民幣。直到2019年1月公司獲得了博裕19.51億港元的融資,此時估值為650億元人民幣。可以說翰森利潤規模穩步上漲,主要來源於內生增長。

另外,翰森製藥在IPO前慷慨派息也備受關注。翰森製藥於2018年7月宣布向現有股東派息40億元,預計在未來2-3年內付清。2019年5月又進行了第二輪派息(期內90%可供分派利潤)。

公司上市大多是為了融資需要,而“不差錢”的翰森製藥難道只是因上市這個行為而上市嗎?或許就是圖個面子。

翰森製藥的業績表現確實是不俗,可也跳不出“重行銷輕研發”的行業怪圈。翰森製藥傳出高管在外兼職、附屬公司多次被當地環保局“點名”、核心產品被衛計委重點監控,瀚森製藥仍將面臨多方面的市場考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