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全食品鮮食新零售停擺 利潤率持續下滑投資遇窘況

  三全食品鮮食新零售停擺 速凍食品行業突圍考量

  黨鵬

  “該售貨機沒有配餐”。點開一款名為“鮮盒”的APP,搜索在北京富力廣場購物中心設定的無人售賣機,會自動彈出灰色界面和這樣的提醒。

  鮮盒的運營方為三全鮮食(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鮮食科技”)。如今,鮮盒在北京的無人售賣機均已經停擺。在上海設定的15個點位也有一半停擺。對於持股70%的三全食品(002216.SZ)來說,在新零售的嘗試,未能讓其在風口上“飛起來”。

  此外,三全食品的財報顯示,公司淨利潤率從2008年上市之後的百分之五六,如今已經跌至1.37%。

  “速凍食品行業放緩已經是必然趨勢。”戰略定位專家徐雄俊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行業競爭仍然在加劇,加上電商平台的衝擊,使得速凍食品的利潤率受到擠壓,必須向三四線以及鄉鎮下沉才能進一步拓展市場。

  新零售停擺

  “我們致力於為每一個用戶提供新鮮、可口的鮮食產品”。四年前,當鮮食科技成立之時,他們做出如此的承諾。

  2014年,新零售的風口剛剛開啟,果小美、小e微店、七隻考拉等國內無人零售平台也相繼成立。工商資料顯示,生鮮科技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其中三全食品持股70%,另外30%由河南全惠食品有限公司持有。後者主要生產速凍食品,是三全食品主要股東的關聯公司。

  在2015年,鮮食科技在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正式運營。根據當時對外宣布的數據,北京市場啟動規模是100台。但是根據記者調查,目前鮮盒APP顯示在北京市場只有三個點位,停擺已有近1年時間;上海市場15個點位還有零星售貨機處於營業狀態,第一上海中心、上海廣場、時代光華等多個黃金地段的售貨機,顯示停止供貨甚至已經撤離。

  此外,三全食品的財報顯示,鮮食科技2015年、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約為716萬元、1033.5萬元,而同期淨利潤則分別約為-846萬元、-2200萬元。平安證券研報預測認為,2017年鮮食科技會虧損2000萬元。

  就此,三全食品董秘承認,鮮食科技確實出現虧損,這兩年業務也在收窄,“但我們不會砍掉鮮食科技。”董秘稱,基於公司之前大量的市場調研,鮮食配送仍然具有市場前景,“我們會對未來產品進行更新,同時調整生產線,對售貨機進行改造”。至於何時能夠重新全面實現供貨和鋪點,尚不得而知。

  記者注意到,一份北京鐵路運輸法院的判決書顯示,鮮果科技起訴北京增益物流,稱其因延遲配送、擺放錯誤等因素,導致公司的無人售貨機銷售受到影響。判決書顯示,鮮果科技無人售貨機的擺放一般一個點位1~2台(個別點位3台),每台機器最少容納26盒餐(小型機26盒,中型機32盒,大型機64盒),平均售價16元,因此單台機的營收可以達到416元至1024元。

  雖然後來法院在2017年6月駁回了鮮果科技的訴訟請求,但並未能因此改變“鮮盒”的命運。“鮮食的發展受到幾個因素的決定:一是網點的布局,二是品牌的高度,三是食品安全的信任背書。”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三全食品在生鮮的布局上有些操之過急,技術和布局都不成熟,投入產出是失衡的,“未來鮮食還是有一定的市場太空,但是基於三全食品以速凍水餃和湯圓為主,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朱丹蓬認為,鮮食在國內還沒有進入試用期,現在節點和階段還不適合。

  就此,徐雄俊也認為,鮮食無人售貨機鋪貨和運營成本太高,很多企業都處於跟風狀態,尤其是三全食品的主業和鮮食供應存在差異,技術、保鮮、物流成本都比較高,“對於未來鮮食的發展尚不好做出判斷。”

  利潤率谷底

  “我們仍佔有目前速凍食品市場30%的份額。”三全食品董秘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根據三全食品2018年一季度數據顯示,其營業收入為18.17億元,同比增長7.65%;淨利潤為2825萬元,同比增長6.41%。此外,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營業收入為52.56億元,同比增長9.93%;淨利潤為7210萬元,同比增長82.45%。

  但是梳理三全食品的財報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3年公司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7844.05萬元、8986.75萬元、1.25億元、1.32億元、1.37億元、1.09億元;2014年到2017年扣非淨利潤分別為6666.54萬元、-1603.00萬元、1680.42萬元、4315.76萬元。

  公司的銷售淨利率從2008年至2017年分別是5.64%、6.13%、6.39%、5.12%、5.09%、3.28%、1.97%、0.82%、0.83%、1.37%。由此可見,作為速凍食品行業龍頭的三全食品,不得不面臨著淨利潤率持續下滑的考驗。

  “淨利潤率下滑確實是不爭的事實。”三全食品回應稱,盤子越大,附加值越低,這在速凍食品全行業都是如此。“但三全食品的收入規模持續增長,這緣於公司不斷加強內部管理、優化銷售管道提高了相關費用的使用頻率,使得整體利潤逐步增長。”

  “行業利潤率下跌,主要由於市場競爭帶來的下滑。”朱丹蓬說,包括要跟外賣競爭、電商競爭、同行業競爭、行業內外競爭的多維與多元化越來越加劇。此外,速凍食品主要在大賣場銷售,但這幾年大賣場的銷售同樣出現下滑,也影響了速凍食品的利潤率。

  此外,平安證券分析認為,鮮食科技在2018年有望盈虧平衡。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公司已開始注重與公司、學校等合作的2B端業務,有望帶動量的提升和費用率的下降;二是鮮食2B端輸血可支撐後續2C擴張,得益於三全強大的品牌力與鮮食供應鏈能力及長期的試錯經驗。但是三全食品未來能否持續輸血,以此帶來利潤上的增長,尚有待鮮食科技的深度調整和市場認可。

  投資的尷尬

  根據四川一家大型連鎖社區超市給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其賣場目前銷售的速凍產品包括有思念、三全、甲天下、灣仔碼頭等品牌,其他就是一些小品牌。“速凍食品的銷售主要還是社區居民為主,在社區的銷售增長能夠達到10%。”該公司業務主管介紹說。

  就此,三全食品仍然看好速凍食品的發展前景,公司董秘稱,“目前一二線城市的競爭確實激烈,但是我們已經向三四線城市,特別是鄉鎮下沉,這成為增長的拉動力。”

  但是對於三全食品而言,除了不斷尋求市場太空之外,在投資上卻不得不面臨尷尬的窘況:鮮食科技的虧損,讓三全食品不得不謹慎而為。

  記者注意到,日前公司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公司使用不超過5億元的自有資金進行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投資,在上述額度內,資金可在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一年內滾動使用。隨後的5月18日,三全食品利用自有資金7000萬元購買了浦東銀行的理財產品。

  “我們根據上市公司的嚴格要求,做一些理財產品的短期投資。”公司回應稱。

  但有證券分析人士認為,上市公司用閑置資金投資低風險、低收益的理財產品,一方面說明公司投資謹慎,另一方面也說明公司在主營業務的擴展,其他業務板塊的投資並不樂觀。

  不僅如此,三全食品在華東基地建設工程項目緩慢的建設節奏可見一斑。2008年2月,三全食品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其首發募集資金主要投資上述項目。三全食品曾預計,華東基地項目2012年12月31日實現盈利,一期建設計劃周期為兩年,項目達產後,形成7萬噸/年速凍食品的生產規模。若該項目一期建成達產後,可以實現正常年銷售收入約4.69億元,實現年平均利潤總額5021.41萬元。

  但十年過去,該項目從2012年到2017年底分別累計完工40%、60%、70%、85%、90%、95%。截止到2017年底,實際投入17736.47萬元,佔擬投入19380萬元的91.52%。

  “實際上項目已經全部建設完工並投產,前期主要受拆遷、土地變更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三全食品解釋稱,企業主要是根據業務的輕重緩急,來逐漸推進該項目的建設。

  “現在速凍食品進入了一個疲勞期。”朱丹蓬認為,現在行業很難再做大型投資,更多的是做一些諸如兒童水餃、私廚等面向年輕化的產品創新,但行業主要是依靠“絞殺型”的增長,即通過絞殺中小品牌實現的增長,大盤的格局和太空短期難以改變。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