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的自拍構圖秘籍,他200年前就發明了

德加《舞蹈教室》,1874年

19世紀,攝影術於巴黎誕生,這促使法國的畫家們最先開始了繪畫的變革。1896年,德加買了一架柯達輕便照相機,從此成為業餘攝影愛好者,攜帶相機為朋友拍照成為他的一大樂趣,相機成了他繪畫創作的極好助手。

“自拍露全臉算我輸”

2000年9月,夏普發布了業界第一部帶拍照功能的手機J-SH04,這個僅有11萬像素的內置攝影頭開啟了手機攝影的新時代。

十幾年後,拿起手機隨手一拍成了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膠片時代的儀式感被手機攝影的玩趣所取代。端端正正擺好姿勢早就OUT了,B612、Faceu軟體裡的動態貼紙才是新潮流。

當然,拍照的小心機可不僅有激萌小表情。“自拍不露全臉”也自成一派,加上小道具遮擋的自拍顯得更加俏皮可愛,特寫局部能夠避開缺陷,更好地突出個人優勢,產生一種現代版的“猶抱琵琶半遮面”之美。

取景框的勝利

掌握這一竅門的當然不僅有愛美的女孩子們,專業攝影師們更是深諳這種構圖的剪裁。這種看似忽略了畫面資訊、損失了畫面完整度,而將人物砍掉一半的影像表達,卻如文章中的“感歎號”般存在,成為攝影師強調想法的妙筆。

詹姆士·納切威戰地攝影

馬格南攝影師保羅·佩裡金在給《紐約時報》拍攝的一組好萊塢明星照片時,便放棄傳統好萊塢大片硬照的拍攝手法,另辟蹊徑地“砍掉”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的半張臉,卻完全沒有削弱主人公的光彩照人,反而展現出人物行動過程中的生動。整個畫面充滿了生活場景抓拍的自然感,使觀者仿佛闖入了小李子和凱特·溫斯萊特休息的後台,又如電影分鏡頭般充滿畫外故事的延展太空。

保羅·佩裡金《Great Performers》

當今最著名的戰地攝影師詹姆士·納切威同樣也是精於構圖的大師,他的作品更為震撼,用取景框卡住了故事的關鍵幀。他大膽地裁取空曠的街道和小男孩的眼神,仿佛讓人身臨其境地置身於戰爭一線,以成年觀者的視角與無助的小男孩對視,極少的畫面資訊達到了極大的震撼。

納切威的網站首頁上寫著這樣的話:“我是一名目擊者,這些照片就是我的證詞,我所記錄的這些事件不該被忘記,也絕不能重演。”毫無疑問,他的照片雖無聲卻振聾發聵地訴說著戰爭的殘酷。

詹姆士·納切威戰地攝影

以上兩位藝術家都選擇了捨棄一部分畫面內容,將主人公“砍掉”一半的構圖使觀者獲得身歷其境的體驗。而這種構圖形式並不是攝影師的專長,早在兩個世紀以前,一位畫家就做出了這樣偉大的嘗試。

離經叛道的先行者

在西方傳統繪畫中,主體形象總是被精心地安排在畫面的中心位置,或者通過對稱手法來營造畫面的平衡。而當我們觀看德加的碳粉畫作品時,不難對他別出心裁的構圖感到驚訝——人物分布自由,甚至聚集在一角打破對稱;視點時高時低地切換,充滿生活中常被忽略的特殊視角;甚至連構圖也是“隨意剪裁”,讓人疑惑是不是把畫裝在了不合尺寸的畫框中。

傳統西方繪畫構圖幾乎沒有出現過將主體放置在畫面邊緣,甚至對主體進行切割的表現形式,德加則正是另辟蹊徑而達到了極強的表現感染力。

驚人的大透視、奇特的角度、近景的變形、錯開中心點的構圖、砍掉前景人物的取景……被他越來越頻繁、熟練地運用著,這些突破性的手法在其繪畫藝術的成熟和風格的確立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德加的作品違反了學院派的創作信條,在人物間形成遮擋關係,甚至在邊緣隻留下人物的某些部位。他使用這些方法把我們引向視野的邊緣,一些人物看上去正在離開畫面,這也操縱著觀者在“出畫”和“入畫”之間徘徊。德加非常合理地運用了“照相機”技術,使畫面的效果增強,他運用的非中軸不對稱的創作方法並沒損害畫面的整體性。

在德加的作品中,人的身體不再是一個固定形象,而是充滿了變數,是可以延伸的有機體,不斷運動且不曾靜止。畫面跳脫了靜止的定格感,從而有了在畫框外繼續發生的可能性。而觀者則成為了畫面的“闖入者”,即便是經年流轉,也能在站在畫面前的一瞬間進入畫家營造的環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