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學一味中藥 | 珍珠草

【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拚音名】Zhēn Zhū Cǎo

【別名】日開夜閉、十字珍珠草(《生草藥性備要》),陰陽草、假油柑(《臨證指南》),真珠蘋(《綱目拾遺》),鯽魚草、胡羞羞(《廣州植物志》),老鴉珠(《福建民間草藥》),夜合珍珠(《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落地油柑、小利柑(《陸川本草》),蓇草(《南寧市藥物志》),夜合草(《江西民間草藥》),山皂角(《貴州民間藥物》),葉後珠(《四川中藥志》),油柑草(《福建中草藥》),魚鱗草(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葉下珠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夏、秋間採收,曬乾。

【原形態】

葉下珠(《植物名實圖考》)

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禿凈或近禿凈。莖直立,分枝常呈赤色,具翅狀縱棱。單葉互生,排成2列,形似複葉;葉片長橢圓形,長5~15毫米,寬2~5毫米,先端尖或鈍,基部圓形,下麵灰綠色;葉柄短或近無柄;托葉小,尖三角形。花單性,雌雄同株,腋生,細小,赤褐色;無柄或具短柄;花萼6枚;花冠缺;雄花2~3朵聚生,雄蕊3,花絲基部合生,葯室縱裂;雌花在葉下2列著生,子房3室。蒴果無柄,扁圓形,徑約3毫米,赤褐色,表面有鱗狀凸起物。種子三角狀卵形,淡褐色,有橫紋。花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路旁、田邊。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主產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性味】甘苦,涼。

①《植物名實圖考》:性涼。

②《福建民間草藥》:苦,寒。

③《南寧市藥物志》:甘苦。

【歸經】《泉州本草》:入肝、肺二經。

【功能主治】

平肝清熱,利水解毒。治腸炎,痢疾,傳染性肝炎,腎炎水腫,尿路感染,小兒疳積,火眼目翳,口瘡頭瘡,無名腫毒。

【摘錄】《*辭典》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