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與大眾審“美”背道而馳,未必是壞事


“最美搬運工”阿珠。


媒體爆出幾年前的王菊,符合“主流”審美。


2018年某選秀節目上的王菊。


粉絲自發製作的波普風格的王菊頭像,在各大新媒體傳播。

  【一家之言】

  這幾天你的朋友圈可能被“王菊”、“陶淵明”刷屏了。後者並不是那位大詩人,而是選秀選手王菊的後援團,語出周敦頤《愛蓮說》中“晉陶淵明獨愛菊”這句。這位選手從位列36即將淘汰,到被大眾所知,排名飆升到第1位,僅僅用了幾天時間。相信這並不是網友們的一時興起,其中方方面面,都在展示著這個時代的審美變化和輿論風向。

  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人在同一時間走紅

  在說王菊之前,筆者想到另一位最近走紅的素人,號稱“香港最美搬運工”的阿珠。鏡頭裡的她眉清目秀,乾乾淨淨的,但是更吸引人注意力的是她手臂和腿部的肌肉線條,這一定是在長期的勞動中練成的。她對記者說“只要有汗出有糧出(有錢賺),就沒有什麽問題”,“我不可以倒下,因為我倒下就沒有人可以撐著我”。

  不顧忌皮膚會不會曬黑,女生肌肉發達會不會難看,靠自己的雙手,堂堂正正地生活——她的美是在奮鬥中塑造的。

  她會讓人不禁想起港劇中那些精乾的女強人,不管是女律師還是女醫生,都是與阿珠非常相似的女性角色。

  藝術源自生活、反映生活,無論是肌肉力量還是心靈力量,讓我們看到這些獨特榜樣的身影。

  說回王菊之火,這就更有意思了。某選秀節目剛紅火起來的時候,觀眾們的議論點都在另外幾名漂亮的選手那裡,王菊因為形象與“主流”審美有差異,還差點被淘汰。誰曾想,“不漂亮”的王菊人氣突然高漲,大票“陶淵明”為她充會員,哭著喊著要Pick(選擇)菊姐。漂亮,一下子從前提條件的位置上消失了。火到什麽程度呢?前一天還在36名,在只要33名選手的賽製前搖搖欲墜,後一天就衝到了第一位,她是被大眾粉絲送上點讚第一的位置的。

  讓路人轉粉的秘訣:直面自己的不一樣

  王菊之所以用一個周末的時間迅速出圈(意思是小範圍的喜好為大眾所知),因為這些大眾粉絲們在其身上看到了“獨特”。王菊起初被批黑、胖,這些形容投射到普通人身上,就是那些令我們自卑,或者令我們覺得不如人的地方。但她並不避諱別人這麽討論她,也不願意回到幾年前。在媒體公布的一些照片裡,幾年前的她更符合“主流審美”:瘦且白。她選擇直面自己的不一樣,這給了公眾勇氣。

  在以前國內外很多影視劇裡,我們喜歡“醜女”變“美女”的橋段,叢《醜女無敵》到《不良笑花》,叢《醜女大翻身》到《初戀這件小事》,裡面的女性經常是“被改造”的對象,當一個被認為“醜”的女主經過化妝、服飾、珠寶、整容等等流程後,變“美”站在我們面前,觀眾會在腦海裡實現虛幻的“成長”,這種成長是被外在加持的。當曲終人散時,我們還是會與“不完美”的自己獨處。如果你獨立善良又強大,但沒有顏值,便很難擁有主角光環。這樣的作品在潛移默化中,“看臉”這件事成了“理所當然”。

  王菊這樣的選手,一下子戳破了“美”的標準,讓普通人真正找到自己的獨特性。所以,哪怕很多人沒有看過她的比賽,也對她不熟悉,只是憑借一些她在節目中的截圖,就迅速地“路轉粉”。這個層面上看,王菊是具有偶像潛質的,她身體力行地教育了一批粉絲。

  可以說,選秀選手王菊和搬運工阿珠,都以一種樣貌之外的形式,Pick了自己的生活和存在方式。這也讓我們看到,主流審美的改變,需要有些人勇敢站上流行的潮頭,更需要普通女性身體力行,用獨立自主的生活態度和專業的能力贏得社會輿論的尊重,拓展公眾的認知。

  □刺蝟果(娛評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