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守門人還是“內鬼”?40億年收入背後的瑞華前世今生

“上善若水,知行合一”。在瑞華會計師事務所(下稱“瑞華”)的官網上,可以看到這8個字,瑞華將其作為事務所的執業理念。但屢收罰單的瑞華,似乎並沒有將會計師應遵循的“誠實、正直”的職業道德運用到審計工作中。

事實上,短短幾年極速合並擴張後的瑞華已經成為內資第一,趕超“四大”,風光一時無兩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相比有著92年悠久歷史的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下稱“立信”),它的步伐邁得極大,直至這次“閃了腰”。

2019年7月,在瑞華建所6年零3個月後,因卷入康得新財務造假風波,正在面臨一場或可能滅頂的巨大風暴。

此次康得新事件,是瑞華配合上市公司造假還是被拖累?是屢次不長心還是故意為之“太會玩”? 數十億的年收入中還有多少“不義之財”來自“康得新們”?眾多問題亟須解答,更深一層,或許還有會計師行業中年代久遠的“頑疾”,以及對資本市場“守門人”更加徹底的監管。

40億年收入背後的瑞華往事

成也癸巳,敗也癸巳。2013年,農歷癸巳年,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成立,同時成為康得新的審計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康得新的上一個審計機構為深圳鵬城會計師事務所(下稱“鵬城”),2012年,在深陷綠大地IPO造假醜聞漩渦中心之後,在證監會未對其作出任何處罰之前,鵬城突然宣布與國富浩華會計師事務所(下稱“國富浩華”)合並,此事引起軒然大波,被市場質疑其“出了事辦不下去了要找個東家接盤”。

鵬城遭遇此難後並未慌張,一招“金蟬脫殼”跑贏了“罰單”。2013年2月,國富浩華與鵬城正式合並,兩個月後,國富浩華與中瑞嶽華會計師事務所重組,成立如今的瑞華。2013年5月,證監會對鵬城的處罰落地,依據《證券法》第二百二十三條的規定,中國證監會、財政部決定撤銷鵬城的證券服務業務許可。

今日之殤或源於此。康得新這位客戶,被鵬城帶到了瑞華。2019年1月,康得新因為無法兌付15億短期融資券本息,財務真實性存疑,被證監會立案調查。7月5日,證監會正式確認康得新存在財務造假,隨後,瑞華作為康得新的審計機構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在瑞華和康得新攜手的幾年裡,除2018年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其余5年均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

無獨有偶,因账上有18億元資金卻拿不出6271.58萬元分紅, 7月27日,輔仁藥業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其審計機構亦為瑞華。自2013年開始,瑞華連續6年為輔仁藥業進行年報審計,審計結果均為“標準無保留意見”。

一場代價與收益之間的博弈

在部分初出象牙塔的學子眼中,瑞華是比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更好的擇業部門。某大型券商分析師王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內資控股的會計師事務所,較外資事務所更能享受到A股上市公司資源,換言之,A股上市公司或更傾向選擇內資會計師事務所。

根據瑞華官網顯示,瑞華服務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316家,這意味著,幾乎每十家A股上市公司就會有一家選用瑞華作為審計機構。如此龐大的業務量,瑞華的營收又是多少呢?

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瑞華成立的6個會計年度中,屢次打破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佔領前四名席位的格局。2013年,瑞華營收27.8億元,位居第三;2014年,營收30.6億元,位居第四……2017年,因瑞華被證監會短期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滑出前四席位。

事實上,在內資事務所中,能與瑞華抗衡的同業僅有立信。作為擁有92年歷史的老牌會計師事務所,立信曾以5億元收入差敗於瑞華之下,數據顯示,2016年,瑞華營收為40.3億元,位居第二,僅次於普華永道。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的《2018年度業務收入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公示稿)》的通告中顯示,瑞華會計師事務所2018年業務收入為28.8億元,位居第六,事務所共有2266名注冊會計師、40家分所,兩個數據均為百家事務所之最。

資深注冊會計師汪夢(化名)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營收、注冊會計師數量、分所數量為比較部門,瑞華的歷年財務數據表示其業務廣、利潤低,具有“薄利多銷”的戰略特色。

事實上,部分內資會計師事務所為了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搶奪客戶資源,往往會降低成本,同時在風險控制方面管控不嚴格。

汪夢認為:“在這種大環境下,會計師事務所水準參差不齊,不排除一些內資所為了賺錢什麽客戶都接,甚至出現‘賣報告’的惡劣情況,其中不免藏雷為資本市場埋下隱患,畢竟賺得多,出了事罰得少。”

在康得新財務造假的4年裡,瑞華作為康得新的審計機構,共收取840萬元的審計費用。“如今雷爆了,監管層又會罰沒瑞華多少呢?”汪夢認為,這是一場代價與收益之間的博弈。

“瑞華們”身後的行業監管問題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5月11日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9年年會上表示,證監會將創新執法手段,加大懲戒力度,增強監管震懾力,讓做壞事的人必須付出代價,讓心存僥幸的人及時收手。

中介機構是資本市場的“守門人”還是“內鬼”?是防止上市公司做壞事還是協助上市公司做壞事?加強行業監管或許是能夠治好“瑞華們”的一劑良藥。

根據《證券法》相關條款,除連帶賠償責任、受到行政處罰外,瑞華目前可能面臨的最嚴重的處罰,就是撤銷證券服務業務許可,那麽,瑞華收到這種罰單的幾率大嗎?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監管層最近一次開出如此重量級的罰單,還要追溯到2013年,因萬福生科造假事件,中磊會計師事務所被罰沒業務收入138萬元並處以2倍的罰款,並被撤銷其證券服務業務許可證。對簽字會計師王越、黃國華給予警告,並分別處10萬元、13萬元罰款,兩人均被實施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簽字會計師鄒宏文被警告,並處3萬元罰款。

多位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缺少從嚴從重的監管措施,是造就中介機構“膽子”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汪夢認為,目前的會計師事務所評級體系僅關注收入和規模,導致部分會計師事務所重數量輕質量,同時,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單純為了規模變大“忽略質量式”的並購加盟模式,也是埋雷的原因之一。

汪夢認為,在會計師事務所行業茁壯成長的過去數年裡,已經形成了較大的格局和規模,甚至出現可以和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一較高下的新常態,未來可以更加看重中介機構的執業質量,以此作為標杆進行年度評審,同時監管層應加大對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的懲處力度,真正做到“讓做壞事的人必須付出代價,讓心存僥幸的人及時收手”。

編輯:嚴暉 主編:陳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