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非法外匯交易平台套路揭秘:名為資管 實為借新還舊

  非法外匯交易平台套路揭秘: 名為外匯資管產品 實為借新還舊老把戲

  本報記者 陳植 上海報導

  導讀

  委託理財模式潛藏道德風險,不少外匯交易平台私下與投資者做對賭交易,將投資者虧損轉化成自身利潤。

  近期部分外匯交易平台跑路,引發監管部門密切注意。

  8月31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防範非法互聯網外匯按金(保證金)交易風險的提示》稱,當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機構未批準任何機構在境內開展或代理開展外匯按金業務;根據《關於嚴厲查處非法外匯期貨和外匯按金交易活動的通知》(證監發字〔1994〕165號),機構未經批準擅自開展外匯保證金交易屬於違法行為,部門和個人委託未經批準的機構進行外匯保證金交易,無論以外幣或人民幣作保證金的,也屬違法行為。

  一位外匯交易平台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目前外匯交易平台在境內的業務模式主要分成兩類:一是傳統的喊單模式,即由平台交易員通過互聯網管道公布自己的外匯交易策略(包括建倉價格、止損價格、盈利預期等),由境內投資者進行高杠杆的跟單投資操作;二是部分平台發行所謂的高息保本外匯資管產品,向境內投資者募資“委託理財”,通過高杠杆參與各類外匯交易賺取高收益。

  “這兩種業務模式都暗藏貓膩。”上述交易平台人士透露。比如喊單模式騙局,部分平台利用“喊單”營造高收益預期,鼓勵投資者開戶交易,最終通過暗箱操作與對賭交易,將投資者的虧損轉化成平台利潤;而第二種保本高息資管產品一旦出現投資虧損,若平台無法兌付本金利息,就易發生跑路事件。

  這背後,是違規外匯交易平台在鑽監管套利的空子。由於各國針對外匯交易平台的監管尺度不一,便存在國際監管套利現象。比如部分外匯交易平台利用塞舌爾、瓦努阿圖等國家寬鬆監管環境,以此混用業務牌照或直接“造假”牌照,以“外匯交易平台”之名在中國開展所謂的“外匯保證金交易”,通過高收益承諾吸引投資者,暗箱操作“蠶食”投資者資金,這些操作涉嫌非法集資或詐騙。

  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總會計師孫天琦在全球金融科技峰會上建議,各國監管部門與司法部門應開展聯合監管與執法,共同打擊非法外匯交易等違規跨境金融活動,比如向境外監管部門管轄的持牌外匯交易機構發出提示函,明確告知外匯保證金交易在中國屬於非法,對情節嚴重機構可以采取移交警方、收緊牌照等措施。

  實為資金池借新還舊

  上述外匯交易平台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由於喊單交易競爭激烈,近年越來越多外匯交易平台以智能化外匯交易為概念,發行保本高息(年化收益超過15%-20%)的外匯資管產品,再通過高杠杆投資全球外匯市場賺取高收益。

  目前,這類資管產品主要分成兩類:一是平台直接向投資者募資進行投資操作,再按合約約定的預期收益率按時支付本金利息,二是平台以委託理財形式直接在投資者账戶上進行投資交易操作,按照账戶盈利狀況收取相應的利潤分成與交易傭金回報。

  “這兩類外匯資管產品模式均存在巨大風險隱患,導致近期外匯交易平台跑路事件增加。”上述外匯交易平台人士分析,當前多數外匯交易平台缺乏專業人才操盤,稍有失誤就可能造成巨大淨值虧損,比如去年歐元兌美元意外出現單邊大幅上漲,導致不少外匯交易平台遭遇投資虧損,難以支撐高利息;而委託理財模式潛藏道德風險,不少平台與投資者做對賭交易,將投資者虧損轉化成自身利潤。

  上述外匯交易平台人士稱,不少平台效法 P2P的做法,利用資金池不斷借新還舊。今年以來,相關部門嚴監管限制外匯交易支付通道,投資者擔心交易風險而提出大量資金贖回申請,讓部分外匯交易平台出現資金鏈斷裂,只好跑路。

  “BMFN博美、EWG、Formax福億等外匯交易平台,都是因為這個原因跑路。”上述外匯交易平台人士坦言,表面上他們是遭遇擠兌風險;實質上,是利用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難以維系。

  遏製國際監管套利首當其衝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跑路的外匯交易平台都曾以接受海外監管為噱頭進行宣傳,贏得投資者信任。

  “比如BMFN博美一直標榜它接受英國FCA的監管,但不少業內人士對此心存疑惑。”上述外匯交易平台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在他看來,當前多數跑路的外匯交易平台所謂的海外監管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比如它們一再對外宣稱獲得塞舌爾、瓦努阿圖、塞浦路斯CySEC監管(由於鐵匯和ACFX跑路事件導致信譽度下降)的外匯交易業務牌照,但事實上,這些國家監管制度極其寬鬆,存在巨大的業務操作風險。即便部分外匯交易平台聲稱接受英國FCA與澳洲ASIC的監管,但在實際操作環節,他們仍能利用各國監管的不同尺度,找到國際監管套利的空子。比如外匯交易平台申請多個國家的業務牌照,其歐洲業務嚴格按照歐盟或英國的監管要求執行,中國業務則按照巴哈馬等國家相對寬鬆的標準執行,由此借助國際監管套利,謀求違規操作的巨大利潤。

  孫天琦指出,這意味著在中國金融市場日益開放之際,仍存在“監管能力不足”的現象,比如境外機構跨境開展一些國內未開放的金融服務業務(比如外匯交易),由誰監管、如何監管,尚無定論。

  “其中需要解決的,就是國際監管套利問題。”孫天琦表示,比如美國在外匯保證金交易方面的監管比較嚴格,甚至將監管觸角伸向境外,因此外匯交易平台不敢跨境在美國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各國金融監管部門需加強監管協同,推動形成全球最佳監管標準,強調交易留痕,境內境外穿透監管,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推動監管資訊與交易數據共享等,有效打擊違法違規跨境金融活動。”孫天琦指出。

責任編輯:楊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