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建設有多難?

港珠澳大橋這座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讓全世界都看到我們在橋梁建設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我們感到驕傲自豪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有無數參與大橋建設的工作人員,為此付出的汗水和辛勞以及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

港珠澳大橋橫跨伶仃洋,連接港珠澳三地,整個工程項目非常龐大。主體工程由橋島隧三部分組成,其中島隧項目是工程最關鍵,也是難度最大的部分。海底隧道長約6.7公里,是我國建設的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更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為何要建海底隧道呢?港珠澳大橋隧島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所在海域周圍機場眾多,伶仃洋航道每天還有4000多艘船隻通過,尤其是那些三十萬噸以上的大型的貨輪,而且那片海域還生活有數量眾多的白海豚。為方便飛機起降和船舶通航以及保護海洋的生態環境,只好放棄海面橋梁,而是在海面下建設超長的海底隧道,將橋梁通過人工島連接起來。

方案定下來了,但是問題也來了。雖然中國的建築工程師們非常厲害,但是在沉管隧道這方面卻是經驗不足,以前隻建過內河沉管隧道,並且這些沉管隧道都很短,只有幾百米而已。中國的工程師們從來沒有在外海建過沉管隧道,可以說是毫無經驗可言,差不多是從零開始,摸著石頭過“海”。

沉管隧道技術也不是新技術,在歐洲已經有百年歷史,但是外海沉管隧道建設的核心技術都是掌握在荷蘭、德國等少數的幾家國外公司手裡。為了爭取能少走彎路,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團隊曾去韓國釜山參觀沉管隧道項目,希望能學習到一些沉管安裝的經驗。

但是對方根本不讓靠近,隻讓在三四百米開外遠遠觀望,除了能遠遠地拍張照片,其他的幾乎什麽接觸不到。其實很多在領域都一樣,國外的高新技術對中國一直都是封鎖的,依靠外國人是行不通的,中國人只能走自主研發的路子。

後來和歐洲擁有核心技術的公司談合作,希望引進對方的技術和經驗,但是外國人獅子大開口,光隧道安裝部分就報價1.5億歐元合約15億人民幣,而且只是提供谘詢服務。

港珠澳大橋總預算1000億,但是隧道安裝這部分總預算才6個多億。外國人知道咱缺這技術,完全是漫天要價,認為沒有他們的技術咱玩不轉。

指望外國人這條路是不行了,所以國人當自強,讓外國人刮目相看。工程團隊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研究、探索、實踐,終於摸索出一條自主的沉管隧道安裝技術,使得整個工程項目順利完成。

這個過程充滿了無數的艱辛。沉管的生產、運輸、安裝等等每個環節都是困難重重。整個海底隧道主體由33節巨型沉管和一個合攏段接頭組成,每節沉管長180米,寬約38米,高51.4米,單節重約8萬噸,相當於一首航母的重量。

位於桂山島上的沉管預製工廠,是耗費10個億,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建起來的。24小時風雨無阻地生產沉管,儘管效率很高,但是建造世界上最大體量的預製模板,做一節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沉管的運輸是充分利用水的浮力,從工廠的深塢浮運到施工現場。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也是非常難的。需要八艘大馬力拖輪,兩艘量身定做的安裝船的拖運下,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將重達八萬噸的大家夥拖運往現場。

拖運過程中,由於吃水很深,而清理出來的航道只有約200米寬,弄不好就擱淺了。一旦擱淺,處理起來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事了。這個責任非常大,因此拖運沉管的演練就練了很多次,光沉管拖運演練就花費好幾千萬。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核心技術被西方說壟斷了呢?摸著石頭過河,該交的學費必須得交。

沉管安裝的過程更是異常的艱難,第一節的沉管安裝就花了96個小時,一方面缺乏相關經驗;另一方面是惡劣氣象,大風大浪的的環境下,給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難;再一方面是一些特殊的情況需要處理,如海底沉管基槽內出現回淤,淤泥必須重新清理以後才能安放沉管。現場工程師和施工人員幾天幾夜不睡覺,最終將問題解決,成功安裝第一節沉管,這種拚搏的精神太讓人敬佩了。

第15塊沉管安裝過程中碰到更難的難題---突發性異常回淤,整整花費了半年時間(167天)才將問題給解決掉,多少個日日夜夜,工程人員飽受煎熬和折磨。33節沉管從第一節開始到最後一節安裝完畢,整整花了4年的時間,平均一個半月安一節沉管。

可見這個安裝過程是多麽的艱難,有很多人承受不了那麽大的壓力而想離開,可以想象他們肩上的壓力是多麽大。

苦心人天不負,無數大橋建設人員的艱辛、無私的奉獻和默默付出,最終迎來了港珠澳大橋的順利完工。珠港澳大橋是凝結了無數國人心血的成果,其意義遠非增進港珠澳三地的交流和貿易往來那麽簡單。

更重要的是讓我國在此建築領域擁有自主的核心技術,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壁壘和漫天要價的訛詐,讓我們從此不在受製於人。同時也讓西方社會明白,中國製造必將走向世界,我大國崛起勢不可擋,遏製是沒有用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