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芳:人民幣國際化在初期走得既快又穩 未來面臨4方面挑戰

騰訊財經訊 7月6日消息,2019國際貨幣論壇於7月6日-7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本屆論壇上發布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9》,IMI副所長、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王芳對報告進行了解讀。

王芳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在初期走得既快又穩,依靠的是中國強大的實體經濟基礎、貿易地位、幣值基本穩定以及持續推進的金融改革與開放。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挑戰包括,能否順利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底線,能否經得住以貿易摩擦為開端的極限外部壓力考驗,以及能否堅定地走好對外開放之路。

王芳表示,高質量發展要求與之適配的金融體系,高水準金融開放有助於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高水準金融開放可提高資本流動性,促進技術創新,提高企業效率;促進金融市場改革和發展,提高金融效率。

王芳在演講中提指出,高水準金融開放可增強國內外經濟金融聯繫,有助於實現多元化投資組合、改善融資結構、促進金融機構有序競爭;只要應對好開放過程中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有望提高整個經濟和金融的穩健性。高水準金融開放有利於增加多元金融供給,可解決中小企業和創新企業的融資約束問題,促進普惠金融。有利於實現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的優勢互補和良性互動,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2019報告解讀

解讀人:王芳 IMI副所長、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

尊敬的各位嘉賓:

上午好!很榮幸在這裡為大家解讀今年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借此機會,我要感謝由陳雨露教授牽頭建立起來、塗永紅教授帶隊的中國人民大學人民幣國際化課題組,感謝大家踏實努力和堅持不懈,才有了今天的研究成果。感謝在報告選題、論證、調研、撰寫、評審等各個環節給予無私幫助、提供寶貴的建設性意見的校內外專家學者和各界朋友們。感謝財政金融學院和國際貨幣研究所的同事們一直以來給予的大力支持。也感謝在座各位領導和嘉賓們長期以來對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持續關注。

2019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的主題是“高質量發展與高水準金融開放”。課題組共提出七個核心觀點,以下分三個部分為大家進行解讀。

第一部分是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現狀。

核心觀點一: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強勢反彈,人民幣直接投資和人民幣官方儲備構成年度亮點。

RII指數可以客觀描述人民幣在貿易、金融交易和外匯儲備各方面的國際使用程度。2009年試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時,RII只有0.02%。2018年底RII達到2.95%。今年第一季度RII的初步匡算值為3.20%。2018年RII波動性變大:上半年剛走出前期低谷,強勢反彈創出歷史新高;下半年又快速滑落,然後在次高位附近重新企穩。

從指數構成看,貿易項下人民幣國際化穩步前進。對外進出口的人民幣結算份額穩定在16%以上,全球佔比為2%;人民幣結算仍然以貨物貿易為主,但服務貿易增長速度更快,發展趨勢向好。2018年上海金、人民幣鐵礦石期貨、人民幣原油期貨等相繼掛牌交易,表明人民幣國際化在大宗商品貿易領域形成突破。

資本項下人民幣國際化快速增長。在包括直接投資、國際信貸、國際債券與票據等在內的國際金融交易中,人民幣計價綜合佔比2018年底達到4.90%,成為決定RII的關鍵力量。特別是在全球直接投資嚴重萎縮之際,人民幣直接投資顯著增加,RII推至歷史性高點4.91%——這使得人民幣超過了英鎊和日元、在2018年第二季度短暫地位列全球第三大國際貨幣。但金融交易波動大,帶動著指數也快速回調。

儲備項下的人民幣國際化同樣是年度亮點。加入特別提款權後,人民幣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佔比一直穩步提升,2019年第一季度已超過2100億美元,佔比1.95%,是全球第五大儲備貨幣。另外根據SWIFT數據,2019年5月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為1.95%,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

過去十年,人民幣國際化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重大變化,目前已躋身主要國際貨幣行列。同時期的美元國際化指數從49.52%升至51.95%,歐元從29.83%降至25.75%,英鎊基本保持在4.0%左右,日元從3.34%升到4.38%。

我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在初期走得既快又穩,依靠的是中國強大的實體經濟基礎、貿易地位、幣值基本穩定以及持續推進的金融改革與開放。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挑戰包括,能否順利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底線,能否經得住以貿易摩擦為開端的極限外部壓力考驗,以及能否堅定地走好對外開放之路。

第二部分是對高質量發展、高水準金融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三者關係的論證。

核心觀點二: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在於富有效率、穩健有序和包容共享,高質量發展決定人民幣國際化未來。

我們認為,當代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涉及三個維度。第一,高質量發展是富有效率的。提高效率是經濟發展的永恆目標。高質量發展就是要通過技術進步、市場競爭、金融支持等多方力量,不斷降低部門經濟效益所消耗的成本。第二,高質量發展是穩健有序、風險可控的。即在發展過程中要平衡好效率與穩健的關係,使經濟波動在可接受範圍內、金融風險在可控制水準下,可持續地健康發展。第三,高質量發展是包容共享的。實現發展機會的平等平衡,促成發展成果的合理共享。也就是說,發展方式是開放的,發展效果要落實到全社會、全人類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高質量經濟發展決定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這包含兩層含義。首先是可以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持久的動力。有效率的、穩健的發展有利於增強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穩定市場信心,推動人民幣完整地行使國際貨幣職能。包容的發展歡迎全世界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便車,這種開放態度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好背書。其次,賦予人民幣國際化以時代特徵和中國屬性。當人們更好地了解到人民幣國際化同樣是富有效率的、穩健有序的、包容共享的,那麽疑慮或抵觸就會被肯定與歡迎態度所取代。中國能否最終實現與經濟貿易地位相匹配的貨幣地位,歸根結底還是要取決於非居民使用和持有人民幣的意願與程度。

核心觀點三:高質量發展要求與之適配的金融體系,高水準金融開放有助於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

高質量發展要求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理論研究和歷史經驗研究發現,高水準金融開放可提高資本流動性,促進技術創新,提高企業效率;促進金融市場改革和發展,提高金融效率。高水準金融開放可增強國內外經濟金融聯繫,有助於實現多元化投資組合、改善融資結構、促進金融機構有序競爭;只要應對好開放過程中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有望提高整個經濟和金融的穩健性。高水準金融開放有利於增加多元金融供給,可解決中小企業和創新企業的融資約束問題,促進普惠金融。有利於實現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的優勢互補和良性互動,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國際經驗和實證研究表明,金融開放對經濟發展進程影響巨大。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貿然開放,可能因負面衝擊而發生災難性後果。因此,高水準金融開放要在進一步改革中實現。第三部分即我們認為應當重點關注的四個方面,要通過改革為高水準金融開放創造有利條件。

核心觀點四:培育適應高水準金融開放的合格的微觀經濟主體,重點是提高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如果實體經濟的開放度不高或是國際競爭力有限,金融開放後容易發生資本淨流出,可能錯失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升級等重大機會。所以,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盡快培育新的比較優勢,要率先突破一些全球性、引領性的關鍵技術,佔領科技創新高地;要重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爭取國際產業鏈重構的主導權;要通過進口博覽會等新的貿易、投資平台,促進全球產業合作,提高本土企業的國際化水準和綜合競爭力。

金融開放過程充滿不確定性和未知性,特別是在國際環境趨緊的情況下,風險挑戰就更加突出。如果走向國際市場的企業和機構的風險管理水準不高或是合規意識不強,就會放大開放中的消極影響。所以,中資企業和金融機構要加強跨境業務的風險管理能力,尤其要對部分國家的政策風險、法律風險做好防範。

核心觀點五:大力發展金融市場,以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的深化改革作為高水準金融開放的工作重點。

以開放促改革,在改革中進一步開放,是中國金融發展的經驗總結。金融市場的改革與開放必須協調推進。

發展貨幣市場,是掌握人民幣利率定價權並支持離岸市場健康發展、貨幣政策傳導順暢的關鍵。要放寬市場準入資格,打通子市場之間的屏障,為發揮基準利率作用做好準備;要加強短端利率掛鉤衍生產品的開發,為機構提供套期保值和資產負債管理工具,為市場提供用於預測貨幣政策變化的敏感參數。

債券通”等安排提高了債券市場開放度,但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權類債券市場,還要進一步改革。要完善做市商制度,豐富投資者結構,提升市場流動性。要盡快解決境外投資者在不同账戶之間的頭寸轉換問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境外機構投資人民幣債券的便利性。本土評級機構要充分整合已有的資源和數據,形成核心競爭力;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在境內外兩個市場提供評級服務,提高評級結果的國際接受度。

股票市場的開放程度有限,開放深度不足。比如,尚未準許非居民在境內發行股票類證券;包括滬倫通在內現有的開放措施都屬於“管道式”開放,有嚴格的額度管理,並未形成系統性的開放;而且雙向跨境融資和資金規模也不平衡。A股納入明晟指數及其權重上調,雖然標誌著股票市場國際化水準提高,但市場成熟度仍然不夠理想。當務之急是提高本土證券機構的國際化水準和綜合競爭力;完善交易制度,健全監管制度,引導形成正確的投資理念,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在風險可控前提下與資本账戶開放、宏觀審慎管理等配套改革協調推進,形成立體的多元化人民幣資金回流機制。

外匯市場要繼續堅持漸進式改革,堅持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目標,提高匯率政策的規則性、透明性和可溯性。在經濟發展較為穩健、外部條件較為均衡的情況下擇機推動匯率制度改革。當前主要側重於銀行間外匯市場的體制機制配套改革,包括:進一步發展外匯衍生品市場,提供外匯風險管理工具;適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引入更多交易主體;審慎適時放開實需原則,允許適度投機交易,研究人民幣保證金外匯杠杆交易,增強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建立及時有效的外匯市場信息監控體系,為防範開放中的潛在風險、優化金融管理政策等提供依據。

核心觀點六:抓緊建設安全、高效、國際化的金融基礎設施,兼顧硬體與軟體,重視發揮CIPS對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服務功能。

金融基礎設施是資金運動的“高速公路”。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國際化水準不高,大部分基礎設施未明確國際投資者的接入方式,只有極少數實現了與國際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資金走出去和引進來均存在障礙。要加強以人民幣支付體系為核心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交易、支付、清算和結算系統的硬體設施聯通,同時加強金融標準、金融制度等軟體建設。

2018年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二期全面上線運行,已成為人民幣跨境清算服務的主渠道。數據顯示,CIPS為“一帶一路”沿線的900余家銀行法人提供服務,為資金融通提供了有效支撐,為實現“五通”目標發揮了積極作用。CIPS支持當前股票市場各種“管道式”的開放機制,還引入兩家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作為直接參與者,並針對性地制定了配套準入機制,優先支持開展“債券通”結算業務,助力中國金融市場實現雙向開放。未來要積極研究與更多境外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可行性,積極推動與國際標準化戰略對接,推動中國金融標準走出去,為高水準金融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保駕護航。

核心觀點七:不斷完善負面清單制度,以宏觀審慎政策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提高開放中的金融管理能力,確保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和產業優勢。

今年通過的《外商投資法》中明確規定: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這種外資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營商環境的穩定度、透明度和可預期性。目前,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已經減至40條,自貿試驗區負面清減至37條,未來可能繼續縮短。通過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要建立起開放—保護的平衡機制,更好地兼顧利用外資與維護產業安全、國家安全之間的關係,為高水準金融開放把好風險關。當前的工作重點是強化法理基礎,管理重心轉向事中審查,外匯管理做到“寬準入嚴監管”,確保監管能力和對外開放水準相適應;增加國家安全兜底條款,完善安全審查機制,建議成立國務院直管的國家安全審查委員會,聘請高級專家對可能帶來的安全問題提出專業谘詢;健全聽證會、行政複議等事後救濟制度。

近年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呈現出規模巨大、波幅增大、波動周期縮短等特點。在外部環境趨緊的情況下,跨境資金流動會形成正反饋循環和跨部門風險傳染,對實體經濟和金融穩定產生擾動,最終可能誘發系統性風險。從實證研究結果和各國政策實踐來看,宏觀審慎政策要比傳統的資本管制更適合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宏觀審慎對預防系統性風險更加有效;通過市場化的調控手段進行逆周期調節,政策成本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弱資本流動對貨幣政策的干擾,從而對構建雙支柱框架更加有利。應加強以銀行資產、負債為目標約束的宏觀審慎政策的實施力度,多種宏觀審慎工具搭配使用,實現貨幣政策體系、資本管制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的有效配合,提升管理效率。

我對報告的解讀就是這些。謝謝大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