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都挺好》:原生家庭的傷痛修復,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那邊正午陽光的《知否,知否》剛收官,這邊現實主義家庭劇《都挺好》接棒開播,依舊是正午擅長的多線敘事風格,聚焦蘇州某家庭,以母親去世開頭,引出來三個子女之間以及與父母之間的恩怨。

大兒子蘇明哲(高鑫飾),考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後留美娶妻生女,生活剛剛穩定下來。接到電話時,他正好抵押了一套房子,準備攜家眷和上司出遊,聽到噩耗,立馬回國奔喪。

二兒子蘇明成(郭京飛飾),母親最寵愛的孩子,自費大學畢業後,通過父母關係找了一份剛夠吃穿的工作,這些年來,他花錢大手大腳,一直借父母錢娶媳婦,買房子,安心啃老。

小女兒蘇明玉(姚晨飾,本劇女主角,從小學習成績優異,本想跟隨大哥的腳步考清華去美國,然而母親為了供養兩個兒子,勒令她考入師範學院減少開支,造成母女關係決裂,十年來不相往來。不過明玉在路邊推銷時被眾誠公司老總賞識,並一手培養,提拔為蘇總,成為職場女強人。

父親呢,在母親生前備受壓迫,母親一走,父親開始放飛自我,跟兒女要吃要穿,動不動發脾氣,一度變成招人厭的老頭子。

《都挺好》前兩集的開場很精彩,是什麼讓蘇明玉變成一個面對母親去世如此冷漠的女人?然後通過回憶告訴觀眾,母親曾是多麼的重男輕女,為了兩個兒子各賣了一間房,但不願為女兒花錢;家裡活兒不讓兒子染指,卻要推給女兒來乾;在旁人面前喜滋滋地誇兒子有出息,可從來沒有認可過女兒等等,這樣蘇明玉有所怨恨顯得很合理。

因為這幾場戲是通過蘇明玉的視角展開,所以透著一股子怨念。我們可以看到,父母無意或有意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父母偏心,不注意平均分配情感,不看重孩子之間的平等時,這樣的愛就會變成一種傷害。

說到這裡,我覺得《都挺好》有個反常的設定是,按理說老么一般是家裡最受寵的,身為小女兒的明玉不應該是掌中寶,怎麼就這麼招媽嫌呢?相比之下,二兒子明成的癥狀比較像老么。這不是一句「重男輕女」能解釋的,也許是劇情需要。

我們那邊的俗語說:「愛大的,愛小的,當中夾個受罪的。」意思是出生順序導致的親子關係,雖然不是每個家庭都適用,不過有一定的真理性。在一點上,全世界都一樣。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高職門有一節討論這個問題,叫做《家庭順位》,裡面對於孩子在家庭中的出生順位所帶來的利弊以及相互的關係進行了描述,非常精準。

比如長子女在弟弟妹妹出生之前有過獨生子女的好時光,之後不可避免地被父母(尤其是母親)冷落,於是他們努力爭寵,這樣只會讓母親越來越煩,更不再關心他們。成年之後的長子女常常都會喜歡或者站在父親一邊,以此作為對母親的譴責。而且長子女容易保護和幫助他人,在弟妹面前,有時候扮演著父母的角色。

在《都很好》中,父親頭枕在明哲的膝蓋上,說自己想去美國生活,說明父親和長子關係和諧,而明哲從小就穩重刻苦,識大體明事理,是弟妹的榜樣。

次子女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他們一生都在追趕,比其他孩子更加努力,也有可能養成倔強的性格,小時候,他們會追隨哥哥姐姐,長大成人,離開家庭圈子後,他們仍會利用某個領跑者,向他學習,努力超越他。

按照這種理論,明玉更像老二。少女明玉的榜樣正是出國留學的大哥,後來她又在蒙總的提攜下快速成長,「沒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這樣的付出,明成是不會做的。

最小的孩子永遠是家裡的寶貝,可被寵壞的孩子永遠無法獨立,並且善於抱怨。他們聰明、野心勃勃,但缺乏勇氣,因此索性變得懶散,玩世不恭,這樣至少顯得特立獨行。

因此,明成嘴甜,滑頭,自私,實際上他前半生所得都是父母給予的,並沒有自己歷練,少了母親這座靠山,他以後可能要吃點苦頭。

書籍《自卑與超越》裡分析的家庭子女性格在眾多電影裡都有體現,比如《孔雀》,比如《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裡老朱家三個女兒,大女兒家珍有戀父情結,在母親去世後自覺擔當起她的角色,照顧父親和妹妹,遲遲不肯結婚;二女兒家倩擔任某公司高管,性格倔強獨立,工作風風火火,說話沖,常常出力不討好;三女兒家寧,古靈精怪的,撬走閨蜜的男朋友,她只想做一個小女人。

從《都挺好》已播的劇集來看,接下來明哲會意識到自己體面的生活多麼不堪一擊,明玉的冷酷的心會被愛情滋養,明成則會遭遇斷奶後痛苦的生活。但最終,會有一個大家走出原生家庭陰影,和過去和解,擁抱幸福的大團圓結局,還是熟悉的配方。

有人說,父母的過分溺愛,讓孩子強詞奪理;父母的冷酷無情,讓孩子懷疑自己。我們都在學習如何當父母,做子女,無論怎樣的親子關係,都會有缺憾,所能做的只是不要把傷害轉嫁給別人。

原生家庭的傷痛修復,是每個人必修的功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