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芯片“暗戰”、合作夥伴加班交貨,華為奮戰“黑色周”

風雨已來,角力在繼續,華為唯有背水一戰。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梁睿瑤

編輯|李薇

頭圖攝影|石姿

川普政府一紙針對華為的禁令,讓歐美及日本企業深受困擾。

“就這幾天,一些矽谷的企業正在爭分奪秒在禁令生效前與華為簽訂永久使用協議,沒有加班文化的歐洲企業,也在加班加點趕華為的訂單,爭取在禁令生效之前交付。”5月23日,時常往返於中美兩國之間的資深芯片行業人士鄭為告訴《中國企業家》。

繼5月22日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暫停與華為的合作後,5月23日,美國新一波禁令來襲,波及了更多的華為合作夥伴。各種企業斷供消息隨即飛來,但都被傳言中的“斷供”企業給否認回去了。

東芝中國於5月23日傍晚在其官網澄清,稱相關報導中所說的“上海東芝公司”並不存在,東芝也並未停止與華為的合作。

芯片代工企業台積電的發言人孫又文,也在5月23日在一場技術研討會上表態,台積電內部設有出口管理系統,對每一次出口、每一家客戶都會做盡職調查,目前調查後認為,不需要改變對華為的出口方式。

此前,德國芯片生產商英飛凌、英國電信運營商EE等也紛紛表示並未暫停和華為的合作。

在5月23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任何企業都不會盲從他國出於私利的政治調度。”

華為事件尚未平息,禁令名單上又多了不少中國企業。

美國國務院國際安全與防擴散局在官方網站宣布,將對友祥科技、浙江兆晨科技等10家企業及3名個人,暫停提供任何服務、產品、技術。

無獨有偶,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政府的“黑名單”新加入5家中國企業,禁止向它們提供相關零組件和軟體。名單上包括安防企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AI企業依圖、商湯和曠視,其中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早在2018年就遭遇過美國的製裁。

《中國企業家》求證這幾家公司,曠視表示該報導內容尚未得到證實,正在核實中;商湯則“暫時無回應”;海康威視董秘黃方紅回應稱,公司未曾因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受任何機構或者媒體的調查取證,也未在新疆做過任何不恰當行為,“公司已主動聘請美國專業人士對公司在新疆的業務進行獨立審查,專業人士將在獲得充分的證據後,回應海外各相關方的關注。”

難關or機會

5月17日凌晨,華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發表內部信,她感性地寫道,“華為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為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是的,這些努力,已經連成一片,挽狂瀾於既倒,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

海思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負責華為芯片設計。早年,華為大手筆投入“中國芯”,海思獨立成公司發展。華為的麒麟系列、鯤鵬系列等芯片,均出自海思。

低調耕耘多年,一朝華為危機,海思走上台前“轉正”。然而,“備胎”面臨夭折。

根據華為與Arm的合作協議,雙方採用指令集架構授權模式,華為麒麟芯片和海思芯片都採用的Arm的框架基礎。當Arm的合作禁令一出,外界擔憂,華為的“備胎計劃”或將擱淺。

不過,在鄭為看來,Arm的停止合作,對華為的“備胎計劃”沒有這麽大的影響,因為華為已經獲得了Arm v8架構的永久授權,它可以使用現有的v8架構進行產品的研發。預計在2020年左右,v8框架會更新到v9,彼時,華為就無法使用新版本架構了。但是,在現有的v8架構指令集上,華為可以通過自身技術進行拓展。

“華為具備這個能力。”鄭為很樂觀。他告訴《中國企業家》,Arm的授權模式讓華為成長頗多,華為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需求做處理器。

短期看,華為的危機並不緊急,但是真正的威脅在於長遠。

“Arm的架構在全世界廣泛流行,大部分的軟體開發等功能都基於它,生態建設已經很完全了。如果未來華為基於自研框架,開發的產品與Arm不兼容的話,產品在短期內尚能通行國內市場,但在海外,新產品將與其他廠商分道揚鑣。”鄭為告訴《中國企業家》,像芯片和計算機軟硬體一體的行業,非常講究生態鏈,華為雖然具有自研的技術實力,但距離建立一個生態,還任重道遠。

從長遠看,市場份額大且生態繁榮的對手會逐漸擴大市場,而反之就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因此,從華為自身角度來看,它不需要、也不願意走完全獨立自研的道路。

5月21日,任正非在央視的專訪中強調,“我們永遠需要美國芯片。”

任正非稱,如果真出現供應不上的情況,華為可以自己造所有的高端芯片。但是在和平時期,華為從來都是“1+1”政策,一半買美國公司的芯片,一半用自己的芯片。

“儘管自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的多,我還是高價買美國的芯片,因為我們不能孤立於世界,應該融入世界。”任正非說。

不是一個人的戰鬥

華為在“前線”,後方政策隨之而出。

5月22日,財政部官網發布新的企業所得稅政策公告,對於依法成立且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體企業,在2018年12月31日前自獲利年度起計算優惠期,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並享受期滿為止。

23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例行會議上,回應媒體,中方會繼續支持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企業深化對外合作,並且希望世界各國“繼續為中國企業投資運營和開展合作提供公平、公正、穩定、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在華為內部,堅持與壓力同在。

一名華為網絡作業系統的員工告訴《中國企業家》,內部一切如常,對於“斷供”的消息表示比較樂觀,“硬體和軟體我們都有,這次是機會,可以催熟備胎”。

不過,華為海外部門的氛圍相對緊張,一名派駐海外的員工對《中國企業家》表達了擔憂,因為禁令對於他們的日常工作影響較大。“公司天天上熱搜,美國翻臉比翻書還快,希望公司能挺過去。”

華為的心聲社區發表了華為家屬的一封信,對於家裡人在華為的工作十分支持,會做好大後方工作。“我只知道這場戰役已經打響了,我們沒有退路,我們必須奮力拚搏,堅決打贏這場戰爭,向世界第一前進。”

當下,華為的“備胎計劃”尚能進行,比較弱勢的環節在於代工廠。

鄭為分析,台積電和三星是不受美國管轄的,即便是最壞的情況,停止供應了,華為還有中芯國際,只不過產品成本會增加,性能會降低。對於企業來說,經濟成本非常重要,如果採用中芯國際,華為的芯片成本或許會增加3-4倍,時間一長,會降低企業競爭力,逐步丟失市場。

華為每年的供應鏈採購額中,芯片代工廠台積電排名第三。5月23日,台積電發言人孫又文表示,“不需要改變對華為的出口方式。”台積電的態度被台灣地區媒體盛讚“有種”。

此前,英特爾、賽靈思、高通等芯片製造商已經明確表態,停止向華為供貨。不過,鄭為告訴《中國企業家》,基於高昂的研發成本,芯片和軟體行業都非常講究規模效應,企業賣100萬片,每個芯片的成本可能10美元,賣1000萬片,每個芯片成本就1美元,規模決定價格。所以擁有理想規模的市場,非常重要。

華為背後便是龐大的中國市場,因此,華為身處漩渦,合作夥伴也會深感焦慮,尤其是近期深陷壟斷起訴的高通。

合作夥伴如坐針氈

海外合作夥伴其實仍在搖擺中。

5月21日,德國半導體制造企業英飛凌對外表示,會繼續向華為提供“絕大部分”產品;日本企業索尼、東芝均否認了“斷供”傳言;

5月23日,松下集團與華為也上演了溫情脈脈的“不斷貨”誓言,松下回應,“目前松下集團向華為公司供貨正常,對於網絡媒體上所提及的斷貨等表現均為不實之詞”。

然而,反轉來得太快,鳳凰衛視駐東京首席記者李淼隨後求證松下日本總部,卻得知松下“將按美方禁令,停止向華為提供某些零組件”,對於松下中國的聲明,總部“正在確認”。

供應商如坐針氈,運營商紛紛觀望。

法新社報導稱,英國電信旗下的電信巨頭EE將“暫停”華為5G手機的推出,並且會逐步在網絡基礎設施的核心地帶移除華為設備。隨即,英國第二大電信企業沃達豐也宣布暫停華為5G手機的預購;與此同時,日本最大通信運營商NTT Docomo暫停了華為新機的預訂,但沒有取消,排名第二、第三的KDDI和軟銀均推遲了華為手機的發布。

風雨已來,角力在繼續,華為唯有背水一戰。

(根據受訪者要求,鄭為為化名,記者王雷生、李潔對文章亦有貢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