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超音波監測排卵過程,讓備孕和不孕女性做到心中有數

女性排卵障礙是導致已婚育齡婦女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若排卵障礙,進行藥物治療時,更需監測卵泡發育和子宮內膜發育的同步性,以指導臨床用藥,指導性生活、人工授精和卵泡穿刺。長期以來,婦產科和人工生殖工程一般依靠基礎體溫、宮頸黏液以及血、尿中激素水準監測排卵,但這些檢查不能直接反映卵泡形態改變。

目前超聲是研究女性生育障礙最重要的技術之一,陰道超聲具有直觀性好、重複性強和便於連續檢查等優點,能直接觀察卵泡生長、成熟及排卵的特徵,成為檢查卵泡發育及排卵的重要手段。根據超聲的影像特徵可以判斷卵泡的成熟度和是否已排卵,連續的超聲檢查還能發現一些與激素水準變化不一致的特殊情況,如了解有無未破裂卵泡黃體化等情況,並能觀察內膜生長情況,了解內膜厚度與卵泡之間的關係,指導臨床用藥。

一、超音波監測卵泡生長情況及排卵特徵:要求測量雙側卵巢的大小,卵泡數量、大小、形態,邊界是否清晰,內部回聲。同時要測量子宮大小、形態,回聲有否異常以及宮腔內狀況。測量卵泡大小要求在卵泡最大切面測量3條徑線,排卵前2~3天須每天監測1-2次。觀察卵泡的大小是排卵監測的主要指標。始基卵泡和初級卵泡直徑在2mm以下,超聲無法監測,故超聲監測到的是直徑≥2mm的次級卵泡以後的卵泡。排卵正常患者中,月經周期第3~5天,卵巢內即可見卵泡,直徑2~7mm,以後逐漸增大;月經周期第9~10天,優勢卵泡迅速增長,通常每天可增長2~3mm;排卵前一天卵泡直徑為18~26mm,卵泡呈圓形或橢圓形的無回聲結構,並移向卵巢表面,部分卵泡一側內壁可見「金字塔」樣點狀高回聲,即為卵丘。卵丘的出現意味著排卵過程即將開始。排卵為瞬間現象,2~3秒內即可完成,所以無法觀察到排卵過程。超音波醫師主要通過以下徵象來判斷是否排卵:①成熟卵泡消失。②卵泡縮小。③血體形成。④子宮直腸陷窩積液。

監測時間:一般在月經周期第9~10天、正常周期可在10~11天、藥物誘導周期要求提前1~2天開始監測卵泡發育。


二、超音波監測子宮內膜變化:正常排卵婦女的月經周期中,當卵泡發生周期性變化時,子宮內膜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子宮內膜佔全層4/5的淺層為功能層,其餘1/5直接與肌層相接的深層部分為基底層。功能層子宮內膜隨月經周期的演變而形態不同。隨著卵泡的生長,雌激素水準逐漸升高,內膜不斷增厚。卵泡早期的內膜較薄,厚度約3~6mm,表現為均勻的相對高回聲結構,內膜的分層結構不清,但與肌層分界清晰。增生中晚期內膜功能層回聲偏低,基底層呈高回聲,加上宮腔線的高回聲共同形成有特徵性的唇樣或環狀回聲圖,也稱三線征或多線征,此時內膜厚度一般可達10~14mm。在排卵時出現這種回聲的內膜最適合胚囊的著床。有醫學報導認為妊娠所需內膜厚度應不少於7mm,內膜適宜著床的厚度最佳範圍是9~11mm。因此,要受孕成功,除了具備有效的排卵外,掌握子宮內膜的厚度及回聲特徵是十分重要的。本組排卵正常型內膜形態多呈三線征,厚度為7~12mm,利於孕卵著床;小卵泡型內膜形態呈單一線征,厚度<7 mm,不利於孕卵著床。

子宮內膜生長必須與卵泡發育同步,子宮內膜生長環境適宜與否是胚胎著床成敗的關健,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試管嬰兒)中,內膜對胚胎植入的敏感性也極為重要。因此應用超聲連續觀察月經周期子宮內膜形態和厚度變化,對不孕症患者治療結果的重要價值已被公認。

監測時間:在子宮內膜增生(濾泡期)和分泌期(黃體期)的早、中、晚期進行。


經陰道超聲進行卵泡檢測的重要性:雖然引起不孕症的病因比較複雜,但檢測有無正常排卵卻是眾多病因中的首要任務。以往均依靠基礎體溫測定、動態檢測血及尿中激素水準、宮頸黏液塗片檢測、診斷性刮宮,甚至腹腔鏡檢查等,但都不能直接反映卵泡的形態學動態改變,且有些檢查存在損傷和感染的可能,患者不易接受,臨床應用受到限制。經陰道超聲監測卵泡發育成熟度,可避免肥胖、腸氣干擾,具有簡便、安全、直觀性好、無創傷、可重複和可連續觀察等優點,可動態觀察卵泡生長、發育、成熟與否等情況,並能準確預測排卵等,觀察子宮內膜厚度,預測卵泡的功能狀態,為臨床不孕症尋找原因,逐漸成為產科不孕症檢測卵泡發育的首要手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