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媒體:網約車需要安全整治 "滴滴該死"並不能解決問題

  網約車需要安全整治 “滴滴該死”並不能解決問題

  冰點時評

  任然  

  如果為了確保安全,就抑製對出行需求的滿足,這未免有點偷懶,也很難稱得上是真正的最優解決方案。

  ------------------------------------------------

  剛剛過去的周末,一篇《滴滴消失的第一夜》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文章講述了滴滴在整改期間全面暫停深夜服務的第一個晚上,北京、廣州、成都等多個城市出現的計程車難問題。叫不到網約車的另一面,是計程車漫天要價、強行拚車、拒載,黑車暴增等亂象明顯抬頭。

  連續出現兩次順風車安全事件後,多部門宣布對網約車平台開展進駐式全面檢查,滴滴也繼下線順風車業務後,全面暫停深夜服務。無論是相關部門的介入程度之深,還是網約車平台的整改行動之大,都堪稱罕見。這種回應力度,也呼應了此前事件發生後的輿論聲浪。但深夜服務叫停後所導致的計程車難重返現象,或許應該讓社會對於網約車安全的監管產生更多新的思考。

  針對深夜服務叫停後第一晚的計程車難現象,雖不乏有聲音指出,即便滴滴沒有暫停服務,像北京三裡屯等區域,平時高峰期計程車也已經不太容易了,但整體來看,網約車服務的暫時退出,加劇了出行難問題,應該是事實。客觀地說,在網約車服務嵌入現實生活達數年之久的今天,深夜服務叫停給社會出行秩序帶來的影響,並不讓人意外。網約車平台暫停服務,令計程車難度驟升,其實也反證了網約車在市民出行領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對於整改期間的計程車難問題,相關部門有必要啟動相應的配套預案。比如,就黑車、計程車漲價、拒載等問題,應該加強針對性的監管,不能將治理成本完全轉嫁給出行者。

  但從長遠出發,更有必要思考的是:對於網約車的監管,如何在保障安全與便利之間平衡,使得社會效益最大化。這次暫停深夜服務帶來的影響,應該讓人直觀地看到,加強對網約車監管和治理,不是要退回到傳統的計程車時代。保證計程車安全,如果只是下線網約車服務,看似是最徹底的一種方式,但也可能是社會代價最大的一種選擇。一方面,叫停網約車,但傳統計程車的弊病,以及黑車非法運營的風險,同樣不可忽視;另一方面,過去由網約車滿足的出行需求,又該如何化解,不是個小問題。

  滴滴的安全事件發生後,多個地方要求網約車平台加強與監管部門的數據對接,並對不符合標準的車輛予以清除。這當然可以看做是監管層面對於安全問題的強力回應。數據對接也好,加強資質審查也罷,都應該本著有利於安全的原則。

  眾所周知,此前不少地方對網約車設定的門檻不可謂不高,可像車輛軸距、車型、排量等限定標準,到底與乘客的安全保障之間是否存在必然關聯,一直以來不無爭議。不能因為這次安全問題成為焦點,就借機完全回避對規則本身合理性的探討。另外,兩次出事的順風車業務,按照現行規定並不屬於網約車管理之列,這個問題是否需要從制度上厘清?

  說到底,安全是網約車監管最重要的一個維度,卻不是唯一的。如果為了確保安全,就抑製對出行需求的滿足,這未免有點偷懶,也很難稱得上是真正的最優解決方案。所以,當務之急是重申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剔除與安全無關的標準設定,在為網約車安全補漏的同時,又確保有足夠多的車輛準入,最終實現安全與服務便利的雙贏。

  連續發生安全事件,順風車平台當然難以推卸責任,受到社會抨擊,也是理所當然。但罵一句“滴滴該死”,並不能解決問題。回到現實中,安全而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如何滿足,應是最重要的社會關切。因此,不該由安全問題徹底否定整個網約車模式,而應促成社會對於如何實現更安全的網約車服務,進行更多務實的探討,助推頒布更成熟的解決方案。

  任然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年09月11日 02 版

責任編輯:王瀟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