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汽車銷量下滑的背後,折射出人們出行觀念的變化

騰訊財經《灼見》特約作者 老韓(資深汽車媒體人)

猝不及防!增長了近30年的中國車市,自2018年開始下跌。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8年,汽車銷量為2808萬輛,相對於2007年的2912萬輛,下跌了3.6%。如果隻算乘用車,銷量為2371萬輛,同比下跌4.1%,可見私家車跌得更狠。

今年情況仿佛更糟糕了,前兩個月乘用車只賣了324.3萬輛,同比下降17.5%。雖然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增長,但是由於基數太小,對大局影響有限,並且主要靠政策支撐,並不牢固。

為什麽大家都不買車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賺錢難了是真的,高房價佔了更多資金也是事實,限購也是眾所周知,這些都降低了市場需求。最明顯的就是限購,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等多地的限購,確實阻擋了太多的消費人群。

以北京為例,每年的購車指標已經從最初的24萬台,減少到了10萬台,而目前有280多萬人參與搖號,有逾21萬人等待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加起來就是300萬,相當於全國銷量的1/10。如果所有的限購城市算一起,需求量將足以支撐車市再高增長幾年。

儘管如此,也不能就樂觀的認為中國車市形勢大好,首先這些限購城市都是不得以而為之,城市基礎設施確實承受不了太多的汽車了,道路不夠寬,停車位太少等等。目前看限購的陣營仍有擴大的趨勢,因為堵車現象幾乎已經漫延到了普通的鄉鎮。

限購的背後,其實是用車環境的惡化,讓各個城市不至於被大量的汽車搞垮,讓這個行業還能穩步發展,從某種意義讓講,限購其實也是在保護汽車行業。

另外,用車環境的變化,以及私家車的迅速普及,使得有車並不是那麽高大上的事情了。以前,有輛私家車,沒事載著女友出去兜風,還是很浪漫的。現在,很可能堵在路上,走走停停,時間就這樣浪費了,心情也不美麗。

而與此同時,中國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發展迅速,地鐵在各個城市普及,使市內交通有了新的選擇,而城市之間自駕出行,也越來越多的被高鐵取代,再加上滴滴等平台使得計程車、網約車等匹配效率提高,以及分時租憑等業務的逐漸完善,讓大家覺得養台私家車,不僅很昂貴,而且還不一定方便,更不是不可替代的。

社會在發展,技術在進步,人的一些固有觀念也會發生變化。誠然,想買車的人依然很多,因為中國有龐大的人口基數,首次購車人群的比例仍很大,但已經有一些人,對出行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剛需。

在談到汽車市場的前景,很多人喜歡用千人保有量來當論據,證明中國汽車消費潛力巨大。誠然,這個指標中國確實低很多,比如美國是797輛、日本是591輛、德國是572輛,連韓國都是400輛,而中國只有140輛,差距確實非常巨大。

但是別忘了,中國目前的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2.35億輛,居世界第二,這個數字與美國基本相當了。可見中國汽車保有量低,並不是汽車銷量小,而是人口基數大,在年銷量已經穩定在近3000輛的情況下,持續快速增長是不現實的。

如今的中國汽車市場,也已經進入存量博弈的階段,比如豪華車銷量就增幅巨大,2018年銷量達282萬台,同比增長8%,這說明換車群體在增加,也說明經濟條件好的人群在支撐汽車市場。而普通工薪階層,在綜合考慮用車成本、用車環境等因素後,會發現汽車並不是不可缺少的,公共交通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沒有車也可以很方便的出行,甚至很多人短途就選擇共享單車,或者走路,畢竟刷步也是時尚了。

總之,汽車回歸到普通的代步工具,只是出行的一種方式,不再是人們心中競相追逐的東西。一輛普通的汽車,已經很難再顯示一個人的身份,這促使人們對汽車回歸理性,不再盲目攀比,汽車市場進入了平穩期也就不奇怪了。

本文系騰訊財經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