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林毅夫:應對危機政府應理直氣壯加強投資

  文/中國經濟50人論壇 林毅夫

  所以基礎設施應該做,而且應該政府來做。什麽時候做最好?如果政府該做的話,是在經濟發展很好的時候做好,還是在經濟疲軟的時候做?

  目前存在三個似是而非的誤區。第一個是中國不應該再搞投資拉動了,應該改成消費拉動,因為他們簡單地把投資拉動等同於產能過剩,投資拉動是不是一定就產能過剩呢?當然不,我們可以投資產業更新,我們可以投資那些基礎設施。所以簡單把投資等同於產能過剩,這是不合理的。而且從某種角度來看,反而要投資一些產業更新,跟我們處於瓶頸狀況的基礎設施,產能過剩的行業反而會減少。

  第二個似是而非的觀念就是霧霾嚴重的原因是經濟增長快。不能說經濟增長的速度跟環境沒關係,但這不是根本問題。環境汙染跟發展結構有關係。如果產業以製造業為主,製造業的能源使用密度高,排放密度也高,相對於在農業耕種階段的時候,以及在高收入階段以服務業為主的時候,環境壓力就大。在老牌工業化國家,如英國、德國、美國,當他們處於我們這個發展階段的時候環境也很差。新工業化國家,如日本、韓國、台灣,在這個發展階段的時候環境也很差,因為這是產業結構造成的。如果我們放慢經濟增長速度,那意味著我們進入高收入階段的時間要延長,如果我們不進入到高收入階段,就沒辦法把我們的產業結構變成以服務業為主。

  第三個似是而非的觀點就是基礎設施的投資。有一種觀點認為,政府既然做基礎設施投資回報率差,就不應該做。基礎設施的回報跟一般的民間產業回報有必然的聯繫。即使你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還會發現一般的基礎設施回報比一般的產業回報低,這種情況下政府該不該做?如果你要民間去做,你要給他壟斷力度。但是我們知道如果你給民營企業在基礎設施上面有壟斷的話,那對經濟發展不好。如果說不給他壟斷,民營經濟不去做,那政府該不該做,如果政府不做,你會發現基礎設施的欠債就非常多,民營企業也發展不起來。

  所以基礎設施應該做,而且應該政府來做。什麽時候做最好?如果政府該做的話,是在經濟發展很好的時候做好,還是在經濟疲軟的時候做?在經濟下滑的時候,政府來搞基礎設施是最好的時候。如果按照經濟回報率,說政府不應該做,這是妨礙我們在利用有利的資源來做穩定增長反周期的一些觀點。反周期的時候政府可以做的是基礎設施,主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大家要支持消費等,我想這些措施是很積極。如果把這些措施都用了,把我們能發揮的太空都用了,那維持7%的增長是有可能的。

  來源:長安街讀書會

  (本文作者介紹:著名經濟學家、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