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公積金政策大調整 預測:廣州等城有望跟進

  北京公積金政策大調整,這些城市有望跟進

  來源:時代財經   柳軍

  北京的公積金貸款和提取規則將迎來徹底改變。

  9月13日,北京市頒布《關於調整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的通知》、《關於落實放管服、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住房公積金歸集服務水準的通知》的新政,推出“認房又認貸”、“貸款額度與繳存年限掛鉤”、“異地購房不能隨意提取”等核心政策。按照規定,上述新政策將於9月17日起立即執行,沒有緩衝期限。

  “目前購買多套房、異地購房的投機性較強,而‘認房又認貸’、限制異地提取等政策都是為了限制投機性強的多套房現象。”天津財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叢屹告訴時代財經,北京公積金新政的初衷是讓房地產市場回歸冷靜,讓房地產市場更多服從於居住需求,對真正符合條件的自住型首套房限制並不多。

  房地產金融政策收緊

  按照北京的公積金新政,從9月17日開始,個人公積金貸款實行“認房又認貸”。這意味著,借款申請人如果名下沒有住房貸款記錄且在北京沒有住房的,可以按首套房貸款政策辦理公積金貸款,首套房貸款額度最高為120萬元,首付款比例最低為35%;如果不屬於首套房情形的,就被核定為是二套房,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為60萬元,首付款比例最低為60%;而兩套及以上的住房,將得不到公積金貸款支持。

  與此同時,北京規定公積金貸款額度與繳存年限掛鉤,即每繳存一年就可以貸款10萬。也就是說,如果要貸款公積金封頂額度的120萬元,購房者至少要繳存11年公積金。

  在公積金貸款額度方面,北京實行與收入掛鉤的制度,借款人當月還款額不應超過月收入的六成,並且,貸款最長年限調整到65歲。

  更嚴格的是,在公積金提取方面,除了購買位於北京市行政區域內的住房,提取公積金僅限於購買本人及配偶身份證、戶口簿記載的縣、市或戶籍所在地的省會城市內的住房。這就是說,如果購房人戶籍在河北邯鄲,那麽只有選擇在北京、邯鄲、石家莊三個地方買房,才可以使用公積金。

  然而,時代財經梳理發現,為了抑製房價上漲,北京在2017年便已經對商業貸款實行“認房又認貸”的政策,但現在的背景是,北京樓市逐漸趨向於冷靜,甚至比去年下跌10%~20%,為何此時突然收緊公積金政策?

  叢屹告訴時代財經,這是房地產金融政策收緊的表現。他指出,一方面中央在強調穩金融,這對樓市而言就是嚴控大漲、防範大跌,北京此次公積金新政是嚴控房價上漲的調控手段;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將來可能會發生深層次的結構性變化,具有潛在風險,政府不希望過多社會資本流入房地產市場,因此現在加強公積金調控有助於避免房地產進一步擴大杠杆。

  而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大煥城市化戰略研究院院長童大煥則認為,北京公積金政策收緊源自公積金資金池見底。“此前北京為了將公積金繳納額度從12%下浮到5%,大幅度減少了北京公積金的收入。”

  其他城市或將跟進

  實際上,在今年5月2日,住建部、財政部、人民銀行、警察部等四部門曾聯合發布《關於開展治理違規提取住房公積金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明確要求“防止提取住房公積金用於炒房投機”,並提出“重點支持提取住房公積金在繳存地或戶籍地購買首套普通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而對於在異地購房,尤其是非戶籍地、非公積金繳存地購房的,則“要嚴格審核住房消費行為和證明材料的真實性。”

  可以說,這次北京的公積金新政,是對上述通知的進一步強化落實。

  無獨有偶,放眼全國,今年已有多個地方頒布公積金收緊的政策。例如,廣州提出,在非廣州市和非本人及配偶戶籍所在地購房的,暫停提取住房公積金;杭州提出,職工在非本市及非戶籍地購房及償還住房貸款利息的,不得提取公積金;太原則提出,停止在該市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在異地購買住房的,不能在該市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

  叢屹指出,在穩金融基調下,類似廣州、杭州這類熱門一二線城市將有可能借鑒北京新政,進一步收緊公積金政策,但三西線城市、欠發達區域則很難跟進。

  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秀池告訴時代財經,北京公積金新政的目的是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引導居民梯度消費,抑製投機投資需求。“因此其他熱點城市和住房供不應求的城市或許和北京一樣,繼續推出嚴格的公積金政策。”

  也就是說,受益於“搶人大戰”而出現樓市供不應求的西安、成都、合肥等城市,有望推出收緊公積金的政策。

  此外,一般業內以個貸率(個人公積金貸款餘額佔年末住房公積金繳存餘額的比率)來看公積金對貸款買房的支持力度,若個貸率超過85%的警戒線,則意味著公積金餘額趨緊。

  時代財經梳理多地公積金年度報告發現,2017年北京個貸率超過警戒線達到94.1%,同時,上海為99%,南昌為97%,南京為92%,武漢為89%,天津則更是高達111%,以此推算,上述公積金餘額吃緊的城市,也將有望進一步收緊公積金政策。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